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越南人

✍ dations ◷ 2025-09-08 21:07:34 #各族群日本人,海外越南人,日越关系,日本族群

在日越南人(日语:在日ベトナム人 ;越南语:Người Việt tại Nhật Bản/�越在日本)指移居日本的越南人,亦是日本第五大外籍族群。直至2015年末,在日越南人人数为146,956人,其中大部分居于关东地方和京阪神地区。

20世纪初,受阮朝皇族强㭽和潘佩珠发动的东游运动所刺激,大量越南人移居日本。直至1908年,有200名越南人前往日本的大学留学。但是,在日越南人大多数是1970年代末移民日本的越战难民,占整体在日越南人的70%。日本在1970年代末开始接收越南难民,因此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提倡的单一民族政策。大多数越南移民居于神奈川县和兵库县,其后有部分迁至韩裔社区定居。但是他们对韩裔社区的归属感不高,并认为他们是日本民族的主流而非少数族裔。

第三波越南人移民日本的浪潮于1990年代开始,他们以外劳身份在日本定居。这批越南人本是从东方集团国家返越的合约工人,因东欧剧变而需寻求另一个可赚取可观收入的地方,而日本因为邻近越南,而且生活水平高而吸引了这批合约工人。直至1994年末,每年前往日本工作的越南工人达14,305人,大多持工业实习签证赴日工作。与东南亚其他劳工输出国相比,大部分赴日工作的越南人多为男性,这与越南政府限制外劳从事家庭佣工和娱乐行业等女性主导的行业有关。

在日越南人在适应日本生活时有各种困难,尤其在教育及就业方面较为严重。他们在高中入学率只有40%,比日本公民的96.6%为少。他们的日语水准较差,加上学校无法针对因日、越文化差异所产生的学习困难而调整课程,是导致在日越南人高中入学率偏低的原因。此外,成年才移居日本的越南人与在日本成长的新一代越南人,由于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其关系亦渐趋紧张。前者认为后者冷漠而有隔阂,后者则认为前者的日语水准差劣。大部分在日越南人并不使用日本名字;或即使他们有日本名字,亦偏好使用其越南名字,但他们亦认为日本名字有助他们寻找工作,或避免他人耻笑自己用片假名拼音的越南名字。

佛教及天主教是在日越南人族群的主要信仰。

相关

  • 开放获取期刊开放获取期刊列表所列的是同行评审的开放获取刊物,这些期刊内的文章能够在互联网上免费获取(不需要注册)。
  • 蔡英文政府蔡英文政府可以是指:
  • 塞加拉萨卡拉(阿拉伯语:سقارة‎;英语:Saqqara)是埃及境内一个古代大型墓地,位于开罗以南约30公里,面积约7公里乘1.5公里。该地现时仍屹立着最古老金字塔——阶梯金字塔,该金字塔在前2
  • 光华巴士光华巴士股份有限公司(英语:Kuang-Hua Bus Company, Ltd.),简称光华巴士,主要经营台北市联营公车、新北市公车与国道客运,目前与基隆客运(已退出)、指南客运(已退出)、淡水客运、中兴
  • 贱民 (印度)贱民(英语:Dalit、印地语:अस्पृश्यता),又称达利特人。是印度和尼泊尔(卡斯人和廓尔喀)种姓制度的最低阶层,主要以“秽不可触(Untouchable、印地语:अछूता)”为其特征。达
  • 杰西卡·亨维克杰西卡·亨维克(英语:Jessica Henwick;1992年8月30日-),中文名玉李,是一位英国女演员。她是出演英国电视剧的第一位东亚演员,在儿童剧《》(2009年–2010年)登场。她也以HBO美国电视连
  • 孟波 (作曲家)孟波(1916年2月14日-2015年3月16日),原名孟绶曾,江苏常州人,中国作曲家。1916年出生于江苏常州,1931年到上海打工,1935年起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歌曲创作,师从冼星海、吕骥等。1936年,孟波
  • 海因里希·吕布克卡尔·海因里希·吕布克(Karl Heinrich Lübke,1894年10月14日-1972年4月6日),德国政治家,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总统(1959年-1969年)。吕布克生于德国城市梅舍德,在德国国家社会主义
  • 萨迪克汗萨迪克汗·赞德(波斯语:صادق‌خان زند‎,?-1781年)是赞德王朝第四任伊朗沙阿(1779年-1781年在位)。萨迪克汗是赞德王朝第一任沙阿卡里姆汗的弟弟。1779年,卡里姆汗逝世,当时
  • 叠罗汉叠罗汉是一种游戏、体育活动或表演,由最少两人层层叠起身体,形成各种样式。一般常出现于马戏团特技表演、啦啦队表演以及舞蹈表演等之中。通常由体重较重、力气较大、背部较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