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印

✍ dations ◷ 2025-11-23 13:39:33 #三法印
三法印(梵语:Trilakṣaṇā dharmamudrā 或 Tri-dṛṣṭi-nimitta-mudrā),佛教术语,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项标准,大乘佛教认为可以用这三项标准来验证教说是否属于佛教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其内容可见于《杂阿含经》,但将这三种教说并列,称为三法印,可最早追溯至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在南传的上座部佛教中相对应的概念是三相(诸行无常、诸行是苦、诸法无我),南传佛教将其作为一切万法存在之特征。三法印中的“印”,可对应到梵语:mudrā,是图章、印章之意。如普光在《俱舍论记》中,认为三法印如同印章,可用来印证佛法,因此得名。三法印的内容最早出自《杂阿含经》中,诸比丘教导阐陀的内容,为无常、无我、涅槃寂灭三者,但在《杂阿含经》中并未称此为法印。正式举出三法印的名称,则是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与说一切有部《法蕴足论》中。印顺法师认为,三法印是由三三昧发展而来。龙树《大智度论》中,将一切诸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三者,并列合称三法印:《成实论》中有相同记载,大乘佛教佛经中亦有记载。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杂阿含经》中,将随顺三解脱门,观察无常,离慢知见,得清净见,称之为“圣法印”。《瑜伽师地论》解释了“圣法印”,由遍知无常等八相,出离过患,善遍知‘一切法中无有我性’。《增壹阿含经》中将一切行无常、苦、无我,涅槃,并列为四法本末。《瑜伽师地论》中,称之为四种法嗢拖南(梵语:Udāna):一切诸行皆是无常、苦,一切法无有我,涅槃寂静,此四者为佛菩萨欲令有情清净,依三解脱门,而说的记事教导。《大智度论》中记载另一种法印,将无常、无我、无相与涅槃寂灭,四者合称四法印。根据《维摩诘经》,有五法印的说法,即无常(诸行无常),苦(诸漏是苦),空(诸法本空),无我(诸法无我),寂灭(涅槃寂静)五者。《妙法莲华经》中有实相印。天台宗智者大师在《法华玄义》中,以诸法实相为一实相印,为大乘佛教的判准。汉传佛教以三法印印证佛经的真伪,最典型论述如智

相关

  • 麻醉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麻醉学(英语:Anesthesia、Anesthesiolog
  •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平衡(Work Life balance)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含工作(生涯与抱负)与生活(家庭与休闲)的次序。在克拉克提出的“工作-非工作生活”的理论中,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定义为工作
  •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的常任成员(俗称五常),五个创始成员国是二战期间同盟国中的五大国。其中,中国和俄罗斯的代表政权曾有所改变。中国原由中华民国
  • 环境健康展望《环境健康视角》(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是一份1972年起由美国国家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所(英语: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发行的学术期刊
  • 逻辑代数在数学和数理逻辑中,逻辑代数(有时也称开关代数、布尔代数)是代数的一个分支,其变量的值仅为真和假两种真值(通常记作 1 和 0)。初等代数中变量的值是数字,而且主要的运算是加法、
  • 蜜月旅游度蜜月,又称为蜜月旅行,是新婚夫妻一起到某一个地方所度过的休闲时光。蜜月旅行的要点,在于行程浪漫之余,亦不失个人的空间。因此,若非必要而要参加旅行团的话,也希望观光的地点能
  • 原生质原生质并非单一的某种或某些化合物,而是由多种化合物所组成的复杂的胶体,这种胶体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成为一种生命物质的体系。原生质包括细胞质与细胞核;而细胞壁则不属于原
  • CC碳-碳键是一连接两个碳原子的共价键。其中最普通的形式是单键:即一个键是由两个电子组成,其中两个原子分别提供一个电子。碳-碳单键属于σ键,组成单键的两个碳原子自身的电子先
  • 罗兰弗兰克·舍伍德·罗兰(英语:Frank Sherwood Rowland,1927年6月28日-2012年3月10日),美国化学家,因“他们对大气化学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臭氧的形成与分解”,与马里奥·莫利纳、保罗·克
  • 小贾斯汀贾斯汀·德鲁·比伯(英语:Justin Drew Bieber,/ˈbiːbər/;1994年3月1日-),是一名加拿大歌手及词曲作家。2008年,他在YouTube上翻唱歌曲的影片被星探发掘后与RBMG唱片(英语:RBMG Re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