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化遗产

✍ dations ◷ 2025-04-25 00:52:40 #人类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英语:World Heritage;法语:Patrimoine mondial),是一项由联合国支持、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复合遗产三大类。国际文化纪念物与历史场所委员会等非政府组织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协力组织,参与世界遗产的甄选、管理与保护工作。甄选世界遗产的标准,简而言之,是真实性与完整性。近年来,世界遗产的概念与实践不断在发展。《奈良文件(英语:Nara Document on Authenticity)》确认了世界遗产对多元文化的尊重,2000年的《凯恩斯决议》提出新的提名政策并经由《苏州决议》部分修正后落实执行,以期贯彻世界遗产“全球策略”,追求世界遗产所应具备的全球代表性和平衡性。世界遗产的选出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来投票开会决定的,这个委员会于1976年召开第一届会议,并从那时以后,每年在全球不同的缔约国举行一次正式会议;必要时也会紧急召集临时会议。选出世界遗产的目的在于呼吁人类珍惜,保护,拯救和重视这些地球上独特的景点。世界遗产不只是一种荣誉,或是旅游金字招牌,更是对遗产保护的郑重承诺。一项世界遗产在遭到天灾人祸时,可以得到全人类的力量协助救灾,保存原迹。中国的丽江古城曾由此受益。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及复合遗产。其中所指的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专指“有形”的文化遗产,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另一项计划“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全不同。1959年,埃及政府打算修建阿斯旺大坝,可能会淹没尼罗河谷里的珍贵古迹,比如阿布辛贝神殿。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努比亚行动计划”,阿布辛贝神殿和菲莱神殿等古迹被仔细地分解,然后运到高地,再一块块地重组装起来。这个保护行动共耗资八千万美元,其中有四千万美元是由50多个国家集资的。这次行动被认为非常成功,并且促进了其它类似的保护行动,比如挽救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巴基斯坦的摩亨佐-达罗遗址、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等。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起草了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协定。1965年美国倡议将文化和自然联合起来进行保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1968年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并于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提交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讨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的第十七届会议,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因年久腐变所致,同时变化中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造成更加难以对付的损害或破坏现象。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每年一度的世界遗产委员协会会议将对申请列入名单的遗产项目进行审批,其主要依据是该委员会此前委托有关专家对各国提名的遗产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而提出的评估报告。世界遗产可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文化景观作为一个特殊的类别,有其相应的评定准则。按照列入名录时所依据的标准,大部分文化景观属于文化遗产,也有一些是双重遗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6项中的1项或几项标准:或译为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混合体(Mixe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必须分别符合前文关于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评定标准中的1项或几项。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s)这一概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时提出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文化景观代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所表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文化景观的选择应基于它们自身的突出、普遍的价值,其明确划定的地理——文化区域的代表性及其体现此类区域的基本而具有独特文化因素的能力。它通常体现持久的土地使用的现代化技术及保持或提高景观的自然价值,保护文化景观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文化景观可分为以下3个主要类型:另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古迹遗址、自然景观一旦受到某种严重威胁,经过世界遗产委员会调查和审议,可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The List of World Heritage in Danger),以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一个国家需要首先对本国有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出一份详细的目录。这被称为预备名单,没有列入预备名单的遗产不能进行申报。然后该国可以从预备名单中筛选出一处遗产,列入提名表中。世界遗产中心会对如何准备一份详尽的提名表提供建议和帮助。提交给世界遗产中心的提名表会被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和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这两个机构独立地审核。之后评估报告被送到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讨论决定是否将被提名的遗产录入到《世界遗产名录》中。有时候,委员会会延期作出结论并要求会员国提供更多的信息,或者决议不予列入,被拒绝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提名遗产地将不得再次提出申请。一处遗产需要满足以下十个条件之一方可被录入世界遗产。 提名的遗产必须具有‘突出的普世价值’以及至少满足以下十项基准之一:以上(i)至(vi)项是判断文化遗产的基准,(vii)至(x)项是判断自然遗产的基准。大多数已登录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满足以上的多款基准条例,少数只满足基准6的世界遗产是:原子弹爆炸圆顶屋(日本),格雷岛(塞内加尔),奥斯威辛集中营(波兰)等。全部的6项文化遗产基准都达到的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敦煌莫高窟(中国)和威尼斯(意大利),以及自然文化遗产的泰山(中国)一处。多数世界自然遗产都能满足上面多项基准条款,其中全部的4项判断基准都达到的有:大堡礁(澳大利亚)、次南极群岛(新西兰)、姆禄国家公园(马来西亚)、卡耐马国家公园(委内瑞拉)、贝加尔湖(俄罗斯)、中国南方喀斯特以及三江并流等。截至2019年7月的第43届世界遗产年会,世界上共有世界遗产1121项,其中文化遗产869项,自然遗产213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39项。总共有190个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中的167国拥有世界遗产。(说明:有1项位于主权有争议的耶路撒冷,由约旦代为申请列入)。目前所知有相当多关于世界遗产的争议,有许多景点年复一年的争取排上世界遗产名单,也有许多自然景观面临列为世界遗产保存或是人为开发的紧要关头,更有一些已列为世界遗产的景点遭受严重的破坏。虽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世界遗产公约,并由缔约国选举产生世界遗产委员会来贯彻相关理念与工作,但由于保护世界遗产的任务相当艰钜,所需耗费的经费更是庞大,加上经常与经济发展与工商开发互相抵触,因此在保护监测与约束力方面,都与遗产地所在国的主权和该国所应负起的国际义务等事项上有所冲突而备受争议。

