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德里亚库姆战役

✍ dations ◷ 2025-09-15 11:41:12 #贝德里亚库姆战役

贝德里亚库姆战役是发生在公元69年的罗马帝国内战。该地位在今日意大利的北方,是从日耳曼、高卢或者伊里利库姆,进入意大利半岛的必经道路之一。69年四月,拥护维提里乌斯派的军队,从莱茵河军区南下,与支持皇帝奥托的军队在此会战,被称为第一次贝德里亚库姆战役,维提里乌斯派胜利。同年10月,拥护维斯帕先的东方军团从伊里利库姆南下,在此地与维提里乌斯派的军团展开攻防战,称为第二次贝德里亚库姆战役,维斯帕先派胜利。

69年1月1日,罗马帝国驻守莱茵河防线的“日耳曼军团”,拒绝向罗马城的皇帝伽尔巴宣誓效忠。他们拥立甫上任不久的下日耳曼行省长官维提里乌斯为皇帝,随即向罗马方面进军。

日耳曼军区共有七个军团,他们以两路主力进入意大利半岛:第一军以凯奇纳自己的“第四军团”为主力,加上“第廿一军团”、“第四军团”的分队、以及辅助兵共约三万人,从今日瑞士的大圣伯纳隘口翻越阿尔卑斯山,直线进入意大利半岛。第二军则以瓦伦斯自己的“第一军团”为主力,加上“第五军团”、以及“第十五军团”和“第十六军团”的分队,加上辅助兵共约四万人,先进入高卢的里昂,转而南下至纳尔波高卢行省,沿着海岸取道今日的热那亚进入意大利,再与凯奇纳会师。

罗马方面获得日耳曼起兵的消息时,已是奥托就任皇帝。奥托命令位于拿波里米塞鲁姆的海军舰队6千人,先渡海至纳尔波高卢,牵制瓦伦斯的部队。

在罗马的主战力部分,他将罗马城近卫军的五个大队编入军队(约5千人),并召集2千个剑奴,向北迎战凯奇纳的部队。奥托取得伊里利库姆(即潘诺尼亚、达尔玛提亚与美西亚)的“多瑙河军区”四个军团援助,该军团各派遣2千人的分队进入意大利。此外,西班牙的“第七军团”、不列颠的“第十四军团”也支持奥托,纷纷率部赶往战场。奥托的主力由保里努斯、凯尔苏斯和伽路斯担任统帅,打算将凯奇纳封锁在高卢。

奥托的海军由莫斯库斯率领,到达了高卢的佛路姆·优里乌斯殖民地(今日法国普罗旺斯的弗雷儒斯 Frejus),与瓦伦斯的辅助部队交战。奥托的部队成功地封锁了海上通路,但并未出现决定性的战役。

凯奇纳出乎意料之外,迅速地在3月翻越阿尔卑斯山,来到北意大利。凯奇纳的先遣“西里乌斯骑兵队”在帕都斯河(今日的波河)行动,攻下了波可北岸的美地欧拉努姆(今日的米兰)、诺瓦里亚(今日的诺瓦拉)等坚强的都市,介于阿尔卑斯山与波河之间的平原和城市,全都掌握在维提里乌斯军的手中。支持奥托派的克雷莫纳被攻陷,介于普拉肯提亚(今日的皮亚钦察)与提奇努姆(今日的帕维亚)的奥托派骑兵受到截击。这一阶段中,维提里乌斯派是占著优势的。

凯奇纳猛攻攻普拉肯提亚,但却被守城士兵击退,凯奇纳撤退波河以北,回到克雷莫纳。奥托派的玛尔凯率著剑奴部队渡河,在零星的冲突中取得了相当胜利。凯奇纳计划在克雷莫纳附近的大道上引诱敌人,并在一旁的森林里埋设伏兵;但事机泄漏,凯尔苏斯率领的骑兵刻意减慢追逐佯退部队的速度,让森林的伏兵冒失地冲出,反而将对方包围;但凯尔苏斯谨慎行事,在未完成包围之前,凯奇纳的部队得以冲杀突围而出。

