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斯-玛菲

✍ dations ◷ 2025-10-21 11:12:23 #克劳斯-玛菲
克劳斯-玛菲(德语:Krauss-Maffei)是德国一家机械工程企业,总部设于慕尼黑。克劳斯-玛菲是全球领先的塑料及天然橡胶机械设备企业,并在该领域拥有全球唯一的机械技术:注塑和反应发泡设各备,及挤出系统(德语:Extrusion (Verfahrenstechnik)),包括整条挤出生产线。在2011-12年财政年度,克劳斯-玛菲年营业额约为10亿欧元。2012年底,北美私募股权投资公司Onex收购了该集团。2013年11月8日,该公司宣布将在2015年3月前关闭规模约为150人的特罗伊赫特林根工厂,注塑机的制造及装配线被转移至慕尼黑,并为最终迁往斯洛伐克的苏恰尼(德语:Sučany)奠定基础。克劳斯-玛菲(Krauss-Maffei AG)是在1931年成立,由玛菲(德语:Joseph Anton von Maffei)机车厂(1838年始建于慕尼黑-希尔绍)通过对因经济危机而破产的竞争对手克劳斯机车公司(1860年始建于慕尼黑-阿拉赫)进行并购而来。两者都是当时德国铁路机车制造商:玛菲自1908年以来也生产蒸汽压路机(德语:Dampfwalze),并在1927年起生产机动车(获得法国授权的牵引车(德语:Zugmaschine));克劳斯也在1920年代末,制造载货汽车。两家公司合并后,原设于慕尼黑-希尔绍的厂房在1938年被废弃,由位于慕尼黑-阿拉赫的生产场地取代。二次大战后,克劳斯-玛菲交由美国军政府托管,并按指示,在慕尼黑-阿拉赫厂房进行公共汽车研发。1945年11月14日,该公司获得200辆公共汽车生产许可证。巴士制造业务在1960年代,成为克劳斯-玛菲一个重要部门,但对铁路机车维修、小功率机车(德语:Kleinlokomotive)和牵引车的建造,在战后,仍然开展。公司随后由布德鲁斯(德语:Buderus)集团接管,然后在1989-1996年间,被曼内斯曼收购,并最终于1999年,与曼内斯曼·德马格(德语:Demag)合并为曼内斯曼·德马格·克劳斯-玛菲股份公司(Mannesmann Demag Krauss-Maffei AG)。曼内斯曼·德马格·克劳斯-玛菲股份公司在收购的过程中,又被曼内斯曼经沃达丰,售予西门子公司;然后才在2002年转售至美国投资公司科尔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2005年,科尔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又将整个集团售予美国麦迪逊资本伙伴(Madison Capital Partners)。自1957年以来,克劳斯-玛菲一直在拓展注塑机业务。其塑料机械产业自1986年以来分裂为拥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有限公司。这一时期来自注塑和挤出行业的一些特殊公司开始进行整合,其中塞德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Maschinenfabrik Seidl GmbH)是一家专业的橡胶和旋转注塑成型企业。截至1998年1月,这项业务被整合为曼内斯曼塑料机械有限公司(Mannesmann Plastics Machinery GmbH,简称MPM),生产场所设在慕尼黑。MPM于2006年售予了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麦迪逊资本伙伴,并自2007年底以来一直使用“克劳斯玛菲股份公司”或其运营附属子公司“克劳斯玛菲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标识名称。2012年9月,该公司又被转让至加拿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Onex。2016年1月11日,该公司被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以9.25亿欧元(66.44亿元人民币)收购。克劳斯-玛菲早在1930年代便生产履带车及坦克。二次大战期间,它专注于国防工业生产,尤其是装甲车辆。1934-1944年间,克劳斯-玛菲共向德意志国防军交付约5800辆半履带车,当中也包括由采埃孚(1939年)、梅巴赫(1943年)授权生产的变速器及内燃机。随着联邦德国自1950年代起进行重新武装(德语:Wiederbewaffnung),军工开发又被重新激活。克劳斯-玛菲在1963年,获许生产豹1型坦克(自1979年起被豹2型坦克取代)。经过10多年发展,克劳斯-玛菲还在豹1型坦克的基础上,于1976年,开发出猎豹式防空坦克。克劳斯-玛菲军工部门,在1999年,与另一家军工企业威格曼公司(德语:Wegmann & Co.)合并,重组为克劳斯-玛菲·威格曼有限公司。在集团生产的坦克中,除了主战坦克外,还包括战斗工兵车(德语:Pionierpanzer)、高射炮、自行火炮、侦查装甲车(德语:Spähpanzer)和运兵装甲车。而如今,例如仍在使用的豹2型坦克,其出口的大部分生产形式,均为授权生产,或作为民族工业联合生产。二次大战后,美国占领区当局,选择克劳斯-玛菲制造公共汽车。1946年2月19日,克劳斯-玛菲制造的样车,首次进行试驾,并搭载了由梅巴赫授权生产的HL 64 TUK型发动机──这是一款6.2升的六缸化油器式发动机,可输出130匹马力。从1946年起,样车被命名为KMO130型(即克劳斯-玛菲公共汽车及130匹马力的首字母缩写)。克劳斯-玛菲最初仅限于底盘结构制造,车身则主要由慕尼黑的约瑟夫·拉特格贝尔车厢厂(德语:Waggonfabrik Josef Rathgeber)负责制造,并自1948年起,还会有其它,例如凯撒鲍尔(德语:Kässbohrer Fahrzeugwerke)。从1949年起,自己生产车身。1950年,首台自己生产车身的系列巴士(KMO133型)开始出厂。克劳斯-玛菲在1950年还制造出德国首辆自动变速公共汽车,由福伊特提供自动变速器。此外,首台自身研发的发动机,一具六缸二冲程的柴油发动机被定型为KMD 6型,也投入生产。随着与威廉港的西北德车辆制造厂(德语:Nordwestdeutscher Fahrzeugbau)合作,飞机设计师海因里希·福克(德语:Henrich Focke)根据飞机蓝图,在KML90型、KML110型巴士中,采用轻量化的自承式栅格结构,而流线型车身也能将风阻系数降低到0.4至0.5。自1954年起,克劳斯-玛菲又开始为KML系列制造车身。在1970年代,克劳斯-玛菲还与德国捷运快车公司(德语:Transrapid)参与研发单轨磁悬浮列车。当时它们在工厂建起约900米长的测试轨道,用于德国捷运快车TR02号磁悬浮列车(德语:Transrapid 02)和3号列车试运行;1976年,又建成一条2400米长的测试轨道,用于德国捷运快车TR04号磁悬浮列车(德语:Transrapid 04)试运行。两条线路均在1980年代被拆除。自1999年起,机车制造部门改称为西门子·克劳斯-玛菲机车有限公司(Siemens Krauss-Maffei Lokomotiven GmbH),并自2001年起被完全整合至西门子。截至2010年,设于慕尼黑-阿拉赫的机车工厂,每年生产约200台机车,并可根据客户需求,在三个月内完成单体制造。阿拉赫机车工厂自1920年建成至今(2013年),共已出厂了21,600台机车。

