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之膝大桥

✍ dations ◷ 2025-10-21 19:15:14 #莱茵之膝大桥

莱茵之膝大桥(德语:Rheinkniebrücke)是一座位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的斜拉桥,跨越莱茵河,桥面为一条双向六车道的机动车道和两条人行道及自行车道,于1969年10月16日正式交付联邦交通部。

作为杜塞尔多夫市区的七座莱茵河大桥(德语:Liste der Rheinbrücken)之一,该桥在莱茵河743公里处跨过河流。右岸北面是卡尔施塔特(德语:Carlstadt (Düsseldorf)),南面是下比尔克区(德语:Unterbilk)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政府区(德语:Regierungsviertel (Düsseldorf)),左岸是上卡塞尔区(德语:Oberkassel (Düsseldorf))。在大桥以北的莱茵河畔,每年都会举办莱茵河最大的节会(德语:Größte Kirmes am Rhein)。

从上卡塞尔和赫尔德特(德语:Heerdt)之间的莱茵河左岸望去,莱茵之膝大桥与邻近的州议会大楼(德语:Landtagsgebäude Nordrhein-Westfalen)、莱茵塔和城市之门一起,构成了杜塞尔多夫的城市景观,尤其是内城南部的天际线。

它与下游一公里的上卡塞勒大桥(德语:Oberkasseler Brücke)和下游三公里的特奥多尔·豪斯大桥一起组成了杜塞尔多夫桥梁家族(德语:Düsseldorf#Düsseldorfer_Brückenfamilie),多年来对世界斜拉桥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上游最近的一座桥梁是哈默尔铁路桥(德语:Hammer Eisenbahnbrücke),在西南方向直线距离约2.7公里处,溯流距离约5公里,这座铁路桥自1870年起使用至今,同时也是杜塞尔多夫莱茵河上最古老的永久性桥梁。

大桥包括引道和交叉路口,总长1,519米,其中桥长561米,宽28.9米,为单塔斜拉桥,由两个独立塔柱组成,高114米,矗立在莱茵河左岸的河床中。四根斜拉索呈竖琴状排列,连接每个塔柱和其下的连续桥面。钢桥面采用正交异性板(德语:Orthotrope Platte),由于带有悬臂式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3.40米高的主梁要尽可能纤细。桥梁主跨从桥塔延伸跨过莱茵河,主跨为319米,而河床上方的副跨明显更短,由斜拉索锚具下的窄桥墩支撑。因此,拉索的布置在纵向上是非对称的,副跨拉索比主跨上方的拉索要更加陡峭。

桥面布置双向行车道,每个方向三个车道,每侧设一条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街道照明悬挂于两侧垂直电杆之间的悬索上。主路在莱茵河左岸通向莱茵纳利隧道(德语:Rheinalleetunnel),该隧道与B7联邦公路(德语:Bundesstraße 7)相连,随后再连接A52联邦高速公路(德语:Bundesautobahn 52)。作为大桥的一部分,上卡塞尔一侧分出两座曲线匝道桥,这使得威廉皇帝环路(Kaiser-Wilhelm-Ringes)延伸段可以进入主桥,再从主桥下坡,继续直行进入杜塞尔多夫大街(Düsseldorfer Straße)。在莱茵河的右岸,大桥止于水道平面,并与腓特烈城(德语:Friedrichstadt (Düsseldorf))和南北走向的伊丽莎白大街(Elisabethstraße)、腓特烈大街(德语:Friedrichstraße (Düsseldorf))(Friedrichstraße)及科尼利厄斯大街(Corneliusstraße)相连。大桥右岸有两座侧向分支的匝道桥,直接通向莱茵河岸隧道(德语:Rheinufertunnel (Düsseldorf))及市中心。

从1912年开始,建设一座东西走向跨越莱茵河大桥的设想就一直存在。当时,在一项杜塞尔多夫市整体建设计划竞赛中,建筑师布鲁诺·施密茨(德语:Bruno Schmitz)和土木工程师奥托·布鲁姆(德语:Otto Blum)在他们的获奖设计中规划了九座莱茵河大桥,其中包括一座位于莱茵河拐弯处的新桥,以满足杜塞尔多夫未来的东西向交通需求。在1951年10月提交的一份题为“杜塞尔多夫市桥梁”的研究报告中,杜塞尔多夫城市规划办公室负责人、建筑师弗里德里希·塔姆斯(德语:Friedrich Tamms)制定了详细的桥梁规划,包括暂定名称中所提到的“Kniebrücke”(膝桥)。

汽车交通的强劲增长证明了修建这座大桥的必要性。首先,由弗里茨·莱昂哈特(德语:Fritz Leonhardt)规划并根据塔姆斯的设想改造后的特奥多尔·豪斯大桥于1957年投入运营。随后,塔姆斯还授权了上卡塞勒大桥和莱茵之膝大桥的规划,其中莱茵之膝大桥由弗里茨·莱昂哈特负责,作为建筑师担任部门经理接管了大桥的正式设计。

