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日治时期城市规划

✍ dations ◷ 2025-05-17 23:39:31 #台湾日治时期社会,台湾日治时期行政区划,台湾都市计划

台湾日治时期城市规划,是指日治时期在台湾各地实施的城市规划,总计有72处(清水、梧栖、沙鹿合并为新高港),总面积约52,500公顷,总计划人口约326万人。台湾第一个公告的城市规划,是明治33年1月公布的“台中市区设计图制定”,但同年八月的“台北市城内市区计划”则是第一个实行的城市规划,最晚公告的则是1943年的善化城市规划和白河城市规划。

近代城市规划的概念于19世纪起源于欧洲,是为了因应工业革命造成的快速都市化,特别是始于1850年代改造巴黎的奥斯曼计划,影响了许多城市的空间发展,开辟兴建下水道、开辟道路、圆环并形塑街道立面。日治时期在台湾也引进了近代城市规划制度,改造台湾传统的城市空间。以宽敞笔直的道路、圆环、公园等公共设施,以及对建筑物设置的规范,取代以往道路曲折狭窄,且卫生环境不佳的空间。

“城市规划”一词,要在1936年《台湾城市规划令》公告后才正式确立,其前身为“市区(街)改正”和“市区计划”。市区改正仅是应急、局部性的都市改造措施,在考量市区整体发展后,逐步由市区改正演变为市区计划,之后再进一步成为城市规划。《台湾城市规划令》公布后实施的城市规划仅21处。虽然部分城市规划因战争时期并未全部实现,但仍对至今的城市规划影响深远。这些计划跟法令在战后仍持续沿用,直至1964年公布《城市规划法》后,才废止《台湾城市规划令》。

相较于日本其他地区,日本本土在1919年制订《城市规划法》,朝鲜则于1934年公布《朝鲜市街地计划令》。

根据1937年的《关于市街地树立城市规划标准之规定》,应拟定城市规划的市街地有:

日本治台初期,亟需改善台湾市街的公共卫生,陆续针对上下水道、建筑设计,与土地征收制定了相关规范。此时期对城市的改造称为市区改正,特别针对改善道路和卫生环境,规模较全面者则称市区计划。初期由各地方政府设置市区计划委员会,如台北、基隆、台南市区计划委员会;后来在1910年由总督府统一设置市区计划委员会,由中央审议市区计划。

1899年8月,台湾总督府以台北为重点,对台湾的大城市采取约五年的建设计划,名曰“第一次市区改正”,该计划以旧有道路的改进与新设道路的拟定为主。以台北为例,该计划订定了拆除台北城墙的计划,并整建西门町作为日本新移民住宅。1901年,总督府公告第二次市区改正计划公告,除了台北市之外,还将重点移往台中为主,该计划实施地区为台北南门城外与东门附近一带外,也开发台中车站等周围地区。这两次改正计划均以水沟与基础道路改善为重点,其目的为应付日本新移民。

较完备的市区改正为1905年8月,计划不但包含台南等大城市,也有人口容量的设计。1917年止,台湾有20个市街庄进行市区改正。

由于都市快速发展,原先的法令已不敷使用,于是总督府在1921年成立“特别调查委员会”,以沿用日本内地的“城市规划法”为目标,但并未成功;后来在1934年成立“城市规划法施行准备委员会”,并在1936年公布《台湾城市规划令》和施行细则,于隔年实施。城市规划令中,首创使用土地使用分区与特定专用区(原文为地域制、地区制)管制,划定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以及美观地区、防火地区、风景地区、风纪地区等类别。

在总督府内设有“台湾城市规划委员会”,负责城市规划的调查与审议,在1940年因为受战事影响,将都委会分为中央及地方,在州厅内的地方城市规划委员会,可直接决议一般城市规划的新订与变更,特别者再交由中央城市规划委员会决议,唯一的例子为新高港附近城市规划。

