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之膝大桥

✍ dations ◷ 2025-09-14 19:37:38 #莱茵之膝大桥

莱茵之膝大桥(德语:Rheinkniebrücke)是一座位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的斜拉桥,跨越莱茵河,桥面为一条双向六车道的机动车道和两条人行道及自行车道,于1969年10月16日正式交付联邦交通部。

作为杜塞尔多夫市区的七座莱茵河大桥(德语:Liste der Rheinbrücken)之一,该桥在莱茵河743公里处跨过河流。右岸北面是卡尔施塔特(德语:Carlstadt (Düsseldorf)),南面是下比尔克区(德语:Unterbilk)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政府区(德语:Regierungsviertel (Düsseldorf)),左岸是上卡塞尔区(德语:Oberkassel (Düsseldorf))。在大桥以北的莱茵河畔,每年都会举办莱茵河最大的节会(德语:Größte Kirmes am Rhein)。

从上卡塞尔和赫尔德特(德语:Heerdt)之间的莱茵河左岸望去,莱茵之膝大桥与邻近的州议会大楼(德语:Landtagsgebäude Nordrhein-Westfalen)、莱茵塔和城市之门一起,构成了杜塞尔多夫的城市景观,尤其是内城南部的天际线。

它与下游一公里的上卡塞勒大桥(德语:Oberkasseler Brücke)和下游三公里的特奥多尔·豪斯大桥一起组成了杜塞尔多夫桥梁家族(德语:Düsseldorf#Düsseldorfer_Brückenfamilie),多年来对世界斜拉桥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上游最近的一座桥梁是哈默尔铁路桥(德语:Hammer Eisenbahnbrücke),在西南方向直线距离约2.7公里处,溯流距离约5公里,这座铁路桥自1870年起使用至今,同时也是杜塞尔多夫莱茵河上最古老的永久性桥梁。

大桥包括引道和交叉路口,总长1,519米,其中桥长561米,宽28.9米,为单塔斜拉桥,由两个独立塔柱组成,高114米,矗立在莱茵河左岸的河床中。四根斜拉索呈竖琴状排列,连接每个塔柱和其下的连续桥面。钢桥面采用正交异性板(德语:Orthotrope Platte),由于带有悬臂式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3.40米高的主梁要尽可能纤细。桥梁主跨从桥塔延伸跨过莱茵河,主跨为319米,而河床上方的副跨明显更短,由斜拉索锚具下的窄桥墩支撑。因此,拉索的布置在纵向上是非对称的,副跨拉索比主跨上方的拉索要更加陡峭。

桥面布置双向行车道,每个方向三个车道,每侧设一条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街道照明悬挂于两侧垂直电杆之间的悬索上。主路在莱茵河左岸通向莱茵纳利隧道(德语:Rheinalleetunnel),该隧道与B7联邦公路(德语:Bundesstraße 7)相连,随后再连接A52联邦高速公路(德语:Bundesautobahn 52)。作为大桥的一部分,上卡塞尔一侧分出两座曲线匝道桥,这使得威廉皇帝环路(Kaiser-Wilhelm-Ringes)延伸段可以进入主桥,再从主桥下坡,继续直行进入杜塞尔多夫大街(Düsseldorfer Straße)。在莱茵河的右岸,大桥止于水道平面,并与腓特烈城(德语:Friedrichstadt (Düsseldorf))和南北走向的伊丽莎白大街(Elisabethstraße)、腓特烈大街(德语:Friedrichstraße (Düsseldorf))(Friedrichstraße)及科尼利厄斯大街(Corneliusstraße)相连。大桥右岸有两座侧向分支的匝道桥,直接通向莱茵河岸隧道(德语:Rheinufertunnel (Düsseldorf))及市中心。

从1912年开始,建设一座东西走向跨越莱茵河大桥的设想就一直存在。当时,在一项杜塞尔多夫市整体建设计划竞赛中,建筑师布鲁诺·施密茨(德语:Bruno Schmitz)和土木工程师奥托·布鲁姆(德语:Otto Blum)在他们的获奖设计中规划了九座莱茵河大桥,其中包括一座位于莱茵河拐弯处的新桥,以满足杜塞尔多夫未来的东西向交通需求。在1951年10月提交的一份题为“杜塞尔多夫市桥梁”的研究报告中,杜塞尔多夫城市规划办公室负责人、建筑师弗里德里希·塔姆斯(德语:Friedrich Tamms)制定了详细的桥梁规划,包括暂定名称中所提到的“Kniebrücke”(膝桥)。

汽车交通的强劲增长证明了修建这座大桥的必要性。首先,由弗里茨·莱昂哈特(德语:Fritz Leonhardt)规划并根据塔姆斯的设想改造后的特奥多尔·豪斯大桥于1957年投入运营。随后,塔姆斯还授权了上卡塞勒大桥和莱茵之膝大桥的规划,其中莱茵之膝大桥由弗里茨·莱昂哈特负责,作为建筑师担任部门经理接管了大桥的正式设计。

1961-1962年间,第二份“杜塞尔多夫市桥梁”研究报告出炉,其中提出了“膝桥”的进一步发展规划和交通流量计算。出于经济原因,对于所需跨度而言,只能考虑修建一座斜拉桥,同时塔姆斯不希望右岸桥塔干扰城市景观,于是决定建造一座只在左岸有两个塔柱的单塔桥(斜拉梁桥)。