相关

  • 氨基胺类(英语:amine)是氨分子(NH3)中的氢被烃基取代后形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简称“胺”。不建议将“胺”(amine)写成“氨”(ammonia),两者意义与英文名称不同。氨基(-NH2、-NHR、-NR2)是胺的官
  • 克里米亚克里米亚半岛(又译克里木半岛;俄语:Кры́мский полуо́стров,罗马化:Krymskiy poluostrov;乌克兰语:Кримський півострів,转写:Krymskyi nivost
  • 环甲韧带环甲韧带(cricothyroid ligament;conus elasticus)由两个部分组成:在紧急情况之环甲膜切开术(英语:Cricothyrotomy)则切断韧带。这种韧带的主要目的是保持环状软骨和甲状软骨不要分
  • 契约劳动合同是雇主与劳工订立的劳务提供合约,是商业合约的一种,内容通常包括工资、工作时间、休假、休息时间、福利、工作内容等。
  • 逻辑史逻辑史,又称理则史,指逻辑学的发展史。在古埃及和巴比伦都发现逻辑学的萌芽。但现在所使用的逻辑学产生于古希腊时期。与此同时,印度和中国也独立地发展了逻辑学。中国古代逻辑
  • 男科学男科学(英语:andrology,来自古希腊语:ἀνήρ、anēr,属格ἀνδρός、andros“男人”和-λογία:“学”)是处理男性健康的医学专业人士,特别是与男性特有的男性生殖系统和泌
  • 心理学家列表本条目按字母顺序列举显著的心理学家。目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Andrés Qiu 1980年代著名的心理学家 出生地西班牙
  • 声疗声疗(Therapeutic acoustic wave),是利用机械波将能量输入人体以进行疾病治疗的一种方式。而常用的声疗方式包括利用频率为人类听觉范围高的超音波进行治疗的治疗用超音波或称
  • 大强子对撞器坐标:46°14′N 06°03′E / 46.233°N 6.050°E / 46.233; 6.050大型强子对撞机(英语:Large Hadron Collider,缩写:LHC)是一座位于瑞士日内瓦近郊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对撞型粒子加
  • 格尔德·宾宁格尔德·宾宁(德语:Gerd Binnig,1947年7月20日-),德国物理学家,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发明者之一,198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47年,格尔德·宾宁出生在法兰克福,他回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