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鱿

✍ dations ◷ 2025-02-23 21:01:57 #萤火鱿
萤火鱿(学名:Watasenia scintillans),又名萤鱿或萤乌贼,为武装鱿科下的一个物种,属于只有本身的萤火鱿属。它是一种非常小的鱿鱼,通常有3英寸(7.6厘米)长。和其他深海生物一样可以发光,这些光可用来引诱猎物。萤火鱿多分布于日本海及日本四国以北的太平洋沿近海。萤火鱿于西太平洋海域被发现,水深约183至366米(600-1200英尺)处。这种鱿鱼的每根触须都有一个发光器产生萤光,进而引诱猎物。据报导,此种鱿鱼是其物种中唯一能辨别颜色者,它拥有3个类似视网膜的器官,每个具有不同光谱频率的感光度。萤火鱿身长大约3英寸(7.6厘米),寿命长约一年,拥有标准的8条触腕和2条触足。此鱿鱼一整天都待在百米深的海里,只有夜晚才会来到海面附近,在体内的发光器与感光器作用下,它可依照深度来调整自身的亮度。其交配其为每年3月至6月,手法即是发出萤光来吸引异性。萤火鱿在日本属于商业渔获,据统计,从1990年至1999年间,日本约捕获了4,804-6,822吨的萤火鱿。日本本州富山县富山湾为此渔获的主要供应地,因为富山湾的深层水域蕴含丰富的矿物质及有机物,加上富山湾靠岸处还有一个V字型海谷,时常会有涌昇流由下往上带,将萤火鱿推上岸边,因此萤火鱿在每年3至6月皆会到此产卵,富山县即因大量产此渔获而将萤火鱿选为“县鱼”。日本的学者发现,萤火鱿不仅美丽,还含有丰富的牛磺酸,可帮助降低胆固醇。萤火鱿相关研究者不多,有美国学者2002年发表一篇萤火鱿发光机制的论文,但在2008年4月遭到推翻;推翻者为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前海洋生物研究室(Marine Biological Laboratory)资深研究员下村脩,及日本三重大学研究所生物资源学研究科教授寺西克伦。不过,虽然下村脩已研究萤火鱿有40年之久,其二人至今仍无法解开萤火鱿发光机制之谜。

相关

  • 腹膜炎腹膜炎,是指一种发生于腹膜的炎症反应。该反应主要由细菌感染、化学物质、物理性伤害等因素引起,且很可能因没有及时治疗而危及生命。其症状可能包含剧烈疼痛、腹部肿胀、发烧
  • 榆树榆树,是榆科下榆属植物的统称,主要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生长。一般高约25米,树皮粗糙。具高度实用、药用及食用价值。榆树的叶呈椭圆形或椭圆状波针形,叶长2-8厘米、宽1.5-2.5厘米
  • 桑德罗·波提切利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年3月1日-1510年5月17日),原名亚历桑德罗·菲利佩皮(Alessandro Filipepi)是欧洲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画派艺术家。波提切利出生于意大
  • 驯养驯化(英语:Domestication)是指一种生物的成长与生殖逐渐受另一种生物利用与掌控的过程,例如人类栽培各种农作物、畜牧,以及切叶蚁驯养真菌。人类驯化动植物的目的主要包括作为食
  • 理查德·舍勒理查德·舍勒(英语:Richard Scheller,1953年10月30日-),美国神经科学家1982年至2001年在斯坦福大学任教授,后加入基因泰克公司担任研究和早期发展执行副总裁。他于1989年获艾伦·T
  • 胡萝卜素胡萝卜素(英语:carotene)是指若干种相关的不饱和烃,分子式为C40H56,由植物合成,但动物不能制造。胡萝卜素是橘色的光合色素。对于人眼视觉,各种胡萝卜都是有颜色的。胡萝卜素使许多
  • 吴新涛吴新涛(1939年4月6日-),福建石狮人,中国物理化学家。生于福建石狮。196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66年福州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
  • 凤山县志凤山县志是清朝凤山县的方志,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刊行,主修者是凤山县知县李丕煜。全书共有十卷,附卷首一卷。凤山县志的主修者为知县李丕煜,而实际编纂者为陈文达、李钦文与陈
  • 前列腺计算值前列腺计算值是前列腺前后径的平方与前列腺横径的比值;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最大尿流率评估的辅助依据。由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前列腺体积与最大尿流率改变不成正比;与
  • 挫折在心理学上,挫折指的是人的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与愤怒和失望相关,挫折感是因为个人意志或目标受到阻碍而无法满足产生的,在一个愿望或目标被拒绝或阻碍时,挫折感可能会增加。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