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印

✍ dations ◷ 2025-04-26 12:57:49 #三法印
三法印(梵语:Trilakṣaṇā dharmamudrā 或 Tri-dṛṣṭi-nimitta-mudrā),佛教术语,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项标准,大乘佛教认为可以用这三项标准来验证教说是否属于佛教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其内容可见于《杂阿含经》,但将这三种教说并列,称为三法印,可最早追溯至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在南传的上座部佛教中相对应的概念是三相(诸行无常、诸行是苦、诸法无我),南传佛教将其作为一切万法存在之特征。三法印中的“印”,可对应到梵语:mudrā,是图章、印章之意。如普光在《俱舍论记》中,认为三法印如同印章,可用来印证佛法,因此得名。三法印的内容最早出自《杂阿含经》中,诸比丘教导阐陀的内容,为无常、无我、涅槃寂灭三者,但在《杂阿含经》中并未称此为法印。正式举出三法印的名称,则是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与说一切有部《法蕴足论》中。印顺法师认为,三法印是由三三昧发展而来。龙树《大智度论》中,将一切诸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三者,并列合称三法印:《成实论》中有相同记载,大乘佛教佛经中亦有记载。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杂阿含经》中,将随顺三解脱门,观察无常,离慢知见,得清净见,称之为“圣法印”。《瑜伽师地论》解释了“圣法印”,由遍知无常等八相,出离过患,善遍知‘一切法中无有我性’。《增壹阿含经》中将一切行无常、苦、无我,涅槃,并列为四法本末。《瑜伽师地论》中,称之为四种法嗢拖南(梵语:Udāna):一切诸行皆是无常、苦,一切法无有我,涅槃寂静,此四者为佛菩萨欲令有情清净,依三解脱门,而说的记事教导。《大智度论》中记载另一种法印,将无常、无我、无相与涅槃寂灭,四者合称四法印。根据《维摩诘经》,有五法印的说法,即无常(诸行无常),苦(诸漏是苦),空(诸法本空),无我(诸法无我),寂灭(涅槃寂静)五者。《妙法莲华经》中有实相印。天台宗智者大师在《法华玄义》中,以诸法实相为一实相印,为大乘佛教的判准。汉传佛教以三法印印证佛经的真伪,最典型论述如智

相关

  • 580–599医学导航:泌尿系统解剖/生理/发育/细胞病理/酸碱/先天/肿瘤、症状/齐名、尿液手术/注射、药物(G4B)、血检、尿检
  • 恩培多克勒恩培多克勒(希腊语:Ἐμπεδοκλῆς,前490年-前430年),又译恩贝多克利,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政治家、演说家、诗人,相传他也是医生、医学作家、术士和占卜
  • 贝塔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断药(英语:Beta blockers),又称Beta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拮抗剂或β阻断药、乙型阻断剂,是一类用来治疗心律不齐、防止心脏病发作后的二次心
  • 夏因-达尔加诺序列夏因-达尔加诺序列(英语:Shine-Dalgarno sequence,常简称为SD序列)是由澳大利亚科学家约翰·夏因与琳·达尔加诺所提出的一个存在于信使RNA上的核糖体结合位点,通常位于起始密码
  • 母校母校(拉丁语:alma mater,美式英语发音:/ˈælmə ˈmeɪtər/,英式英语发音:/ˈɑːlmə ˈmɑːtər/),源自拉丁语,本意“母亲的哺乳”,词源与校歌相通,是一个使用于古罗马各式地母神
  • 国庆日国庆日是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假日。它们通常是这个国家的建立、独立、革命、签署宪法、元首诞辰或其他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周年纪念日;也有些是这个国家守护
  • FidoNetFidoNet,中译为“惠多网”,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人Tom Jennings于1984年创立其协议(Protocol)支持站际通信功能,解决了 BBS 各站之间无法往来的问题,促使 BBS 网络化,在 Intern
  • 拉普捷夫海拉普捷夫海(俄语:Море Лаптевых)是北冰洋的陆缘海之一。位于西伯利亚东海岸、泰梅尔半岛、北地群岛和新西伯利亚群岛之间。其北界由北极角(81°13' N, 95°15' E)开
  • 茉莉茉莉通常指木犀科素馨属植物茉莉花,以下植物亦称茉莉:
  • 批评对佛教的批判,更像是一般对宗教的批判,可以从反对者或质疑断言、信仰、许多佛教派别的其他因素中发现。一些佛教教派、许多佛教国家和独立的佛教领导人已经以一种或其他方式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