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铁甲舰列表

✍ dations ◷ 2024-09-20 05:58:49 #德国铁甲舰列表

德国铁甲舰列表包含普鲁士海军(德语:Preußische Marine)暨后来的德意志帝国海军从1860年代中期至1880年代初合共购买或建造的十六艘铁甲舰。直至1860年,普鲁士海军仍只有无防护的木制军舰。翌年,阿达尔贝特亲王(德语:Adalbert von Preußen (1811–1873))与阿布雷希特·冯·罗恩(英语:Albrecht von Roon)拟定了一份舰队扩充计划,其中包括四艘大型铁甲舰和四艘小型铁甲舰。因为当时德国造船厂尚不具备建造此类舰船的能力,计划中后者的两艘将立即向英国订购。到1864年第二次石勒苏益格战争爆发时,敌对的丹麦海军(英语:Royal Danish Navy)已有三艘铁甲舰入役;因此,普鲁士购买了当时分别由英国和法国建造的铁甲舰阿米尼乌斯号和阿达尔贝特亲王号。但由于战争所引发的政治问题,阿米尼乌斯号和阿达尔贝特亲王号的交付被推迟至普奥联军获胜之后。两艘舰于1865年投入服役。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时,普鲁士海军又得到了三艘铁甲舰,分别为腓特烈·卡尔号、王储号和威廉国王号。第四艘汉萨号是向普鲁士本土造船商订购的,但因未能及时完工而无法在战争期间服役。在1871年的战争余波中,各个日耳曼邦国在普鲁士的统治下统一为德意志帝国;普鲁士海军成为帝国海军的核心。三艘普鲁士级炮塔舰(德语:Turret ship)于1870年代初在德国建造,其后在这一年代中期又建造了两艘皇帝级舰只,成为德国从海外造船厂订购的最后一批主力舰。帝国海军战略规划的转变对下一批铁甲舰、即四艘萨克森级舰只的设计产生了影响。它们旨在从设防的基地出击以突破海上封锁,而非在公海行动。奥尔登堡号作为德国建造的最后一艘铁甲舰,原本应是萨克森级的第五艘舰,但当局对这些舰只的不满而导致了新的设计。由于萨克森级的拙劣表现和绿水学派的崛起,德国海军于1880年代暂时停止建造主力舰;取而代之的是专注于构建一支大规模的鱼雷艇力量用于海岸防御。

阿米尼乌斯号是普鲁士海军(德语:Preußische Marine)暨后来的德意志帝国海军的第一艘铁甲炮塔舰(德语:Turmschiff)。它由英国海军上校考珀·科尔斯(德语:Cowper Coles)所设计,并由伦敦的萨穆达兄弟船厂(英语:Samuda Brothers)作为投机产物承建;普鲁士在对抗丹麦的第二次石勒苏益格战争期间将其购入,但直至战争结束后才交付。舰只在舯部的一对旋转式炮塔上装备有四门210毫米口径炮。

阿米尼乌斯号在普鲁士海军服役的前六年曾担任岸防舰职能。在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它在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时都得到广泛的运用。在后者的冲突期间,该舰是法军对德国港口实施封锁的主要挑战。战争结束后,阿米尼乌斯号撤出前线服役,并被用于各种次要角色,包括作为轮机舱(英语:engine room)船员的训练船以及担任教练舰布吕歇尔号(德语:SMS Blücher (1877))的附属船(英语:Ship's tender)。该舰最终于1901年出售,并于次年拆解报废。

阿达尔贝特亲王号原是波尔多的阿芒兄弟船厂(英语:Arman Brothers)为美利坚联盟国海军(英语:Confederate States Navy)而建,但普鲁士在对抗丹麦的第二次石勒苏益格战争期间将其购入。与阿米尼乌斯号一样,该舰直至战争结束后才交付。它被设计为一艘铁甲撞角舰(德语:Widderschiff),但也配备有安装在固定炮塔上的三门炮,口径分别为一门210毫米和两门170毫米。阿达尔贝特亲王号的构造不佳,因此运用生涯十分有限。当1865年交付普鲁士后,该舰即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并于1866年至1871年间短暂服役于舰队。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期间,它被委派至汉堡担任警备船(英语:guard ship)。战后,人们发现舰只内部的木质结构已经严重腐烂;因此,它于1871年10月被撤出现役。至1878年5月,阿达尔贝特亲王号正式从海军序列(英语:Navy Directory)中除籍,并于同年拆解报废。