草山市区计划

宜兰街市区计划

新竹市区计划

苗栗市区改正计划图

北埔市区改正计划图

竹南市区改正计划图

南庄市区改正计划图

铜锣市区改正计划图

日治时期1895年,台湾民政支部长儿玉利国建议将当时台中市规划为“圆形放射状”都市,但未被台湾总督府采纳。

隔年,总督府在准备实施的市区改正计划中,民政长官后藤新平采用了巴尔顿(W.K Barton)与滨野弥四郎的“台中市街区划设计报告书”,将台中市规划为“棋盘状”都市。为配合整体都市发展也设置了公园预定地,但此地后来被铁路车站用地取代,也就是台中车站现址,而公园预定地为台中公园现址。

1900年市区计划执行一部分之后废止,于1911年重拟新的计划,1900年的计划已不能符合纵贯铁路兴建以后台中市区发展所需,所以才在1911年将1900年之计划未执行的部分废止而重新拟定新计划、因而整治绿川、柳川与开辟棋盘状道路、兴建台中驿(旧台中车站),将台中兴建成为台湾新兴的现代化都市。

值得一提的是“台中”这个地名就是在日本在台湾始政隔年的1896年取的。台中距离当时台湾南北两大城市台北与台南都约一百英哩,不知是巧合还是此原因是日本人打算在此建设台湾中部新城市的考量之一。

台中的城市规划虽然是第一个提出,但是第一个近乎完整实行的城市规划却是晚几个月的台北城内市区计划。

尽管最初要将台中规划为放射状城市的提议未被采用,然而在百年后的现代,台中除了当时市区改正后中区是棋盘状外,放射状规划在的都市扩张下却起死回生,一圈又一圈的外环道自中区向外扩张,时至今日成为台湾最具代表性的放射状城市。

三计划于1940年7月废止,合并为新高港附近城市规划


打狗市区改正计划图

凤林市区计划图

卑南市区改正计划

新港市区改正计划图

妈宫市区改正计划图

相关

  • 白令陆桥白令陆桥(英语:Beringia,俄语:Берингия)位于白令海,伸延至极限时长达1600公里。白令陆桥连接现今的美国阿拉斯加西岸和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岸、更新世(前180万-前1万年)时连接的
  • 维斯孔蒂家族维斯孔蒂家族(意大利语:Visconti),或译维斯康堤、维斯康蒂,是一个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早期的意大利贵族家族,该家族于1277年取代德拉·托雷家族成为米兰领主,并于1395年被神圣罗马帝国
  • 1938年1938年国际足联世界杯于1938年6月4日至19日在法国举行。意大利在决赛中以4–2的比分击败匈牙利,蝉联了世界杯冠军。国际足联将主办国定为法国的决定激怒了南美洲的国家,因为他
  • 欧亚经济共同体欧亚经济共同体(英语:Eurasian Economic Community,缩写EAEC或EurAsEC;俄语:Евразийское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сообщество),起源于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
  • 台28线台28线(湖内桥-茂林),为联络高雄北海岸与高雄山区的一条省道。此外,路线其中一段是贯穿旗山与六龟等二区,为当地重要的交通道路,使该路段亦有着俗称“旗六公路”。部分路段从县道18
  • 生面团生面团是一种湿润、黏稠、柔软的团状物,以粮食(谷类)或荚果碎粒作为原料,加入面粉和少量的水混合而成。制作生面团通常是制作面包、意式面食、面条、糕点、饼干和玛芬等食物时的
  • 阵风阵风 是自然界的流体力学现象,指空气流动,风速时急时缓,一阵阵子。强力的阵风,使人防不胜防,可达时速百数公里,令建筑物、货柜、飞机、竹棚架等造成严重破坏及人命伤亡。
  • 自刎自刎,或称自刭、伏剑,是一种自杀的方法,指自杀者用利器割颈部,切断颈大动脉或咽喉(或两者同时)以致大量失血或因血液阻塞气管及肺部导致窒息而死亡。
  • 胡适公园坐标:25°2′23.73″N 121°37′4.02″E / 25.0399250°N 121.6177833°E / 25.0399250; 121.6177833胡适公园位于台湾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与中央研究院一路之隔。该地
  • 鹃形目杜鹃科(学名:Cuculidae)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鹃形目中的唯一科。中国古代也称子规、杜宇等。许多分布于欧、亚、非洲的杜鹃科鸟类属于孵卵寄生动物,这些杜鹃从不筑巢,而是将卵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