在接下来的几次冲突中,凯奇纳以分散部队的方式作战,却不断地被保里努斯和凯尔苏斯率领的大军击败。在第二阶段中,奥托派是占优势的一方。

4月6日,瓦伦斯与凯奇纳会师,维提里乌斯派决定全军而出。

奥托派内部,则讨论著不同的战略。保利努斯认为,维提里乌斯派的部队已经全数抵达,对方没有更多的援军;而且维提里乌斯的军队受困在波河平原上,沿海地区受到封锁,给养不易,因此应该继续将敌人包围至夏天再予以攻击。但皇帝奥托与其兄长提齐亚努斯则主张速战速决。于是双方便在贝德里亚库姆的平原上布阵。

4月15日,奥托听到谣言,认为维提里乌斯派将要投降。于是他亲自到了前线,奥托与他身边的人向维提里乌斯的军队欢呼。但维提里乌斯派的士兵却用敌意的嘟哝来回答对方,却使得奥托一方的人们不晓得情势,以为他们将被自己人出卖,于是产生了混乱。维提里乌斯派的以整齐的队列进攻,冲破了奥托的中心阵地。双方士兵短兵相接,成为一场混乱的肉搏战,死伤惨重。奥托派的数位将军被杀,奥托本人以及统帅趁着黑夜逃亡。第二天,奥托派的军团明了己方主将非死即逃之后,便向维提里乌斯派投降了。

第一次贝德里亚库姆战役结束,维提里乌斯派获胜。

由于这场战役,双方的将领皆非单一指挥系统,因此整个战争过程显得相当混乱,大部分时候皆处于彼此之间的各自冲突,因此很难以称其为“会战”。此外,由于当代关于此会战的记载不甚清淅,因此支持奥托的第七军团、第十四军团是否到达且参与战役,后世也难以确定。

支持维提里乌斯的为日耳曼军团,而支持奥托的为多瑙河军团以及罗马本身的近卫部队。但在这场战役结束之后,失败一方的多瑙河军团,受到日耳曼军团的多加侮辱,并命令他们留在克雷莫纳城里建筑竞技场,如此便种下了双方在下一场战役的仇恨种子。

在第一次贝德里亚库姆战役之后,失败的潘诺尼亚军团遭到胜利一方(日耳曼军团)的多方侮辱,并强迫他们在克雷莫纳建造工程。后来,在军团长安托尼乌斯·普利姆斯的怂恿之下,他们投入维斯帕先的东方阵营,起兵攻入意大利。维提里乌斯一派,仍以他们先前进入意大利后的日耳曼军团为主力,与对方再度于义北的贝德里亚库姆一带展开战斗。

支持维斯帕先一派的军团,皆为帝国的东方军团(多瑙河军团、叙利亚军团、犹太军团)。叙利亚行政长官木奇亚努斯打算带着他的军队,经过小亚细亚进入欧洲,欲与多瑙河军团会合之后,一起进入意大利。维斯帕先本人已经控制了罗马城的粮仓——埃及,他们打算利用粮食供给来逼迫维提里乌斯。但安托尼乌斯与阿里乌斯·伐鲁斯却已经率领着潘诺里亚的第七军团、美西亚的骑兵中队,从伊里利库姆翻过阿尔卑斯山的布伦纳隘口,占领了维凯提亚(今日的维琴察),随后攻下了维罗纳。

在维提里乌斯一方,则是由凯奇纳率领着八个军团的兵力,在维罗纳附近建立营地。但就在此刻,驻在拉温那的海军舰队发生兵变,长官路奇里乌斯·巴苏斯,利用手下的士兵多为达尔玛提亚和潘诺尼亚行省的出身,于是便投靠到维斯帕先一方。主帅凯奇纳认为局势不利于己,便在自己的部队面前阵前倒戈,宣布将投靠维斯帕先;但他的部队拒绝服从,推举副帅法比乌斯·法布路斯和卡西乌斯·隆古斯为他们的新长官,并逮捕凯奇纳。

安托尼乌斯不愿意放过敌军指挥将领混乱的机会,便立刻将部队推到了贝德里亚库姆。双方在此处发生了几场接触战。维斯帕先一方的增援兵力开到,维提里乌斯派则撤退到克雷莫纳。安托尼乌斯听到对方的增援部队也即将到达,于是便鼓励起士兵的情绪,与对方在克雷莫纳附近展开激战。旭日东昇时,维提里乌斯军队败退,困守在克雷莫纳城内。