1961-1962年间,第二份“杜塞尔多夫市桥梁”研究报告出炉,其中提出了“膝桥”的进一步发展规划和交通流量计算。出于经济原因,对于所需跨度而言,只能考虑修建一座斜拉桥,同时塔姆斯不希望右岸桥塔干扰城市景观,于是决定建造一座只在左岸有两个塔柱的单塔桥(斜拉梁桥)。

三座桥梁之间的密切关系,不仅是短暂规划期内所有参与方合作的结果,而且也得到了塔姆斯的推动。莱昂哈特曾计划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塔柱,但基于杜塞尔多夫钢结构企业海因-莱曼公司(Hein, Lehmann & Co. AG)的特别提案,塔姆斯又将其改为钢塔。

建造这座大桥的具体决定于1962年做出。由于桥址靠近霍里翁别墅(德语:Villa Horion)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总理府(德语:Staatskanzlei des Landes Nordrhein-Westfalen),因此必须与州政府及时任总理弗朗茨·迈耶斯(德语:Franz Meyers)协调进行整体规划,并根据当时的新联邦建筑法(德语:Baugesetzbuch)执行重新分配(德语:Umlegung)。在上卡塞尔一侧,莱茵纳利隧道的修建解决了噪音和废气对当地居民的困扰问题。大桥于1965年开始施工,1969年10月16日,莱茵之膝大桥作为当时世界上主跨最长的斜拉桥建成通车。

1997年,阿波罗·瓦列特剧院(德语:Apollo Varieté (Düsseldorf))在莱茵河右岸的莱茵之膝大桥下方开业。此外,该桥下许多的清水混凝土桥墩都由人称“苏黎世喷雾器”的涂鸦和街头艺术家哈拉尔德·纳埃格利(德语:Harald Naegeli)用黑线简笔画进行了装饰。

2019年,莱茵之膝大桥登上了新闻媒体,因为市政部门在桥下铺设了石块,以防止桥下被无家可归者当做栖身之所。

上卡塞尔一侧看莱茵之膝大桥

杜塞尔多夫天际线中的莱茵之膝大桥

莱茵之膝大桥夜景

桥墩上的涂鸦


相关

  • Church Committee丘奇委员会(Church Committee)是美国参议院情报特别委员会为研究政府情报活动的常用名称,是一个在1975年由弗兰克·丘奇(民主党)主持的美国参议院委员会,它是美国国会参议院情报特
  • 逃离伊甸园《逃离伊甸园》(日语:エデンの檻)《逃离伊甸园》(日语:エデンの檻)是日本漫画家山田惠庸所创作的日本漫画作品,于《周刊少年Magazine》(讲谈社)2008年52号开始至2013年8号期间连载。
  • 言灵言灵,一词最早出自日文。信者认为在言语中,有着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誓言或诅咒为其行使的例子。不信者则认为,不过是“自我应验预言”,或是不自觉的驱使信徒去实行而已。在英文中
  • 可变长数组可变长数组是指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中,数组对象的长度在运行时(而不是编译时)确定。支持可变长数组的程序设计语言有:Ada, Algol 68 (for non-flexible rows), APL, C99 (以及C11 )
  • 高洪波 (作家)高洪波(1951年12月-),笔名向川,男,内蒙古开鲁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的父亲原为开鲁县委书记,后一度被调往到贵州毕节,1966年又被调往北京。高于1969年参
  • 周朝俊周朝俊(?-?),字夷毛、仪玉,浙江鄞县人,明朝中期戏曲作家。万历年间诸生,少有才,善词曲,今存《红梅记》一种,有万历广庆堂等多种刊本传世。昆剧折子戏《脱阱》、《鬼辩》、《算命》等皆出
  • 陈思贤陈思贤,广东承宣布政使司茂名县(今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县)人,明朝政治人物。洪武末,为漳州教授,经常以忠孝大义教授诸生。燕王朱棣即位后,其大哭道“明伦之义,正在今日。”并率领门人吴
  • 1-十一醛1-十一醛,又称 正十一醛,是一种 有机化合物 ,化学式 C10H21CHO。 它是一种有11个碳原子的 醛,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 1-十一醛是香水的成分。尽管它天然存在于柑桔油中,但它是通过
  • 星期五 (杂志)《星期五》(日语:フライデー,英语:FRIDAY)是由日本讲谈社发行的写真周刊杂志(日语:写真週刊誌), 本刊创刊于1984年11月9日, 原则上在每周五出街。杂志名源自出街日。
  • 我被绑架到贵族女校当“庶民样本”日语版轻小说第一集封面《我被绑架到贵族女校当“庶民样本”》(日语:俺がお嬢様学校に「庶民サンプル」として拉致られた件)是七月隆文(日语:七月隆文)写作、闰月戈插画的日本轻小说作品。2011年起由一迅社《一迅社文库》刊行,已于2016年7月20日完结。《月刊Comic REX》2012年7月号开始连载りすまい作画的改编漫画。AT-X等电视台于2015年10月至12月播放12集电视动画。平凡的高中生神乐坂公人,某一天忽然被绑架到贵族学校“清华院女子学校”。校内都是各个名门的大小姐和她们的专属女仆;除了父亲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