相关

  • 浮肾浮肾(Nephroptosis)是由于肾脏外部在正常情况下没有其他固定的组织结构支撑,若其外包覆脂肪囊(adipose capsule)的脂肪量过少,或是缺乏肾囊(renal capsule),将造成浮动的现象,又称为游
  • 宗教宗教是美国文化中非常显著的一部分。与欧洲基督信仰衰落的情况不同,在美国,基督宗教作为第一大宗教,一直占有主流的社会地位。现在七成以上的美国人信仰基督宗教(包括新教、天主
  • 张力张力(tension)乃是由一拉长、伸展的弦对施力者所做的反作用力。张力与弦的长度平行,方向朝弦由于张力是力的一种,因此它的单位如同力,SI制是kg·m/s²。张力也存在于弦的内部:若考
  • 血球血细胞又称“血球”,是存在于血液中的细胞,能随血液的流动遍及全身。以哺乳动物来说,血细胞主要含下列三个部分:
  • 西班牙国家男子篮球队西班牙国家男子篮球队是一支代表西班牙参加国际篮球赛事的球队。目前国际男子篮球排名为第二名。
  • 火车铁路列车,简称列车,或称火车,是指在铁路轨道上行驶的车辆,通常由多节车厢所组成,可以载运乘客或是货物。火车的动力来源可以来自个别的铁路机车或是将动力分散到每个车厢的动力分
  • 各种牙齿类型的排列齿列(亦作牙列、齿系、牙系)指的是动物口腔中全套牙齿的发育和排列模式。除单孔目、贫齿目、穿山甲属和鲸目以外,所有哺乳动物都具备四种类型的牙齿,而且每一类型的牙齿,与物种相
  • 太保市坐标:23°26′02″N 120°15′02″E / 23.433899°N 120.250671°E / 23.433899; 120.250671 (Puzih)太保市(台湾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
  • 介之推介子推(?-前636年),一作介之推,又称介子、介推,春秋时期晋国人,逝世于介休绵山(今山西介休市)。晋文公重耳的辅臣,骊姬之乱发生后,他跟随重耳出奔,历尽艰辛,忠心辅佐重耳得以返国,介子推却
  • 鸳鸯劫《鸳鸯劫》(英语:21 Days),又名《在一起的21天》(英语:21 Days Together)、《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英语:The First and the Last)和《在一起的三星期》(英语:Three Weeks Together),19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