胜利的部队继续强攻克雷莫纳。10月28日,克雷莫纳陷落,安托尼乌斯带着四万名武装士兵进城,并恣意地大肆屠城。

第二次的贝德里亚库姆战役,主要因素是第一次战役结束之后,潘诺尼亚军团士兵在情绪上受到日耳曼军团的严重侮辱。因此,带领叙利亚军团木奇亚努斯,始终未来得及赶赴意大利北部战场,而成为由潘诺尼亚军团为主力的“复仇之战”。整体看来,双方的指挥系统仍与前次一样混乱,并且双方的兵力都不是同时到达战场,而是一连串的增援、遭遇、攻城与防御过程,因此双方投入的兵力数是十分混杂的。

在第二次贝德里亚库姆战役中,最关键的是克雷莫纳的攻城战。在克雷莫纳陷落之后,进入意大利的通道已经开启。维提里乌斯的另一员大将瓦伦斯,在高卢寻求援军时受俘遇害。安托尼乌斯进入罗马城,维提里乌斯兵败身亡,日耳曼军团受到安托尼乌斯的残酷杀害。

相关

  • 色情文学“色情小说”是色情的语文描述,以作者虚构的故事、形容身体感官之刺激而引发读者性幻想为目的,出版物为色情书刊。色情小说有时亦与情色文学相混淆而称“色情文学”,或以“成人
  • 自行车锁自行车锁是一种防范自行车被盗的安保装置,通常的手段是将自行车栓在固定的物体上,如自行车车架。带有快拆杆的车轮(英语:Bicycle wheel)和车座(座管紧固件)是防范自行车被盗的固有
  • 特兰斯凯特兰斯凯共和国(南非语:Republiek van Transkei,英语:Republic of Transkei,科萨语:iRiphabliki yeTranskei),通称特兰斯凯,是一个位于南非东开普省的地区,在1976年至1994年期间为未被
  • 梁捷梁捷(1975年2月11日-)是一位广东企业家,UC优视首席技术官。 1975年出生于广东广州,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与何小鹏共同创建UC优视,2013年UC优视和阿里巴巴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推出
  • 庆祝枪声庆祝枪声是在庆典中利用枪械对空中发射的庆祝方式,盛行在巴尔干半岛、中东、中亚的阿富汗、南亚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以及拉丁美洲地区。在波多黎各和美国的其他地区,这种庆祝
  • 422年
  • 安溪诸圣图安溪诸圣图,是一种宗教图画,是闽南安溪人所崇奉的诸多神祇的合绘。通常,上层有清水祖师与杨道、周明二尊者,张、黄、苏、李(另说:赵、王、苏、李)四大护法神将,中层绘显应祖师于中央,一边绘双忠、雷万春、南霁云等神,另一边绘有张慈观、萧朗瑞、章朗庆等法主三真君,下层绘有安溪城隍、文武判官、阴阳司、纠察司、速报司等诸司官、范谢将军与龙神、土地神等。古时安溪移民出外,往往奉有诸神塑像,以保佑己身平安,但神像并不便利于跋山涉水,穷苦人家也无力雕刻神像。尔后,经过僧侣道士的改良,将该县乡土众神绘于纸张绢帛之上,以利携带
  • 陈晓锦陈晓锦(1950年-),广东潮安人,中国语言学家,主要研究粤、客、闽方言,海外汉语方言。任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和汉语方言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海外汉语方言研究室主任。2008年倡议发起并主办了首届海外汉语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
  • 萨娜·奥斯本萨娜·奥斯本(英语:Sarah Osborne,约1643年-1692年5月10日),是1692年于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发生塞勒姆審巫案时,遭到指控为女巫的3名女人之一(另外两名被告是提图芭和萨娜·古德),最终死在狱中。出生名为萨娜·沃伦,她嫁给了一位名叫罗伯特·普林斯(Robert Prince)的著名人士,普林斯有一位嫁进普特南家族(英语:Putnam family)的姊妹,该家族是塞勒姆村中的大家族之一。1662年,萨娜和丈夫一同搬到塞勒姆村定居,夫妇俩育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三个孩子分别叫作约瑟夫、詹
  • 卡维字母 (Unicode区段)卡维字母是一个位于第一辅助平面的Unicode区块,包含了卡维字母字符。卡维字母在8世纪至16世纪期间被用于书写古爪哇语、梵语、古马来语、古巴厘语和古巽他语。下列与Unicode相关的文档记录了在卡维字母区块中定义特定字符的目的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