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分者同一性原理

✍ dations ◷ 2025-10-22 03:53:10 #同一性 (哲学),逻辑概念,形而上学概念,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思想史,逻辑史,哲学史,逻辑,形而上学,本体论,哲学概念,哲学问题,哲学理论,哲学逻辑,逻辑哲学

不可分者同一性原理,也称不可区分之同一性等(英语:identity of indiscernibles),是一条本体论的原理(principle),它是指如果两个实体或客体有完全相同的性质,那么它们必然不可区分。用符号语言表达为:实体 与 等同,仅当 的所有谓词(英语:predicate (logic)),同样是 的所有述词,且反之亦然。所谓两样事物不可区分,即指两个名字下指涉同一样事物。所以有可能,没有完全等同的两样东西(比如两片雪花的形状并不相同)。但这仅仅是形而上学的一条原理,而非自然科学的。它的逆命题是同一者不可分性原理,讨论如下。

德国哲学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为不可分者同一性原理提供了一种形式。但是,后人对他的解释不同:有人说,莱布尼茨只认为同一者有不可分性;也有人说,莱布尼茨强调的是同一者不可分性和不可分者同一性两者。但无论如何,因为同一者不可分性原理与莱布尼茨相关,所以被称作莱布尼茨法则(英语:Leibniz's law)。这是他诸多伟大的形而上学原理之一,其他的则是无矛盾律和充足理由律(在牛顿与莱布尼茨的争辩中很著名地得到使用,也在和克拉克的书信(英语:Leibniz–Clarke correspondence)中和克拉克萨缪尔·克拉克(英语:Samuel Clarke)有过讨论。

但是,有哲学家认为有必要排除一些谓词,避免平凡性或矛盾。这样的谓词有例子(见下),它可以表示一个对象是否为 (经常被认为是有效的谓词)。这一做法的结果就是,在哲学意义下,本原理有很多不同版本,不同版本有不同的逻辑强度。有作者为了区分,采用“强-不可分者同一性原理”和“弱-不可分者同一性原理”等术语。

威拉德·范奥曼·蒯因认为,在特定语境下代替(英语:Substitution (logic))(如“张三相信 ”或“必然有 的情况”)的失败,就预示着模态逻辑本身是不可能的。 索尔·阿伦·克里普克则认为,这种失败可能是由于在这些证明中不清晰地使用了去引用原理(英语:disquotational principle),而不是代替本身地问题。

不可分者同一性原理得到量子力学的使用,作为非互文性(英语:Quantum contextuality)的动力概念(motivate notions)存在。与不可分者同一性原理相关的问题是,它是个逻辑的原理,还是仅作为经验的(英语:empirical)原理存在。

目前,中文还没有对不可分者同一性原理统一的译法,identity通常指同一性,indiscernibles有不可辨认之物的意思。韩语界有统一译法“识别不可能者同一性原理”。

莱布尼茨法则的符号表示是 (x)(y) ,读作“对任意x和对任意y,如果x与y等同,那么对于任意性质F:如果x拥有F,则y拥有F;如果y拥有F则x拥有F”(这是“同一者不可分性原理”),以及相反, (x)(y) ,读作“对任意x和任意y,如果x拥有的所有性质F都为y所拥有,且y拥有的所有性质都为x所拥有,那么x与y等同(这是“不可分者同一性原理”)

“=”在莱布尼茨法则里意味着“量的相同”(quantitative sameness),而不仅仅是质的相同(qualitative sameness)。“同一性”不仅仅是指值的相等,而是指“x与y是同样的对象”。

