质子﹣质子链反应

✍ dations ◷ 2025-10-18 00:52:48 #质子﹣质子链反应
质子﹣质子链反应是恒星内部将氢融合成氦的几种核聚变反应中的一种,另一种主要的反应是碳氮氧循环。质子﹣质子链反应在太阳或更小的恒星上占有主导的地位。克服两个氢原子核之间的静电斥力需要很大的能量,并且即使在太阳高温的核心中,平均也还需要1010年才能完成。由于反应是如此的缓慢,因此太阳迄今仍能闪耀着,如果反应稍为快速些,太阳早就已经耗尽燃料了。通常,质子﹣质子熔合反应只有在温度(即动能)高到足以克服它们相互之间的库仑斥力时才能进行。质子﹣质子反应是太阳和其它恒星燃烧产生能量来源的理论,是在1920年代由亚瑟·史坦利·艾丁顿主张和提出基本原则的。当时,太阳的温度被认为太低,以至于不足以克服库仑障壁。直到量子力学发展之后,发现质子可以经由波函数的隧道,穿过排斥障碍而在比传统预测为低的温度下进行聚变反应。第一个步骤是两个氢原子核1H(质子)融合成为氘,一个质子经由释放出一个 e+和一个中微子成为中子。在这个阶段中释放出的中微子带有0.42MeV的能量。第一个步骤进行的非常缓慢,因为它依赖的吸热的β正电子衰变,需要吸收能量,将一个质子转变成中子。事实上,这是整个反应的瓶颈,一颗质子平均要等待109年才能融合成氘。正电子立刻就和电子湮灭,它们的质量转换成两个γ射线的光子被带走。在这之后,氘先和另一个氢原子融合成较轻的氦同位素,3He:然后有三种可能的路径来形成氦的同位素4He。在pp1分支,氦-4由两个氦-3融合而成;在pp2和pp3分支,氦-3先和一个已经存在的氦-4融合成铍。 在太阳,pp1最为频繁,占了86%,pp2占14%,pp3占0.11%。还有一种是极端罕见的pp4分支。完整的pp1链反应是放出的净能量为26.7MeV。 pp1分支主要发生在一千万至一千四百万K的温度,当温度低于一千万K时,质子﹣质子链反应就不能制造出4He。pp2分支主要发生在一千四百万至二千三百万K的温度。90%的在7Be(e−,νe)7Li*的反应中产生的中微子,90%带有0.861MeV的能量,剩余的10%带有0.383 MeV 的能量(依据锂-7是在基态还是激发态而定)。pp3链反应发生在二千三百万K以上的温度。pp3链虽然不是太阳主要的能量来源(只占0.11%),但在太阳中微子问题上非常重要,因为它产生的中微子能量是非常高的(高达14.06 MeV)。虽然预测上有这种反应,但因为极为罕见(在太阳中只占千万分之三的量),因此从未曾在太阳中被观测到。在此种反应中,氦-3直接和质子作用成为氦-4,可以产生能量更高的中微子(高达18.8 MeV)。比较最后产生的氦-4和4个质子的质量,显示少了0.007或是0.7%的质量。这些质量被转换成了能量,在各自的反应中以γ射线和中微子的形式释放出去。在一个完整的反应链可以得到26.73MeV的能量。只有以γ射线释放的能量会和电子与质子作用来加热太阳的内部。这些热量支撑著太阳使它不致于因为本身的重量而崩溃。中微子不会与一般的物质发生相互作用,而且不会支持太阳去对抗本身的重力崩溃。中微子在pp1、pp2和pp3链分别带走2.0%、4.0%和28.3%的能量。氘也能经由罕见的pep(质子﹣电子﹣质子)反应(电子捕获)产生:在太阳,pep反应和pp反应的比率是1:400,但是pep反应产生的中微子拥有更高的能量:在pp反应的第一步产生的中微子能量是0.42MeV,而pep反应产生的中微子谱线能量集中在1.44MeV。pep和pp反应可以被看成是相同的基本相互作用,以两种不同的费曼图表示。此处电子穿越到反应的右边成为一个反电子,这在2006年NDM的网站图中表示的是恒星内的质子﹣质子和电子捕获链反应。

相关

  • 纵隔疾病纵膈(mediastinum)是描述胸腔中心为疏松结缔组织所包围的构造,并无一个明显的界限。本区域包含许多解剖构造,包含心脏及其周围血管系统、食道、气管、膈神经(英语:phrenic nerve)、
  • 预期寿命平均寿命、生命期望或预期寿命(英语:life expectancy),指生物群体中衡量单一生命存活平均长度的统计量。预期寿命最常用的测量方法是自出生起算(英语:Life expectancy at birth,LEB
  • 肿瘤标志物癌症标志物(英语:Cancer biomarkers)是指由肿瘤细胞直接产生或由非肿瘤细胞经肿瘤细胞诱导产生的物质。对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对肿瘤存在、发病过程及预后作出判断。癌症标志
  • 中毒性休克症候群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 shock syndrome,TSS)是一种因细菌外毒素引起的症候群。相关症状包含发烧、红疹、皮肤脱落(英语:skin peeling),及低血压等等。其它与特定病原菌相关的症状包
  • 双硫仑二硫龙(Disulfiram),又称双硫仑,商品名戒酒硫(Disulfirm)、安塔布司(Antabuse),是一种于1920年代发现的药物,因为对酒精有立即性反应而被使用于治疗慢性酒精上瘾,使用时须配合医生处方
  • 组氨酸组氨酸(英语:Histidine,, C6H9N3O2)简写为His或H,α氨基酸结合咪唑官能团。是存在于蛋白质之中最普遍的23种氨基酸之一。初以为只针对婴幼儿是必需的,较长期的研究表明,它也是成年
  • 希尔伯特大卫·希尔伯特(德语:David Hilbert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
  • 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英语:placebo effect,来自拉丁文“placebo”解“我将安慰”),又名伪药效应、假药效应、代设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
  • 旋光性对映异构体(英语:Enantiomer (/ɪˈnæntiəmər, ɛ-, -tioʊ-/ ə-NAN-tee-ə-mər)),又称对掌异构物、光学异构物、镜像异构物或旋光异构体,不能与彼此立体异构体镜像完全重叠
  • 卵母细胞卵母细胞(Oocyte)在卵子发生过程中进行减数分裂的卵原细胞。在卵细胞发育过程中,一个卵原细胞首先经过有丝分裂进行复制产生一个初级卵母细胞;随后初级卵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