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宸濠

✍ dations ◷ 2025-08-01 05:19:34 #1476年出生,1521年逝世,明朝宗室,明朝宁藩国王,被褫夺身份的皇室成员,明朝被处决者,明朝宁王府,朱姓

朱宸濠(1476年7月1日-1521年1月13日),号畏天,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玄孙,继为宁王。发动宸濠之乱,被赣南巡抚王守仁所俘,而后处死。

朱宸濠是宁康王庶子,其母冯针儿原是娼妓。出生之时,恶鸟鸣屋上,康王恶之。弘治七年(1494年)十月封为上高王,十二年(1499年)袭封宁王爵于南昌。

朱宸濠的祖先宁王朱权在靖难之变时遭到燕王朱棣挟持,所辖的部队都被朱棣夺走,朱棣原本答应朱权要平分天下,但即位后爽约,又把朱权改封南昌,加以监视。朱宸濠为此深为不平。

朱宸濠志大才疏,蓄有异志,娄王妃多次泣谏劝阻,不听。正德九年(1514年)礼遇唐寅和文徵明不得。正德十二年(1517年)三月开始私造佛郎机铳。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四日,朱宸濠在南昌起兵,称太后懿旨监国,杀地方官孙燧等,攻陷九江、南康,六万军队自九江沿江而下,攻打安庆、窥伺南京,称帝改年号顺德,即宸濠之乱,仅仅三十五日,被赣南巡抚、右佥都御史王守仁,会同吉安知府伍文定等迅速平定。

七月二十六日,朱宸濠被王守仁俘虏。八月一日,王守仁得到林俊所赠锡制模型铳。明武宗身边的嬖幸献计,想让王守仁将俘虏朱宸濠假意放回鄱阳湖里,做样子让明武宗生擒展示皇帝威信,于是王守仁将朱宸濠交付太监张永,然后称病。

次年十二月初五,明武宗班师回通州(今属北京),处死朱宸濠,焚尸扬灰,宁国除。嘉靖年间,虽然有宁国宗室朱拱樻、朱拱椤受命暂兼理宁府宗理,不过在原宁国封地给其他宁王系宗室分治之后,宁府宗理也被撤销。

朱宸濠正室娄王妃,有贤名,兵败投水自尽。

朱宸濠还有多名妾室,皆姓氏不详,分别被人称为紫妃、素妃、翠妃、趣妃等。其中翠妃能吟善书,最受宠。兵败后被一知县掳去。状元舒芬也乘乱购买或强掳了趣妃。

朱宸濠有四子,除世子外均不请求朝廷正式命名,因为有异志,要取天下后自行赐名,立嗣立国。娄妃与诸子均自溺,仅三子得漂木幸免于难,被渔家救起,而后流落民间,自取名为“朱学”;嘉靖十五年,朱学于南直隶霍丘县自首,被发配至高墙圈禁。

宁王朱宸濠的年号顺德(1519年六月—七月),前后共2个月。


相关

  • 唇齿闪音(Labiodental flap)是辅音的一种,用于一些语言当中。现代标准汉语中无此音。国际音标以⟨ⱱ⟩代表此音。唇齿闪音的特征有:当符号成对出现时,左边的是清音,右边的是浊音。
  • 征夷大将军征夷大将军在日本历史上,原为大和朝廷为对抗虾夷族所设立的临时的高级军官职位,本应于停战时即功成身退。“夷”其实是指曾在本州和北海道居住的虾夷族(阿伊努族),而“将军”一词
  • 192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水球比赛192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水球比赛由1924年8月6日至8月13日进行,为期8天;只设男子项目,决出金、银、铜牌各一面。本届赛事有14支队伍参与,最终由英国夺得金牌。
  • 董耐芳董耐芳(1923年10月-2014年3月18日),天津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学院、河北师范大学,从事高分析化学工作。担任九三学社河北省委主委。1991年4
  • GheorgheGheorghe(罗马尼亚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
  • Welsh NotWelsh Not(中文:“禁说威尔士语”,又称Welsh Note、NOT或Welsh stick,简称WN)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为使学童不说威尔士语而在威尔士的某些学校所施行的一种处罚方式。被发现
  • 宋元俊宋元俊(康熙五十四年-乾隆三十七年,即公元1715年-1772年),字甸芳,清朝将领,江南凤阳县人。同武进士出身。乾隆四年(1739年)己未科三甲武进士。乾隆十五年(1750年)任四川成都营守备。二十
  • 马丁·尼莫拉弗里德里希·古斯塔夫·埃米尔·马丁·尼莫拉(Friedrich Gustav Emil Martin Niemöller、1892年1月14日-1984年3月6日)是一位德国著名神学家,信义宗牧师。他以反纳粹的忏悔文《
  • 普六茹氏《百家姓》中无此姓普六茹姓为汉字复姓之一,为北魏鲜卑族姓氏(在蒙古语解杨树),一作普陆茹氏或普陋茹氏,后改为茹姓。
  • 孟加拉人名孟加拉语国家和地区的人名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名字及一个姓氏构成,采用先名后姓的“西方序”。名字通常由性别差异,并反映其宗教信仰。部分孟加拉名字源于阿拉伯语、波斯语、梵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