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法印
✍ dations ◷ 2025-11-22 12:08:17 #三法印
三法印(梵语:Trilakṣaṇā dharmamudrā 或 Tri-dṛṣṭi-nimitta-mudrā),佛教术语,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项标准,大乘佛教认为可以用这三项标准来验证教说是否属于佛教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其内容可见于《杂阿含经》,但将这三种教说并列,称为三法印,可最早追溯至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在南传的上座部佛教中相对应的概念是三相(诸行无常、诸行是苦、诸法无我),南传佛教将其作为一切万法存在之特征。三法印中的“印”,可对应到梵语:mudrā,是图章、印章之意。如普光在《俱舍论记》中,认为三法印如同印章,可用来印证佛法,因此得名。三法印的内容最早出自《杂阿含经》中,诸比丘教导阐陀的内容,为无常、无我、涅槃寂灭三者,但在《杂阿含经》中并未称此为法印。正式举出三法印的名称,则是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与说一切有部《法蕴足论》中。印顺法师认为,三法印是由三三昧发展而来。龙树《大智度论》中,将一切诸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三者,并列合称三法印:《成实论》中有相同记载,大乘佛教佛经中亦有记载。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杂阿含经》中,将随顺三解脱门,观察无常,离慢知见,得清净见,称之为“圣法印”。《瑜伽师地论》解释了“圣法印”,由遍知无常等八相,出离过患,善遍知‘一切法中无有我性’。《增壹阿含经》中将一切行无常、苦、无我,涅槃,并列为四法本末。《瑜伽师地论》中,称之为四种法嗢拖南(梵语:Udāna):一切诸行皆是无常、苦,一切法无有我,涅槃寂静,此四者为佛菩萨欲令有情清净,依三解脱门,而说的记事教导。《大智度论》中记载另一种法印,将无常、无我、无相与涅槃寂灭,四者合称四法印。根据《维摩诘经》,有五法印的说法,即无常(诸行无常),苦(诸漏是苦),空(诸法本空),无我(诸法无我),寂灭(涅槃寂静)五者。《妙法莲华经》中有实相印。天台宗智者大师在《法华玄义》中,以诸法实相为一实相印,为大乘佛教的判准。汉传佛教以三法印印证佛经的真伪,最典型论述如智
相关
- 生物燃料生物燃料(英语:Biofuel)、生质燃料或生态燃料,泛指由生物质组成或萃取而成的固体、液体或气体。生物质可以用三种不同的转化方法转化为易于利用、含有能量的物质,包含:热转化,化学
- 食用食用蕈,或称食用菌或食用菇、食菇,是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子实体(不包括酵母菌、青霉菌等微生物)。决定真菌是否可以食用的因素包括毒性、味道、硬度、和气味。有些有毒的蕈类经过
- 三唑三唑是指分子式为C2H3N3,由2个碳原子和3个氮原子组成的一个五元杂环有机化合物。因两个氮原子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同,三唑有两种同分异构体,这两种异构体分别是:三唑的衍生物一般用
- 王力王力可能是指:
- 泵泵,又译作帮浦,是一种用以增加流体的压力,使加压过的流体产生比平常状况下更巨大的推进力量的装置。人类及动物的心脏可说是天然的泵,它把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分。最早的泵是在
- 极高频极高频(英语:Extremely high frequency, EHF)是指波长短于超高频(SHF)的电磁波,波长由1mm到10mm,又称毫米波。毫米波所对应的频率范围是30~300GHz。主要应用于气象雷达、空间通信
- 创始者效应创立者效应(英语:founder effect,亦称为建立者效应或创始者效应、始祖效应)是加速族群遗传漂变作用的一种形式,指由带有亲代群体中部分等位基因的少数个体重新建立新的群体,这个群
- 白云石白云石是一种矿物,其化学成分为钙、镁的碳酸盐(化学式为CaMg(CO3)2),晶体属三方晶系的碳酸盐矿物。白云石的晶体结构与方解石类似,晶形为菱面体,晶面常弯曲成马鞍状,聚片双晶常见,多
- 亚穆纳河亚穆纳河(梵文:यमुना,英语:Yamuna River),又名朱木纳河、阎牟那河,是印度北部主要河流之一、恒河的支流。全长1,370公里,其水系面积达366,223平方千米(141,399平方英里),占恒河盆
- 货机本列表收录各货机型号。收录标准如下:航空史 · 飞行器(制造商) · 飞行器发动机(制造商) · 旋翼机(制造商) · 机场 · 航线 · 博物馆民用飞机(启始客户) · 喷射客机 · 货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