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王国于1935年10月22日选出人民庭全数149个议席:524(法罗群岛除外,其议席于同年11月11日选出),由时任首相索瓦尔德·斯陶宁领导的社会民主党维持其人民庭最大党优势,并取得149个议席中的68席:539。丹麦本土与法罗群岛的选举投票率分别为80.7%与55.4%:539。
丹麦于1935年10月22日(法罗群岛为11月11日)举行人民庭(当时丹麦国会(英语:Rigsdagen)的下议院)选举,以选出其全数149个议席,此前一次人民庭选举于1932年11月16日(法罗群岛为12月12日)举行:524, 539。执政社会民主党以“丹麦为民”的政纲参选,希望能吸引到除社民党传统票仓工人阶级以外的选民。
社会民主党在1932年选举胜出后试图推行激进改革以应对全球经济大萧条对丹麦的影响。为此,社会民主党同主要在野党自由党达成“首相街方案”,计划对农业财政补助、增加国营建造工程及其他社会主义政策。中右翼联盟则对政府协商将其排除颇有微词,而后通过若干补充条文。丹麦自由党方面则受到重农组织“农业协会”的批评与压力,该协会认为自由党未照顾乡间农业发展。三名农业协会会员宣布成立自由人民党,意与自由党分庭抗礼,赢得农村选民支持。首相索瓦尔德·斯陶宁在确认各党无意愿达成和解后,宣布1935年11月16日举行新一届国会选举。
社会民主党在此次选举中打出知名的口号“要斯陶宁还是混乱”(Stauning eller Kaos),以让斯陶宁连任首相,而社会民主党在此次选举中成功取得149个议席的68席,斯陶宁也由此继续其丹麦史上第二长的首相任期。然而,这个口号受到中右翼联盟的揶揄,他们猜测除斯陶宁外的那个“混乱”会是谁。
执政党联盟均认可当前所取得的执政成绩,中右翼联盟及其他在野党却有不少分歧:左翼、丹麦自由党中,受到新成立的自由人民党(即农民党)挑战,因其意识形态难以取得乡村选民青睐,而该党传统上以支持自由贸易及农民利益为优先;保守人民党则因年轻党员日益增长的亲德国纳粹及意大利法西斯的意识形态面临内部威胁,且因对党党魁约翰·摩勒的不满,造成该党事实上的分裂;丹麦共产党宣称时下的高失业率象征资本主义崩溃,受苏联启发,欲在丹麦引入计划经济;极右翼的丹麦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丹麦语:Danmarks Nationalsocialistiske Arbejderparti)则因德国阿道夫·希特勒上台受到鼓舞,呼吁以极权体制解决经济问题。
“要斯陶宁还是混乱”是社会民主党在此次选举中打出的口号,其中“混乱”被广泛诠释为法西斯主义的威胁。1920年代与1930年代,丹麦的主要政党在竞选时普遍使用情绪化与积极主义的语调,例如在宣传中渲染公众对法西斯主义与共产主义等激进意识形态的恐慌情绪,而“要斯陶宁还是混乱”的口号正是渲染公众对激进意识形态的恐慌情绪一个例子。
政治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