腓特烈·卡尔号是由土伦的地中海船厂(德语:Forges et Chantiers de la Méditerranée)于1860年代中期为普鲁士海军而建。作为一艘铁甲巡防舰,它在两边舷侧安装有十六门210毫米主炮(英语:Main battery)。其船体自1866年动工(德语:Kiellegung),1867年1月下水(德语:Stapellauf),至同年10月投入当时新成立的北德意志联邦海军使用,之后跟随舰队服役。在普法战争期间,腓特烈·卡尔号是海军中将爱德华多·冯·雅赫曼(德语:Eduard von Jachmann)麾下铁甲分舰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该舰与分舰队内的另外两艘舰都饱受发动机故障困扰。结果,它们仅从威廉港出击了两次去挑战法国的封锁。两次都未引发交火。

在1873年的州省革命(英语:Cantonal rebellion)期间,腓特烈·卡尔号也曾被部署至西班牙,并在两次交火中协助缴获了三艘叛军舰只。该舰于1880年代在威廉港的帝国船厂(德语:Kaiserliche Werft Wilhelmshaven)进行改造。1895年,腓特烈·卡尔号退出现役,当时它被改装成一艘训练船。它于1902年被重命名为“海王星号”,并作为一艘港口船使用,直至1905年6月正式从海军序列中除籍。翌年,舰只被售予一家荷兰拆船商,最终拆解报废。

王储号是由伦敦的萨穆达兄弟船厂于1866-1867年间为普鲁士海军而建。它自1866年开始铺设龙骨,1867年5月下水,至同年9月投入北德意志联邦海军使用。这是普鲁士海军订购的第四艘铁甲舰,但却先于腓特烈·卡尔号入役。作为一艘铁甲巡防舰,它配备有十六门210毫米箍炮作为主炮(英语:Main battery),并在运用生涯的后期增加了几门小型火炮。

在普法战争期间,王储号发挥的作用有限。由于该舰连同阵中的另外两艘铁甲舰均遭遇发动机故障,阻碍了它们执行突破法国封锁的任务。王储号仅参加了两次行动,但两次都未能形成交战。它在随后的帝国海军服役,包括一度用于地中海地区的外交任务,直至1901年被改装成一艘锅炉舱(英语:Fire room)人员的训练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王储号都担任此职能,并最终于1921年拆解报废。

威廉国王号于1865年在伦敦的泰晤士造船厂(英语:Thames Ironworks and Shipbuilding Company)铺设龙骨,最初的舰名是由奥斯曼帝国海军所赋予的“法蒂赫号”()。它于1867年2月由普鲁士购得,1868年4月下水,至1869年2月投入北德意志联邦海军使用。这是一艘铁甲巡防舰,配备有十六门240毫米炮和五门210毫米炮作为主炮;在运用生涯后期则又增加了一些小型火炮和鱼雷发射管。该舰一度是德国海军中最大、最具威力的军舰;其体积尺寸直至1891-1892年间才被新下水的勃兰登堡级前无畏舰所超越。

威廉国王号曾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期间担任普鲁士舰队的旗舰,但发动机故障使其无法参与任何行动。1878年,该舰意外撞沉了大选帝侯号铁甲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它于1890年初代重返服役,并参与舰队演习。威廉国王号于1895-1896年被重建为大巡洋舰;然而至1904年初,它便被更新式的舰只所取代。同年5月,它撤出现役,被用作水上兵营和训练船,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始终担任这个角色。1921年,在经历了52年的运用生涯和三次政权更替后,该舰最终拆解报废。

汉萨号建于1868-1875年,是第一艘由德国本土建造的铁甲舰;此前的所有同类舰都是在法国和英国的造船厂建造。然而,这导致了更长的工期,因为它是由相对缺乏经验的但泽王家船厂(德语:Kaiserliche Werft Danzig)承建。舰只于1872年10月下水,至1875年5月投入德意志帝国海军服役。汉萨号设计用作海外部署,因此被归类为铁甲护卫舰,并在中央炮台(英语:Central battery ship)内装备有八门210毫米炮。