但是,莱布尼茨法则的两个原理必须区分开。 注意,以下都是二阶逻辑的表达,它们不可以被表达成一阶逻辑的。

原理1不需要“=”(或其他替代的符号如 )有自反关系,但两个性质却都需要对称性和传递性(见证明小箱子)。因此,原理1和传递性有时被用作相等关系的(二阶)公理。

原理1被认为是逻辑真理,(至少对大部分)是没有争议的。 但原理2,有时则被认为是有争议的,最著名的反驳请见Max Black(英语:Max Black)。

Max Black(英语:Max Black)用反例驳倒了不可分者同一性原理。注意到不可分者同一性原理是假的,充分地可以蕴含这样一个模型,模型里两样可分的(distinct)事物有着相同的性质。他断言,在一个对称宇宙里 只有两个对称的球存在,这两个球哪怕所有性质都相同,也是可以区分的。

Black的论证展示了完全一致的性质并不能区分对称宇宙中相同的物体。

如前所述,同一者不可分性原理几乎没有争议。但是,笛卡尔在他的《第一哲学沉思集》中对这一原理的应用,却出现了问题。笛卡尔在前文中得出,他不能怀疑他自己的存在(我思故我在),但是他却能够怀疑他身体的存在。然后,他对这两个结论运用了同一者不可分性原理(等价于可分者不同一)。也就是说,因为心灵有不可怀疑性,但是身体没有,所以心灵与身体是两样实体。

这个论证有很多当代哲学家批判,认为它在前提中就已经预设了结论。哲学家们说,人们知道或者相信某个实体有的东西,并不是实体本身的特征。笛卡尔在《沉思集》中不能怀疑心灵,能怀疑物体,这些并不是心灵或者物体的本质。

有人用归谬法展示笛卡尔的错误,例如下面的基于秘密同一性(英语:secret identity)的论证:

相关

  • 吞枪饮弹 ,又称吞枪,是人类自杀方法的一种,办法是向自己的头部开枪。最有效的饮弹方式应该要把枪口放进嘴里,然后向上颚方向轰击。这样子弹会通过脑干,确保快速而必然的死亡。有些电
  • 大吉隆坡大吉隆坡,为马来西亚最大的都会区,其面积涵盖了除沙白安南县、瓜雪县、乌雪县和瓜冷县以外的整个雪兰莪州、吉隆坡和布城。虽然大吉隆坡和“巴生谷”相似,但两者之间还是有所差
  • 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乌克兰语:Українська Народна Республіка,缩写:УНР),有时也称为乌克兰国民共和国(英文:Ukrainian National Republic,缩写:UNR),是俄国
  • 智能售货机智能贩卖机(英语:Smart Vending Machines,日语:スマート自贩机,次世代自贩机)是新一代的自动贩卖机,属于物联网之一。智能售卖机基于传统自动贩卖机作出改良,加入多种新科技元素如云
  • 塔波特纪念桥塔波特纪念桥(英语:Talbot Memorial Bridge)是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市中心利菲河上的一座公路桥 ,竣工于1978年,宽22米。这座桥连接了纪念路和摩斯街。
  • 越南香蕉饼香蕉饼(越南语:bánh chuối/.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Ming
  • 林极限林极限是在给定的质量被压缩成恒星时的半径最大值。当一颗恒星达到完全的流体静力平衡时—情况是向内的重力和等离子体向外的压力是相配的,这时恒星的大小不会超过林极限所定
  • 罗伯特·阿什利罗伯特·阿什利(Robert Ashley,1930年3月28日-2014年3月3日),是一名美国作曲家,并出演大量戏剧和歌剧工作,并能兼顾电子音乐和其他科技。2014年3月3日,他因自然原因去世,享年83岁。
  • 巴肃巴肃,字恭祖,渤海郡高城县人,东汉政治人物。最初被察举为孝廉,历任汝南郡慎县令﹑清河郡贝丘县令,皆以郡守非其人,以生病为由而辞职。之后稍迁拜议郎。与窦武﹑陈蕃计划诛杀宦官,窦武等
  • 萨灵半岛萨灵半岛(Salling)是丹麦的半岛,位于该国西北部日德兰半岛西南部,面积约500平方公里,主要经济活动有农业、木材业和旅游业,2008年人口20,643。坐标:56°40′14″N 8°57′48″E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