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

✍ dations ◷ 2025-11-28 12:07:43 #中毒
中毒(Poisoning)是指生物体因为有毒物质或是动物的毒液导致的化学性危害。毒理学是有关中毒的症状、机制、诊断及治疗的研究及实务。生物体吸收有毒物质(也就是进入血液中)是系统性中毒的基本条件。相反的,有些物质会腐蚀组织,但生物体不会吸收(例如碱液),这类会分类为腐蚀性物质,不会分类为有毒物质。一般有毒物质会加上警示用的骷髅画标志,但家中许多药品上面不会标示骷髅画,但若误用会有严重危害,甚至死亡。一些在法律上不会列为有毒物质,危险性较低的物质,也可能会有医学上的毒性,或是造成中毒。急性中毒是指短暂时间接触有毒物质下所造成的中毒。其症状会和接触有毒物质的程度(英语: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有关。慢性中毒是指长时间或是多次接触有毒物质下所造成的中毒,而且其症状不会在每次接触有毒物质后就立刻出现。慢性中毒的病患的情形会渐渐变差,或是在接触有毒物质后一段时间之后才变差。慢性中毒最常出现在接触会生物累积或是生物放大作用的有毒物质,例如汞、镉、铅等。接触或是吸收毒物可能会造成身体的损伤,甚至是迅速死亡。若是作用在神经系统的毒物,可能会让人在几秒内瘫痪,像一些生物体产生的神经毒素就会有此作用,也有可能为了军事或是其他用途而人工制造神经性毒剂。吸入或是摄取氰化物(吸入氰化物是一种在毒气室中执行死刑的方式),会抑制线粒体中制造三磷酸腺苷的酶,因身体因为缺乏能量而死。若是注射异常高剂量的氯化钾(美国一些地方执行死刑的作法),会消除肌肉收缩需要的膜电位,因此心脏很快会停止跳动。大部分包括杀虫剂在内的杀生物剂,其制造的原因是为了要除去目标生物体,不过有时也会让非目标的生物体产生急性中毒或是慢性中毒(二次中毒(英语:secondary poisoning)),这些生物体可能包括使用杀生物剂的人类,以及其他的有益生物。例如除草剂2,4-二氯苯氧乙酸会模拟植物激素的作用,因此对植物有杀伤力。2,4-二氯苯氧乙酸不是毒物,但在欧盟分类中被列为“有害的”(harmful)。许多归类为毒物的物质本身没有毒性,但被身体代谢后会产生有毒性的产物(间接毒性)。例如甲醇本身其实没有毒,但在肝脏会分解为有毒性的甲醛及甲酸。许多药物会在肝脏转换成有毒性的物质,而肝脏的酵素可能会因为遗传变异而不同,因此许多物质的毒性会因人而异。若暴露于大剂量的游离辐射下,会产生急性辐射综合症,也称为辐射中毒,不过此现象和中毒无关。医学导航:毒理学毒理学 / 毒素中毒和毒性解毒剂

相关

  • 口腔口腔,简称口,俗称嘴巴、嘴或咀,是指唇、腭、面颊和口腔底之间的空间,向上它与鼻腔相通。向后口腔与两个颌弓后的咽腔相连。口腔的后面的开口是咽峡,前面的开口是嘴。整个口腔的内
  • 变异突变(英语:Mutation,即基因突变)在生物学上的含义,是指细胞中的遗传基因(通常指存在于细胞核中的去氧核糖核酸)发生的改变。它包括单个碱基改变所引起的点突变,或多个碱基的缺失、重
  • 真核域真核生物(学名:Eukaryota)是其细胞具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总称,它包括所有动物、植物、真菌和其他具有由膜包裹着的复杂亚细胞结构的生物,而不包括细菌和古菌,因它
  • 胰岛胰岛(兰格尔翰斯岛,德语: Langerhans-Inseln 英语: Islets of Langerhans)在1869年由德国病理学家保罗·兰格尔翰斯(Paul Langerhans)所发现。胰岛是胰脏里的岛状细胞团,由一群分
  • H60-H95ICD-10 第八章:耳和乳突疾病,为世界卫生组织创建的ICD-10中涉及耳与乳突的疾病分类。外耳疾病(H60-H62)中耳和乳突疾病(H65-H75)内耳疾病(H80-H83)耳的其他疾患(H90-H95)
  • 斯涅尔定律当光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具有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其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斯涅尔定律(Snell's Law)来描述。斯涅尔定律是因荷兰物理学家威理博·
  • 食欲不振食欲不振(英语:Anorexia),也作食欲减退、食欲缺乏,民间常称“没胃口”,是指食欲降低的一种症状。虽然在许多非科研出版物中该词也可指代神经性厌食症,但是食欲不振的成因却多种多样
  • 复制复制(英文:Copying;中文音译:拷贝)是将某事物通过某种方式制作成相同的一份或多份的行为。在中文里,台湾和港澳地区亦将英文中表示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
  • 利-萨二氏心内膜炎利-萨二氏心内膜炎(Libman–Sacks endocarditis)是一种与全身性红斑性狼疮有关的非细菌性心内膜炎。为红斑性狼疮最常见的心脏病变之一。本疾病最早于1924年由纽约西奈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