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列岛改造论

✍ dations ◷ 2025-11-21 07:06:12 #日本书籍,日本交通史,1972年书籍

《日本列岛改造论》是1972年6月11日当时日本通商产业大臣田中角荣所提出的论述,并由通商产业事务次官小长启一与其他工作人员代笔(但序文与结语由田中角荣亲笔)撰写成书,于1972年6月20日由日刊工业新闻社出版发行(定价五百日圆,ISBN 4-526-03467-3),当时的发行数量为91万本,并获得当年最佳销售书籍排名(日本出版科学研究所统计)销售第四名的佳绩。田中角荣在同年7月自由民主党总裁(党魁)选举中当选党魁并就任日本首相。同年9月,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的简体中文版(秦新译)。

将日本列岛用高速交通网络(高速公路、新干线)串连起来以促进日本各地方的工业化,并解决城乡发展不均、人口过度稠密等公共问题。

基于意大利和美国等也有使用过相同方式的经验举以为证,主张使日本北部转成为工业地带、让南部转成为农业地带(由于日本人口主要分布在列岛的南部,这与日本当时产业分布相反的状态)。

田中角荣会举出这些论述的原因被认为是,其出身地为新潟县中越地方,所以特别了解当地因处日本北部长年冰雪覆盖而导致贫困的问题,田中角荣希望能借由此论述改善当地的发展。

1972年7月,田中角荣开始执行内阁的事务,首先创立了私人的咨询机构“日本列岛改造问题恳谈会”,并于同年8月7日进行第一次的集会,最初设置初期的75名咨询委员在此增加为90名。另一方面,田中首相为了对改造论进行具体的执行而构想成立的“大规模年金安养设施”(日语:グリーンピア)也于8月获得厚生省年金局和大蔵省理财局的同意。9月,田中首相在总理府宣传室进行关于日本列岛改造论的面谈,寻问各方赞成与否、获取意见、是否期待等。

日本社会上正因为田中内阁积极地进行种种施策,各地开始出现“列岛改造热潮”。只要是被视作日本列岛改造论实行的候补地区,当地就出现了土地的抢买热潮,因此部分地区的地价开始急速攀升,其结果就是对物价造成影响进而形成了通货膨胀。1973年春天高涨的物价在当时形成一个田中内阁实际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

为了应对通膨政府提出了“物价安定7项目”为对策,并且分四次提高政策利金(升息),但上述手段成效并不好。

另一方面,作为日本列岛改造论中心支柱的新干线扩建计划,在作为其铺设新线路线候补区域其关系人、国会议员等相关人士的游说之下,在1972年11月5日运输省公告新追加11条路线。隔年9月本州四国联络桥的基本计划也在指示下开始进行。日本政府在此时已经必须面对的混乱的物价与经济,但很不幸的,1973年10月以第四次中东战争为开端而发生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对日本物价造成了严重的打击,政治家福田赳夫以“狂乱物价”(日语:狂乱物価)称呼当时的情况。本州四国联络桥的开工日期被迫延后。

11月23日,大蔵大臣爱知揆一猝死,田中角荣起用了原是主张均衡财政论的政敌福田赳夫来重整内阁。福田以抑制总体需求的政策来企图使当时的经济安定下来,但也因此“列岛改造论”的实行进程被迫大幅减缓了下来。

田中角荣渐渐退出政坛后,其所规划的交通设施计划依然以各种面貌在日本执行,直到泡沫经济破灭后,为了提高内需经济,反而大幅增加了交通建设。然而讽刺的是,交通便利并未带来各地平衡发展,反而因为交通方便,加速人口涌向大城市和东京,产生了东京一极集中现象和乡村地区空洞化。至于全国通信网络便捷化构想,是当时时代产物下的概念,后续互联网和手机的崛起,科技自然地解决了通讯问题而不须政府建设,然而通讯的便利也并未发生他期待的列岛改造效果。

综观而言日本列岛改造论有部分田中角荣一厢情愿想法,意图将农业地区转做工业,工业地区转做农业,大城市发展抑制,农村开始城市化,充满一种平均化理想,将污染地区轮换、繁荣地区轮换最终让社会阶级也有一种洗牌效果,但忽略了这种巨大工程需要打破很多事物存在于各自地方的内生性成因,例如一个地区成为工业区必有其适合发展工业的因素和漫长历史达成的优势积累,短期间要打破需要极大能量的政府。

相关

  • 喀山大学喀山国立大学(俄语:Казан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成立于1804年11月5日,由当时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签署批文,位于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
  • 诺森三世教宗意诺增爵三世(拉丁语:Innocentius PP. III;约1161年-1216年7月16日)本名塞尼伯爵罗塔里奥(Lotario dei Conti di Segni)。他于1198年1月8日当选罗马主教(教宗),同年2月22日即位至1
  • 国立高雄大学国立高雄大学(英语:National University of Kaohsiung,缩写:NUK),简称高大,位在中华民国台湾高雄市楠梓区,是一所2000年成立的国立大学。于2006、2007、2015~2016年荣获中华民国教育
  • 划线法划线法(Streaking)是一种细菌的分离或接种方式。这种方法的学名“Streaking”的原意是指裸奔,用来形容当细菌以这种方法在平板上分离后,细菌会像某些大学的迎新活动那样“围着校
  • 陈奇禄陈奇禄(1923年4月27日-2014年10月6日),台湾人类学家,台南将军人。中央研究院院士、吴三连奖基金会及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董事长。陈奇禄于大正十二年(1923年)4月27日生于台南州北
  • 疣猪疣猪(学名:Phacochoerus africanus),属偶蹄目猪科疣猪属,主要分布于非洲,热带雨林和北非沙漠以外之地。为世界上少数能够在只有些许水的环境下,依旧能够存活的动物。能在超过常温许
  • 安守廉威廉·P·奥尔福德(英语:William P. Alford,1948 - ),汉名安守廉,是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哈佛大学东亚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专家。安守廉是他取的中文名字。安守廉1970年自阿默斯
  • 纳奈莫条纳奈莫条(英语:Nanaimo bar)是一种起源于加拿大的糕点。纳奈莫条以发源地,西海岸城市纳奈莫命名,制作简单,不需要烤箱,在北美各地都很受欢迎。纳奈莫条最下面一层用碎饼干夯实,中间
  •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旨在规范地震灾害应急工作的普通法律。该法律于1997年12月29日在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次年5月1日起施
  • 盘丝洞 (1927年电影)《盘丝洞》(英语:The Cave of the Silken Web)中国神话题材无声电影,于1927年在中国上映,导演但杜宇,主演殷明珠、吴文超、夏佩珍、但二春。改编自明朝吴承恩《西游记》。1929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