汉萨号于运用生涯的前九年都是在海外服役。1884年,当局发现其铁皮船体已严重腐蚀,已不适合继续服役。因此,它被撤出现役,继而担任各种次要职能。从1884年至1888年,它在基尔被用作警戒船,同时还负责培训轮机舱和锅炉舱人员。1888年,舰只正式从海军序列中除籍,成为驻基尔的一艘宿营船。汉萨号于1905年被转移至门克贝格,在那里继续培训锅炉舱人员,直到1906年被售予拆船商,并最终拆解报废。

普鲁士级由1870年初期建造的三艘铁甲巡防舰组成。其中首舰普鲁士号于1871年开建、1873年下水;腓特烈大帝号也于1871年开建、1874年下水;而大选帝侯号尽管是最早开建的一艘——自1869年便开始铺设龙骨,却直至1875年才下水。这主要是因为普鲁士号是由一家拥有建造大型船舶经验的商用造船厂建造的,而腓特烈大帝号和大选帝侯号则是由由新成立且缺乏经验的帝国(国营)船厂建造。这些舰只自1876年开始陆续投入舰队服役。

大选帝侯号在入役后不久的一次演习中便丧失,当时有两艘小型帆船越过大选帝侯号和威廉国王号的舰艏,迫使两艘舰都进行了紧急规避。在混乱中,威廉国王号与大选帝侯号发生碰撞,导致后者沉没。碰撞事件共造成逾200人丧生,并引发了大规模的政治内讧,主持事故调查工作的海军少将赖因霍尔德·冯·维尔纳(英语:Reinhold von Werner)因此被逐出海军。普鲁士号和腓特烈大帝号则在舰队服役直1890年代,然后被降为次要职责,包括曾担任港湾船,后来又成为贮煤废船(英语:Hulk (ship type))。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两艘舰最终分别于1919年和1920年拆解报废。

皇帝级是一对在1870年初期建造的铁甲巡防舰。其中首舰皇帝号于1871年开建、1874年下水;德国号则于1872年铺设、同样于1874年下水。这两艘舰均由英国船舶工程师爱德华·詹姆斯·里德(英语:Edward James Reed)设计,并在伦敦的萨穆达兄弟船厂建造。它们是最后一批在外国建造的德国主力舰。作为铁甲巡防舰,这些舰只配备有八门安装在中央装甲炮台上的260毫米炮作为主炮,最高速度可达14节(26千米每小时)。

两艘姊妹舰在1875年投入使用后都进入德国舰队服役,尽管它们大部分的职业生涯都被置于预备役,因为德国在这一时期只保留了少量现役舰艇用于训练巡航。它们于1890年代被实质上重建为装甲巡洋舰,并在亚洲驻扎了三年。其中在1897年11月占领胶州湾租借地期间,皇帝号是时任东亚分舰队司令、海军中将棣德利的旗舰。当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时,两舰也曾被派驻菲律宾。在1899-1900年返回德国后,这些舰只曾担任数个次要角色,包括港湾船和宿营船。它们于1906年从海军序列中除籍;德国号在1908年被卖作废铁前曾充当靶舰(英语:Target ship),而皇帝号则一直担任浮动营房至1920年才出售。

四艘萨克森级舰只建于1870年代末至1880年代初。萨克森号、巴伐利亚号、符腾堡号和巴登号这四艘同级舰被设计作为海岸协防网络的一部分进行运用。它们的目的是要从设防森严的海军基地出击(英语:Sortie),以破坏敌人的封锁或登陆企图,因此也被帝国海军称为“突击护卫舰”()。基于其既定角色,这些舰只的巡航半径较短,不适合在公海作战。但是它们仍配备有六门260毫米炮,旨在与同等条件下的敌对铁甲舰抗衡。

