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蛇科
✍ dations ◷ 2025-05-16 02:42:50 #海蛇科
海蛇亚科(学名:Hydrophiinae)包括所有终生生活于海水中的蛇,属于蛇亚目,由远古眼镜蛇进化而来,本科有15属、约50种。在新的分类法中,海蛇亚科被归类于眼镜蛇科之下。海蛇亚科下的蛇类大多有毒,而根据LD50,当中有全球毒性最强的三大蛇类之一(杜氏剑尾海蛇)存在。海蛇躯干后部略侧扁,尾部扁平如桨,善游泳。头部偏小,体形不大,少有长逾2米。但根据一些化石迹象表示,远古时期曾存在长达十几米的大海蛇。有从头延伸至尾的肺,也可用皮肤呼吸。海蛇的鼻孔朝上,有瓣膜可以启闭,吸入空气后,可关闭鼻孔潜入水下达10分钟之久,可下潜数十米。海蛇身体表面有鳞片包裹,鳞片下面是厚厚的皮肤,可以防止海水渗入和体液的丧失。舌下的盐腺,具有排出随食物进入体内的过量盐分的机能。其天敌有海雕等肉食性海鸟,以及部分鲨鱼。海蛇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热带海域中,大西洋中没有海蛇。东太平洋有长吻海蛇分布,剑尾海蛇则大多分布于暗礁当中。中国有海蛇19种,广泛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山东、辽宁等省的沿岸近海。常见的有青环海蛇、环纹海蛇、小头海蛇、海蝰、平颏海蛇和长吻海蛇等。海蛇分两栖海蛇和水栖海蛇两大类。扁尾海蛇属于前者,需要上岸在海滨沙滩上产卵,任其自然孵化。后者则是卵胎生,每次产下3到4尾20到30厘米长的小海蛇。在繁殖季节,海蛇往往聚拢一起,形成绵延几十千米的长蛇阵,有时浮满整个港口。海蛇和眼镜蛇有密切的亲缘关系,是具有较短的前沟牙的毒蛇,所有海蛇都有剧毒。海蛇毒液为无色或淡黄色粘稠液体,与陆地蛇毒性质相似。海蛇毒性为肌肉毒素。世界上最毒的海蛇是杜氏剑尾海蛇,生活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阿什莫尔群岛的暗礁周围。海蛇咬人没有剧烈感觉,有时还无痛无水肿,所以很难发觉。各种症状开始时都很轻微,但会逐渐恶化。逐渐导致吞咽困难、全身瘫痪等症状,严重的可在数十分钟内死亡。人类极少受到海蛇的主动攻击,意外往往是因为渔夫捕捉或潜水员不慎踩上海蛇导致。有经验的潜水员可以捕捉海蛇玩耍。海蛇以鱼类为食,当中特别偏好猎食鳗鲡目,不论是洄游性的日本鳗鲡或是性情凶狠的鯙科,海蛇也是照吃无误。猎食时,海蛇一般不会使用毒液。
相关
- 体液体液(Body fluid),包括血液、脑脊髓液、胃液、消化液、精液、唾液、泪液、汗液、尿液、阴道分泌液等。在有疾病的状态下,也会产生一些平常量少不易侦测到的体液,如肋膜积液(又称胸
- 二乙基锌二乙基锌 (C2H5)2Zn, 或者简写为 DEZn, 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由锌连接两个乙基获得。这种无色的液体是一种有机化学中市售的常用试剂,它通常为正己烷,正庚烷或甲苯溶液。在1848年
- 在科学领域的扩张学术出版(英语:academic publishing)是出版业的一个分支,范围涵盖学术研究领域。大多数学术成果都以期刊论文、书籍等形式被出版。大多数科学技术方面的期刊、书籍,都需要经过同
- 多重内共生共生体学说(英语:Symbiogenesis),又称内共生学说(英语:endosymbiotic theory),是关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些自主细胞器ㄧ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学说。根据这个学说,它们起源于共生于真
- 清教徒清教徒(英语:Puritan)是指要求清除英国国教会内保有罗马公教会仪式的改革派新教徒,此字词于16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源于拉丁文的Purus,意为清洁。清教徒信奉加尔文主义公理宗的教条
- cGMP环磷酸鸟苷(cGMP或cyclic GMP或3'-5'-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跟环磷酸腺苷(cAMP)一样,是一种具有细胞内信息传递作用的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s),但两者的生物效应却恰
- 烟囱效应烟囱效应(英文:Stack effect)是指户内空气沿着有垂直坡度的空间向上升或下降,造成空气加强对流的现象。最常见的烟囱效应是火炉、锅炉运作时,产生的热空气随着烟囱向上升,在烟囱的
- 姑爷姑爷,是指对父亲的姐妹的丈夫的称谓,即姑丈; 在中国部分地方(如客家聚居地区)含义与“女婿”同。粤语区,称父亲姐妹为姑姐,姑姐的丈夫,便被女方家的人称为姑爷或姑婿,女方晚辈则称为
- 贝里斯市伯利兹城(英语:Belize City)是中美洲国家伯利兹的最大城市,也是该国的旧都和伯利兹区的首府。根据2000年的人口普查,伯利兹城共有人口49,040;但非官方估计该市有70,000人甚至更多
- 亚伯公园赛道阿尔伯特公园赛道(Melbourne Grand Prix Circuit)是一座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阿尔伯特公园的大型国际赛车跑道。全长5.303公里,是国际汽联一级方程式赛车为数不多的公路赛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