三座桥梁之间的密切关系,不仅是短暂规划期内所有参与方合作的结果,而且也得到了塔姆斯的推动。莱昂哈特曾计划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塔柱,但基于杜塞尔多夫钢结构企业海因-莱曼公司(Hein, Lehmann & Co. AG)的特别提案,塔姆斯又将其改为钢塔。

建造这座大桥的具体决定于1962年做出。由于桥址靠近霍里翁别墅(德语:Villa Horion)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总理府(德语:Staatskanzlei des Landes Nordrhein-Westfalen),因此必须与州政府及时任总理弗朗茨·迈耶斯(德语:Franz Meyers)协调进行整体规划,并根据当时的新联邦建筑法(德语:Baugesetzbuch)执行重新分配(德语:Umlegung)。在上卡塞尔一侧,莱茵纳利隧道的修建解决了噪音和废气对当地居民的困扰问题。大桥于1965年开始施工,1969年10月16日,莱茵之膝大桥作为当时世界上主跨最长的斜拉桥建成通车。

1997年,阿波罗·瓦列特剧院(德语:Apollo Varieté (Düsseldorf))在莱茵河右岸的莱茵之膝大桥下方开业。此外,该桥下许多的清水混凝土桥墩都由人称“苏黎世喷雾器”的涂鸦和街头艺术家哈拉尔德·纳埃格利(德语:Harald Naegeli)用黑线简笔画进行了装饰。

2019年,莱茵之膝大桥登上了新闻媒体,因为市政部门在桥下铺设了石块,以防止桥下被无家可归者当做栖身之所。

上卡塞尔一侧看莱茵之膝大桥

杜塞尔多夫天际线中的莱茵之膝大桥

莱茵之膝大桥夜景

桥墩上的涂鸦


相关

  • 威廉·帕森斯威廉·帕森思,第三代罗斯伯爵,KP(英语:William Parsons, 3rd Earl of Rosse,1800年6月17日-1867年10月31日),爱尔兰天文学家,在天文学研究领域有开拓型的贡献,特别是对螺旋星云的发现
  • 霍利温泉霍利温泉国家森林(英语:Holly Springs National Forest)由美国国家森林局于1936年6月15日设立。森林巡逻站的巡逻范围有155,661英亩(243.2平方英里),当中也有530,000英亩(828.1平方
  • 请你跟我这样过《请你跟我这样过》(英语:Live Like A Professional)是东森超视谈话性节目,2011年8月开播、2017年1月26日停播,每星期一到星期四20:00-21:00播出,主持人黄文华、侯昌明。
  • Buffalo buffalo Buffalo buffalo buffalo buffalo Buffalo buffalo“Buffalo buffalo Buffalo buffalo buffalo buffalo Buffalo buffalo”是英语中一句语法正确的句子,用来展示如何使用同形同音词创造复杂的语言结构。1972年,纽约州立大学水
  • 饱和蒸气曲线饱和蒸气曲线是在热力学的温熵图(T–s图)分隔二相状态及过热蒸气状态的曲线。饱和液体曲线(saturated liquid curve)是在温熵图中分隔二相状态及过冷液体的曲线。在热力学循环中
  • 罗美玲 (歌手)罗美玲(泰雅语:Yokuy Utaw,音译:尤桂·伍道,1979年12月9日-),台湾原住民歌手、演员,出身自北得拉曼山下的泰雅族新竹县尖石乡新乐村水田部落,以偶像剧《名扬四海》的片尾曲〈爱一直闪
  • 阿尔多·纳迪阿尔多·纳迪(意大利语:Aldo Nadi,1899年4月29日-1965年11月10日),意大利男子击剑运动员。他在1920年夏季奥运会击剑比赛中获得3枚金牌和1枚银牌。他的哥哥内多·纳迪同样也是一名
  • 角田启辅角田启辅(日语:角田 啓輔/つのだ けいすけ ,1933年1月19日-),日本男子乒乓球运动员。他曾获得1956年和1957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金牌。除此之外,他也参加了1958年亚洲运动会,
  • 伯答沙伯答沙(?-1332年),元朝政治人物,札剌亦儿部人。伯答沙的高祖父搠阿是木华黎的堂弟,祖父忙哥撒儿为蒙哥的最高断事官(汉文称丞相)。其父帖木儿不花。元武宗时伯答沙任宣徽院使,元仁宗延祐四年(1317年)拜中书右丞相。元英宗即位后(1321年),伯答沙以大宗正府札鲁忽赤出镇北方,泰定四年(1327年),伯答沙拜太保,天历元年(1328年),拥立元文宗有功,伯答沙升太傅兼宗正大札鲁忽赤,至顺三年(1332年),伯答沙去世,追封咸平王。
  • 大学站 (基辅地铁)大学站(乌克兰语:Університет,罗马化:, ( 聆听))是基辅地铁斯维亚托申-布罗瓦里线的一个车站,开通于1960年11月6日,是基辅地铁最早开通的区间之一。站名取自于基辅大学。 维基共享资源上有关Universytet Metro Station的多媒体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