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弹 (网络用语)

✍ dations ◷ 2025-08-10 17:35:22 #互联网用语,网络术语,恶搞文化

闪光弹一词乃来自BBS和网络论坛衍生出的新名词定义,也可简称作“闪光”。

在网友之间聊天交谈时,若有人在文章中炫耀自己,例如在爱情上令人羡慕不已的行为时,或是情侣相互公开表示亲昵言词的互动时,其他单身或对此种行为不以为然的网友便以“闪光弹”一词相回,以表示文章为“炫目至盲”之炫耀表现。或者说“哇!前方有情侣!好刺眼啊!”。闪光弹并不限于炫耀爱情,例如购买价值不菲的物品后放图片于网络上炫耀,也会被视为放闪光弹。这种炫耀行为又称“放闪”。

通常在“闪光弹”出现之同时亦同时出现或准备“墨镜”与“可鲁”(导盲犬的名字,来自一部电影《再见了,可鲁》,港译《导盲犬小Q》),以表示有预示文章内有炫耀性质,防止“炫耀文”令其他网友所产生的情绪不安与低落。因在网络文化盛行,故闪光弹、可鲁一词亦充斥在由此衍生的恶搞(KUSO)文化当中。

“闪光”一词起源于早期的人的炫富动作,早期的人炫富时手上皆会戴上钻表与钻戒,并且站在阳光下以反射的光线去照射别人的眼睛,去提醒别人自己很有钱。之后,由于网络的兴起,基于类似密语的私密性及群体识别性,遂产生了网络用语。而其中“闪光”一词则借用上述现象,以幽默的方式称呼别人值得炫耀的任何人事物或动作。因网友中多数曾有过军队生活的经验或是曾玩过射击游戏,遂有人以“闪光弹”代之。而随后的网友基于附和其幽默的基础之下,就有了我需要“墨镜”或“可鲁”的用词出现去凸显之。

相关

  • CODATA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英语:Committee on Data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缩写为CODATA)是由国际科学理事会于1966年成立的一个跨学科委员会。它旨在改善更改、精确测量、储存、
  • 恐慌恐慌是一种强烈的突然性的感觉。恐慌的出现会支配人的正常思维和逻辑,取而代之的是焦虑感和本能的战斗或逃跑的行动。恐慌很可能在大型团体聚会或人群中出现,从而造成大规模恐
  • 在粒子物理学中,代或世代(英语:Generation)是基本粒子的一种分类。各代粒子之间的相异之处仅为味量子数及质量,但它们所涉及到的相互作用种类都是一样的。根据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
  • 二战时期的尼泊尔尼泊尔,在二战期间由亲英的拉纳王朝统治。在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后,尼泊尔在9月4日向德国宣战。一旦英国与日本进入冲突状态,尼泊尔皇家部队有16个营在缅甸战线上作战。除
  • 亚历山大 (巴西)亚历山大 (巴西)(葡萄牙语:Alexandria)是巴西北大河州的一个市镇。总面积381.202平方公里,总人口13175人,人口密度34.6人/平方公里。
  • 钢砂钢砂, 又叫钢沙, 是铁的粉末, 常用作防滑, 于各项工程中应用。在道路工程中, 所谓铺钢砂, 其实是把钢沙混在沥青, 铺在路面, 籍此增加磨擦力, 防止汽车滑倒, 有防止交通意外
  • 娜迪亚·布朗热娜迪亚·茱丽叶·布朗热(法语:Nadia Juliette Boulanger,1887年9月16日-1979年10月22日),法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指挥家。她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音乐世家,奶奶玛丽·茱莉是音乐家,爷
  • 范元凯范元凯(?-?),资州清溪县(今内江市东兴区)人。今全唐诗载有其著作《章仇公席上咏真珠姬(章仇公,大历中蜀州刺史)》。当时与其兄范崇凯齐名,时称“梧桐双凤”。
  • 保密协议保密协议(英语:Non-disclosure agreement,NDA)是至少两方之间的法律契约,概述保密材料、知识或信息,双方希望为了某些目的而彼此分享,但希望限制第三方的访问,双方同意不透露协议内
  • 金球奖最佳原创配乐奖金球奖最佳原创配乐奖是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从1947年开始颁发的多个年度奖项之一,该机构主要由北美以外地区出版媒体的新闻工作者组成,其从业报道范围主要囊括美国电影业。从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