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22°39′36.99″N 121°29′22.43″E / 22.6602750°N 121.4895639°E / 22.6602750; 121.4895639
绿岛(阿美语:Sanasay、卑南语:Sanasan、达悟语:Jitanasey、巴赛语:Sanasai)是一座位于台湾台东县外海、太平洋中的海岛,原名火烧岛(亦称鸡心屿或青仔屿)原先是原住民居住地,为台湾第四大附属岛,行政上属台东县绿岛乡(台湾话:Li̍k-tó-hiong)。岛上居民以清朝中期从小琉球、东港移民而来的汉人(闽南民系)为主。在戒严时期曾经是关押政治犯的所在,如今则是以观光产业闻名。在台东地区人口大量外移至西半部的形情下,绿岛及兰屿是少数人口呈现正成长的乡镇,而且以每年2%成长。
绿岛是一座太平洋中的小岛"旧名为鸡心屿(台湾话:Ke-sim-sū)、青仔屿(台湾话:Tshinn-á-sū)与火烧岛(台湾话:Hué-sio-Ke-sim-sūtó)等,阿美族称为Sanasay,而达悟族则称之为Jitanasey。西方人有称之“Samasana岛”。火烧岛旧名众说纷纭,以清嘉庆年间大火焚烧岛屿之说最为大众采信。1937年(昭和12年)设火烧岛庄,属台东厅台东郡管辖。战后火烧岛设乡,归属于台东县管辖,于1948年(民国37年)改名为“绿岛”,延用至今。
据历史记载,绿岛最早为达悟族、阿美族等原住民居地。1813年(嘉庆18年)小琉球(今琉球乡)汉人渔民曾胜开等为风漂至火烧岛,于阿眉山下的海滨建一共同住屋称为公馆,着手开垦,并且招小琉球家眷及民23众至,因来者日众,故在中寮湾岸建一聚落,名曰“中寮”,光绪后汉人往来更频繁。
1850年(道光30年),东港渔民陈必先等余人,在行船归途中遭遇台风,漂流至绿岛,大叹绿岛之美,一年后便率人前来定居开垦,最早于柚子湖、温泉一带居住,后来移民渐增。即成为今日公馆村、南寮村、中寮村、温泉村等村落。
2017年3月10日前后,绿岛北侧海域遭排放大量重油,油污随海流扩散于附近沿岸8公里海域及陆地。
绿岛位于台东东方约33公里的太平洋(菲律宾海)上,岛身呈不等边四角形,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面积约16平方公里,为台湾第四大外岛。岛内山丘纵横,最高点为火烧山,高度280米,东南临海处多为断崖,西南角是长达四公里多的平原沙滩。西北近海岸区地势低缓,为全岛主要聚落所在。
而现今世界上已知最巨大且年纪最老的活珊瑚群体,耸立在绿岛南寮湾水深18米海底,俗称“大香菇头”或“钢盔”,是颗巨大的团块微孔珊瑚群体,高约10米,围宽31米。澳洲的大堡礁有围宽更巨大的活体珊瑚,但高度不及绿岛的大香菇。2016年9月18日,潜水教练俞明宏发现,“大香菇”在经历尼伯特、莫兰蒂两大台风的侵袭之下,无法承受强力的浪潮,导致活体珊瑚从底部断裂,倒在旁边的小型活体珊瑚块上。
受到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绿岛正以每年八公分的速度旋转、移向台东,约五十万年后绿岛就会在台东市位置连接。
岛上生物数量分布约有以下几类:
绿岛与台湾本岛的运输方式有:
岛上的主要交通工具为机车,骑机车环岛一圈20公里,约1小时左右,岛上有相当多的机车出租店家,住宿的民宿会提供汽油(另一个租车会提供汽油的离岛是小琉球)绿岛唯一的加油站位于南寮村,营业时间为08:00-17:00,请注意晚上不营业,夜游的旅客须注意。
岛上交通安全,故可骑乘自行车。
绿岛乡主要道路为环岛公路,编为东90。已铺有柏油路,没有红绿灯。
两家距离不远。但是因为其离岛因素,商品售价较台湾本岛高,部分超商活动可能会提绿岛店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