在1878-1883年投入服役后,四艘姊妹舰于1880年代和1890年代与舰队一同进行了多次训练演习和巡航。它们也曾担任德皇威廉二世外访时的护航工作,分别于1880年代末到访英国和1890年代初到访波罗的海诸城。在1890年代末,四艘舰均被大规模重建,它们的副炮(英语:Battleship secondary armament)实现了现代化,推进装置也得到了升级。它们于1902年至1910年间撤出现役,降为担任次要职能。其中萨克森号和巴伐利亚号成为靶舰、符腾堡号成为鱼雷教练船,这三艘舰于1919年至1920年间拆解报废。巴登号则在1910年至1920年担任靶舰期间,一度被改造为布栅(英语:Net laying ship)废船。它一直留存至1938年才拆解报废。

奥尔登堡号于1883年在斯德丁的伏尔铿船厂铺设龙骨,1884年12月下水,至1886年4月投入帝国海军使用。它原本应成为萨克森级的第五艘舰,但预算的限制和当局对萨克森级的不满促成了重新设计,使之与早期的舰只几乎没有相似之处。奥尔登堡号的主炮为装备在舰舯区域的八门240毫米炮,其中六门置于主甲板的中央炮廓(德语:Casemate)内,另外两门位于舷侧的正上方。这是第一艘由德国独立建造的钢制主力舰,并且完全不设索具(德语:Takelage)。

奥尔登堡号在帝国海军服役期间并无出彩表现。它于1880年代末和1890年代初参与了舰队的训练演习,但在18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作为预备役闲置。它的唯一一次重要部署是在1897-1898年,当时它参加了国际海军示威(英语:Demonstration (military)),以抗议希腊吞并克里特岛。它于1900年退出现役,成为一艘港湾警戒船。从1912年至1919年,它被公海舰队用作靶舰;后于1919年报废出售,并于同年拆解。

相关

  • RAD51n/an/an/an/an/an/an/an/an/an/aRad51是真核生物体内的一种蛋白质,与原核生物的RecA同源,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从酵母菌到人类之间的变异不大。人类的Rad51含有339个氨基酸,于
  • 多环胺类多环胺类(heterocyclic amines,简称 HCA 或 HCAs),也有人称之为杂环胺,常见的多环胺类有PhIP、IQ、MeIQx和3,8-diMeIQx,这些多环胺类已被科学家证明了对人体是有致癌性与致突变性的
  • 圆规圆规在数学和制图里,是用来绘制圆或弧的工具,常用于尺规作图。圆规通常是由金属制成,包括两部分,由一个铰链连接着,其中可作调整,其中一边尖锐是用作圆心,另一边通常可装上笔。圆规
  • 星系际旅行星系际旅行是在星系间的空间旅行。由于在银河系和最近的星系之间都有相对无比巨大的距离,这样的旅行需要的技术远远超过恒星际旅行。星系间的距离是恒星间距的大约一百万倍(6
  • 刘立富刘立富(1926年-1962年),辽宁旅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担任旅大市一等先进工作者。旅顺船坞工厂工人。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卡雷尔·恰佩克卡雷尔·恰佩克(捷克语:Karel Čapek,1890年1月9日-1938年12月25日),20世纪捷克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21年,卡雷尔出版了《罗素姆的万能机器人》(Rossum's Universal Robots),书中
  • 塞勒塞勒 (?-1729年),满洲爱新觉罗氏。豫通亲王多铎之曾孙、追封睿亲王多尔博之孙,追封睿亲王苏尔发长子。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塞勒被封为三等镇国将军。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父亲镇国
  • 山东与韩国关系中国山东与韩国距离较近,自古以来交流活跃。韩国华侨中,90%以上是山东人,而在山东的韩国人数超10万。1993年山东省与韩国庆尚南道缔结为友城,截至2010年鲁韩共有19对省、地、县
  • 凯里尔·安哇尔凯里尔·安哇尔(Chairil Anwar,1922年-1949年4月28日),印尼诗人。1922年出生在印度尼西亚棉兰,进入当地印尼学校读书,直到18岁辍学。后居住在雅加达。凯里尔·安哇尔最著名的作品是
  • 正定梁氏宗祠正定梁氏宗祠位于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正定镇燕赵南大街东侧218号、“正定历史文化街”牌楼附近,其修建可能与梁梦龙及其父梁相有关,现存大门和建于明代晚期的祠堂。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