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铜人

✍ dations ◷ 2025-08-08 18:02:31 #针灸铜人
经络铜人又叫针灸铜人,是一种刻有穴位名称的人体铜像,有男女形体之分,是形象直观的针灸穴位模型。针灸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宋代以前,对针灸的经络腧穴只有以文字叙述或图形表示,而且错讹较多。在绵阳双包山汉墓中发掘出土了漆器针灸人,此类漆器针灸人亦在成都老官山汉墓中出土过。至北宋天圣年间,中国出现了第一座针灸铜人。铜人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各代官方或私人均对铜人进行重铸或整修,从而使铜人流传至今,成为现代针灸教学模型的先驱。北宋天圣年间,殿中省尚药奉御王惟一奉敕编撰《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因宋仁宗(刘后)“以古经训诂至精,学者封执多失,传心岂如会目,著辞不若案形”,故“复令创铸铜人为式”。王惟一所铸造的铜人,“内分脏腑,旁注溪谷,井荥所会,孔穴所安,窍而达中,刻题于侧”,可“使观者烂然而有第,疑者涣然而冰释”。(北宋·夏竦《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序》)王惟一所铸造的铜人,是已知中国最早的针灸模型,宋以后各代均将其视为国宝,因于天圣年间制成,因此称为“天圣铜人”。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天圣五年冬十月壬辰,医官院上所铸腧穴铜人二:一置医官院,一置相国寺”,可知王惟一铸有两具铜人,—具放在翰林医官院,一具放在大相国寺。在此之后,一座铜人流入襄阳,为章叔恭所见。“……(章叔恭)在襄州,尝试针铜人,全象以精铜为之,脏腑无一不备,其外俞穴,则错金而书穴名于旁,背面二器相合,则浑然全身。盖旧部以此试医者,其穴则涂黄腊。中实以汞,俾医工以分析寸,按穴试针,中穴则针入而汞出。稍差则针不入矣。” 此座铜人后下落不明。另一具铜人因靖康之乱,自汴被掳至金城,后又为元所掠。元世祖中统间(1260~1263),此具铜人由尼泊尔工匠阿尼哥整修翻新,元至元二年(1265)像成,周身腧穴脉络悉具,注以水,关窍毕达。明正统八年,明英宗因天圣铜人年代久远,“错暗而难辨”,命令重新制模,仿前重作,制造出“明正统仿宋天圣针灸铜人”(明正统铜人),这尊铜人是现存最古老的针灸铜人。但明正统铜人重制完成后,天圣铜人却下落不明。根据《太医院针灸铜像沿革考略》记载“自明末流寇之乱,京师官署,悉遭寇扰,太医院之铜人像亦被毁伤头部。顺治中修复之。”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后,京师遭到洗劫,存放在太医院中的明正统铜人的头部因为被损伤,但并未被毁,一直到清朝顺治年间才重新修复。清末御医任锡庚于《太医院志》中记载“光绪二十六年联军入北京,为俄军所有。先医庙之铸铜三皇像亦为俄军所得”“铜人则据为奇物,不肯交矣。经陈守忠恳准太医院堂官奏给俄武官二等第三宝星以酬之。嗣改建新署,随式工复置铜人,由堂派医士苏秉钧、候补吏目张庆云为监造。”八国联军时,明正统铜人遭到俄军劫去,后辗转流传回俄国,现存于圣彼德堡艾米塔吉博物馆。另有明代医家高武,号梅孤子,四明人。据《鄞县志》记载,高武擅天文、律吕、兵法、骑射,嘉靖时中武举,但仕途不得志,归。后专攻医学,尤精针术。在十六世纪中叶,高武铸铜人三座,男、妇、童子各一,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私人铸造铜人。清乾隆年间,清高宗命令吴谦等九位医官著《医宗金鉴》,成书后,高宗赐给每位医官一座小型的针灸铜人,作为奖品,以示鼓励。这九座铜人只剩下一座,出土时候带有外部的包装壳,底座,盒内记有吴谦等人编写《医宗金鉴》的经过,并带有红色的乾隆印章,保存完好,陈列在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中,弥足珍贵,是镇馆之宝。更为特殊的是,这一小型针灸铜人不是常见的男子形象,而是一个怀孕妇女。这一裸体的女性铜人表明了清高宗对医学的重视。此铜人高46cm,宽22.8cm,厚16cm。铜人表面铸有经络和腧穴,但未铸经穴名称。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收藏的这座针灸铜人历经沧桑。四十年代初,时任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馆长的王吉民与上海名医丁济民谈起,在北平古董铺曾见过清代针灸铜人,但苦于价格昂贵未能购得,丁济民先生当即表示愿筹资购买。于是王吉民便写信托北平的李友松医师去访购,终于用重金购得,并托朋友从北平带回上海。当时正值战乱,从北平回上海途中,一路过关越卡,多遇险情,意外费用,几乎超过铜人原价,这些费用也由丁济民先生负担。针灸铜人抵沪后,丁先生将它捐赠给当时的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谈起这具铜人的经历和回归,他感叹道:“始于医官院,终于博物馆”。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人们根据铜人的构造做成了更为先进的现代版“针灸铜人”。

相关

  • 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英语:Gram Staining)是用来鉴别细菌的一种方法:这种染色法利用细菌细胞壁上的生物化学性质不同,可将细菌分成两类,即革兰氏阳性(英语:Gram Positive)与革兰氏阴性(英语:Gram
  • 新异教主义新异教主义(英语:Neopaganism,或称新异教信仰)是多种新兴宗教运动的统称,这类新信仰主要是与基督教开始盛行以前的非基督宗教有关。其中包含了许多不同的思想,包括多神论、泛灵论
  •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旧称青少年糖尿病或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糖尿病其中一种类型,患者的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导致血糖水平过高,典型症状包括:多尿、口渴、易饿以及体重下降;其他症状
  • 科学革命科学革命(英语:Scientific revolution),指近世历史上,现代科学在欧洲萌芽的这段时期。在那段时期中,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包括人体解剖学)与化学等学科皆出现突破性的进步,
  • 约翰·巴考尔约翰·诺里斯·巴考尔(英语:John Norris Bahcall,1934年12月30日-2005年8月17日),美国天体物理学家,最知名于对太阳中微子问题的贡献,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开发和对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
  • 4f11 6s22, 8, 18, 29, 8, 2蒸气压第一:581.0 kJ·mol−1 第二:1140 kJ·mol−1 第三:2204 kJ·mol主条目:钬的同位素钬(旧译作錵)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Ho,它的原子序数是
  • 阿方斯·比拉姆·德康多尔阿方斯·比拉姆·德康多尔(Alphonse Pyramus de Candolle,1806年10月28日-1893年4月4日)为法国-瑞士植物学家。
  •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俄语:Москва слезам не верит;转写 Moskva slezam ne verit)是1979年由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一部苏联电影(英语:Cinema of the Sovie
  • 食肉目食肉目(学名:Carnivora)在动物分类学上是哺乳纲中的一个目。食肉目包括260多种胎生的动物。除杂食的熊科(比如主要吃竹叶的大熊猫),绝大部分均在不同程度上以其他鸟兽、两栖类、爬
  • 抗拉强度极限抗拉强度是在外力作用下,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也可翻译为极限拉伸强度,简称强度。根据外力的作用方式,有多种强度指标,如抗拉强度、抗弯强度(英语:Flexural strength)、抗剪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