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弹 (网络用语)

✍ dations ◷ 2025-02-24 23:21:05 #互联网用语,网络术语,恶搞文化

闪光弹一词乃来自BBS和网络论坛衍生出的新名词定义,也可简称作“闪光”。

在网友之间聊天交谈时,若有人在文章中炫耀自己,例如在爱情上令人羡慕不已的行为时,或是情侣相互公开表示亲昵言词的互动时,其他单身或对此种行为不以为然的网友便以“闪光弹”一词相回,以表示文章为“炫目至盲”之炫耀表现。或者说“哇!前方有情侣!好刺眼啊!”。闪光弹并不限于炫耀爱情,例如购买价值不菲的物品后放图片于网络上炫耀,也会被视为放闪光弹。这种炫耀行为又称“放闪”。

通常在“闪光弹”出现之同时亦同时出现或准备“墨镜”与“可鲁”(导盲犬的名字,来自一部电影《再见了,可鲁》,港译《导盲犬小Q》),以表示有预示文章内有炫耀性质,防止“炫耀文”令其他网友所产生的情绪不安与低落。因在网络文化盛行,故闪光弹、可鲁一词亦充斥在由此衍生的恶搞(KUSO)文化当中。

“闪光”一词起源于早期的人的炫富动作,早期的人炫富时手上皆会戴上钻表与钻戒,并且站在阳光下以反射的光线去照射别人的眼睛,去提醒别人自己很有钱。之后,由于网络的兴起,基于类似密语的私密性及群体识别性,遂产生了网络用语。而其中“闪光”一词则借用上述现象,以幽默的方式称呼别人值得炫耀的任何人事物或动作。因网友中多数曾有过军队生活的经验或是曾玩过射击游戏,遂有人以“闪光弹”代之。而随后的网友基于附和其幽默的基础之下,就有了我需要“墨镜”或“可鲁”的用词出现去凸显之。

相关

  • 凸版印刷凸版印刷(英语:Letterpress)凸版从前以活版为主,其他和活版并版的图片版,不管是锌质还是胶质,均同属凸版(包括古代以整块木板去雕刻的木刻版)。最早由石括、括章所衍生而来,并应用于
  • 面具面具是一种戴在面上的物件,通常是用作保护、隐蔽、表演或娱乐用途。面具一词可能源自于法文的máscara,或是意大利文maschera。2003年在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所发现拥有5000年历史
  • 冲突理论实证主义 · 反实证主义(英语:Antipositivism) 结构主义 · 冲突理论 中层理论 · 形式理论 批判理论 人口 · 团体 · 组织(英语:Organizational theory) · 社会化 社会性
  • 平实世平实世(?-?),又名实世王。日本平安时代初期到中期贵族,仲野亲王之子赠太政大臣,官位从四位下,摄津守。
  • 加斯顿王子路易斯·菲利普·玛丽·斐迪南·加斯顿(Gaston,1842年4月28日-1922年8月28日),欧尔伯爵,巴西亲王。他是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一世的次子,内穆尔公爵路易·查理的长子。1864年,他和巴
  • 何志斌何志斌(1909年-1998年),男,陕西长安人,中国军事人物、政治人物,曾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 小行星6616小行星6616(英语:6616 Plotinos)是一颗围绕太阳公转的小行星。1971年3月25日,C. J. 万·豪敦、I. 万·豪敦-格勒内费尔德、T. 赫雷尔斯在帕洛马山发现了此天体。这颗小行星的绝
  • 斯希沃里纳拉延斯希沃里纳拉延(Shivrinarayan),是印度恰蒂斯加尔邦詹吉查姆帕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8107(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8107人,其中男性4177人,女性3930人;0—6岁人口1467人,其中男869人
  • 皮尔兰德拉星皮尔兰德拉星是C·S·刘易斯创作的科幻小说三部曲《空间三部曲》的第二部,另两部是《沉寂的星球》和《黑暗之劫》。在1943年第一次出版。《皮尔兰德拉星》讲述了剑桥大学语言
  • 引发骚乱《Causing A Commotion》是美国女歌手麦当娜在1987年8月发行的歌曲,为电影《她是谁》《红唇俪影》(Who's That Girl)的片中插曲,〈Causing A Commotion〉收录在电影原声带《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