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法印
✍ dations ◷ 2025-08-23 19:29:13 #三法印
三法印(梵语:Trilakṣaṇā dharmamudrā 或 Tri-dṛṣṭi-nimitta-mudrā),佛教术语,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项标准,大乘佛教认为可以用这三项标准来验证教说是否属于佛教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其内容可见于《杂阿含经》,但将这三种教说并列,称为三法印,可最早追溯至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在南传的上座部佛教中相对应的概念是三相(诸行无常、诸行是苦、诸法无我),南传佛教将其作为一切万法存在之特征。三法印中的“印”,可对应到梵语:mudrā,是图章、印章之意。如普光在《俱舍论记》中,认为三法印如同印章,可用来印证佛法,因此得名。三法印的内容最早出自《杂阿含经》中,诸比丘教导阐陀的内容,为无常、无我、涅槃寂灭三者,但在《杂阿含经》中并未称此为法印。正式举出三法印的名称,则是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与说一切有部《法蕴足论》中。印顺法师认为,三法印是由三三昧发展而来。龙树《大智度论》中,将一切诸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三者,并列合称三法印:《成实论》中有相同记载,大乘佛教佛经中亦有记载。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杂阿含经》中,将随顺三解脱门,观察无常,离慢知见,得清净见,称之为“圣法印”。《瑜伽师地论》解释了“圣法印”,由遍知无常等八相,出离过患,善遍知‘一切法中无有我性’。《增壹阿含经》中将一切行无常、苦、无我,涅槃,并列为四法本末。《瑜伽师地论》中,称之为四种法嗢拖南(梵语:Udāna):一切诸行皆是无常、苦,一切法无有我,涅槃寂静,此四者为佛菩萨欲令有情清净,依三解脱门,而说的记事教导。《大智度论》中记载另一种法印,将无常、无我、无相与涅槃寂灭,四者合称四法印。根据《维摩诘经》,有五法印的说法,即无常(诸行无常),苦(诸漏是苦),空(诸法本空),无我(诸法无我),寂灭(涅槃寂静)五者。《妙法莲华经》中有实相印。天台宗智者大师在《法华玄义》中,以诸法实相为一实相印,为大乘佛教的判准。汉传佛教以三法印印证佛经的真伪,最典型论述如智
相关
- 翻译翻译(英语:Translation),是蛋白质生物合成(基因表达中的一部分,基因表达还包括转录)过程中的第一步。翻译是根据遗传密码的中心法则,将成熟的信使RNA分子(由DNA通过转录而生成)中“碱
- 希腊希腊国家图书馆(希腊语:Εθνική Βιβλιοθήκη),位于雅典市中心附近,由丹麦建筑师特奥费尔·翰森设计,为其新古典主义建筑三部曲之一(另外两个是雅典科学院、雅典大学)
- 米勒-尤里实验米勒-尤里实验(Miller-Urey experiment)是一项模拟假设性早期地球环境的实验,研究目的是测试化学演化的发生情况。尤其是针对亚历山大·欧帕林与约翰·伯顿·桑验,该学说认为早
- 时期罗马市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800年前建城时,后来由来意大利人的村落,逐渐发展成一座城市,并成为罗马王国、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市在1871年成为意大利的首都。由元老
- 文献学文献学可以指:
- 裂谷地堑(英语:graben)在地质学上是一沉陷的地块、两旁有平行断层接壤。 地壳产生断裂变位时,地层沿着断层线断裂后,相对向下陷落的部分,成为地堑。
- 厄尔·威尔伯·萨瑟兰小厄尔·威尔伯·萨瑟兰(英语:Earl Wilbur Sutherland Jr.,1915年11月19日-1974年3月9日),美国生理学家,出生于堪萨斯州,于1971年因为关于荷尔蒙,尤其是肾上腺素作用机制的研究,而获得
- 鲁昂美术馆鲁昂美术馆(法语:Musée des Beaux-Arts de Rouen)是位于法国鲁昂的一座美术馆。拥有法国国内第二位的印象派藏品数。鲁昂美术馆开幕于1801年。现在的博物馆建筑修建于1877年至
- 植物生理障碍植物生理障碍是由光线不良、天气不良、水分测量、植物毒素化合物或缺乏营养物质等非病理条件引起的,影响植物系统的功能。生理障碍与病原体如病毒或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区分开
- PuOsub2/sub二氧化钚,化学式为PuO2,是钚的氧化物,熔点高,外表颜色从黄色或橄榄绿色,取决于粒子的大小,温度和生产方式。通常是由草酸钚和硝酸钚加热而得。二氧化钚应用于核能发电。二氧化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