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裂化

✍ dations ◷ 2025-10-28 22:05:22 #元音裂化

历史语言学当中,元音裂化(vowel breaking,vowel fracture)或者双元音化(diphthongization)是单元音变成双元音或者三元音的音变。

元音裂化可能无条件,又可能有条件。可能是其他发音的影响、处于重音位置或者干脆没有特定触发变化的条件。

元音裂化有时指双元音化的一类:同化过程(assimilatory process),或称谐同过程(harmonic process)。其中有后尾元音或者辅音触发到前头双元音化的。

这种情况下,原始单元音通常会裂化成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与原始元音匹配,第二部分与触发他的元音或者辅音性质谐同。譬如,如果后续元音或辅音靠后(如软腭音或咽音),那第二部分可能会变/u/(后元音),如果后续元音或者辅音在前(如硬腭音),那第二部分可能会变/i/(前元音)。

所以严格来说,元音裂化可以看作是同化的一种,元音被后续元音或者辅音同化。

元音裂化有时不是同化诱发的。英语元音大推移就是这种情况,其中所有/iː/和/uː/都变成双元音。

元音裂化有时仅在重读音节中发生。如通俗拉丁语只在重音位置/ɛ/和/ɔ/才裂化。

裂化同样是高顶出位(元音高化到极限之后的变化)结果中的一种,是调音器官回到发音初始状态而造成。

晚清(1800年以降)粤语广州话在分韵撮要音系孤、几、诸三韵发生了有条件的裂化,失去了原有的押韵条件。这些裂化的具体先后和“孤”韵旧音为何有争议。这里取“孤”/u/“几”/i/“诸”/y/:

值得留意的是,在《初学粤音切要》(1855)中,诸韵ü裂化出的üy与分韵魁韵(蟹一合)oey、虽韵(止蟹三合)ooey都不同,但辖字极少,只有“须、取、疽、聚”字。其后并入虽韵。

非广府片的粤语中,莞宝片、四邑片、高阳片、吴化片、钦廉片、勾漏片都有裂化现象。有些类似晚清广州话,在分韵孤、几、诸三韵裂化,但和广州话的有一定出入;有些地方在裂化的音韵和时间上与晚清广州话的裂化方式不类似。

英语历史上,元音裂化是非常常见的音变,按逆推时间顺序至少出现过三次(有些变体还有第四次):

元音裂化是美国南部英语“南部拖音”("Southern drawl")的特征,当中稍短的前元音产生从到schwa的滑音:pat、pet、pit

元音大推移当中,长元音/iː uː/变成现代英语/aɪ aʊ/ 。

在中古英语早期,元音/i/插入到前元音和后接的/h/(此处指)之间,/u/插入到后元音和后接的/h/(此处指)之间。

这个是上述狭义“元音裂化”即“同化裂化”的典型示例:原始元音裂化成被后接辅音同化的双元音,在硬腭音之前是/i/,在软腭音之前是/u/。

古英语中有两种形式的谐同元音裂化:裂化-缩合及后突变。

早期古英语中,当在h前面、r、l+另一个辅音前面(仅短元音)、有时在w前面(仅某些短元音)时候,重读短、长前元音i、e、æ发生裂化-缩合,变成拼写成io、eo、ea的短、长双元音:

晚期古英语中,如果两音节中间夹住的辅音有某种性质,在后面后元音影响下发生后突变令前面音节的短元音i、e、æ变成短双元音io、eo、ea。触发后突变或者阻止后突变的辅音的具体性质根据不同方言有差别。

在古诺斯语中,原始日耳曼语重音位置的短e成规律地变成ja或者jǫ(在u之前),但是在w、r、l之后除外。如:

根据一些学者的说法e的双元音化是无条件音变,而另一些学者就说是有epenthesis或者umlaut。

在过渡到早期新高地德语过程中,中古高地德语的长元音发生裂化: /iː yː uː/ → /aɪ̯ ɔʏ̯ aʊ̯/ 。意第绪语当中,双元音化又影响到稍长的中元音:

/ɛː oː øː iː yː uː/ → /ɛɪ̯ ɔɪ̯ ɛɪ̯ aɪ̯ aɪ̯ ɔɪ̯/

这种变化最早在12世纪于上巴伐利亚地区开始,直到16世纪才影响到摩泽尔法兰克语。这种变化没有影响阿勒曼尼方言或者利普里安方言,他们照旧保有原始的长元音。

在意第绪语当中,双元音化不仅适用于中古高地德语的长元音,而且适用于希伯来语词语(在重音节当中)或者斯拉夫语词语的/ɛː oː/ 音:

苏格兰盖尔语当中常见有以下元音裂化现象,不同方言之间有差别:古爱尔兰语→苏格兰盖尔语和古爱尔兰语→苏格兰盖尔语。特别是中央方言的元音裂化率更高。

很多罗曼语都经历过元音裂化。处于重音位置的通俗拉丁语开元音 /ɛ/同 /ɔ/ 在法语和意大利语当中只在开音节裂化,而在西班牙语开和闭音节都裂化。

加泰罗尼亚语当中几乎没有元音裂化,其中/ɛ/同/ɔ/只在硬腭辅音之前变成双元音:拉丁语 coxa '腿'、octō '8'、lectum '床' > 古加泰罗尼亚语 */kuoiʃa/、*/uoit/、*/lieit/。三元音当中的中间元音,发展到后面就丢失了:现代加泰罗尼亚语 cuixa、vuit、llit(葡萄牙语coxa,oito,leito)。

葡萄牙语当中完全没有元音裂化。裂化的结果在不同语言之间差别如下:e、o变成西班牙语的ie、ue,意大利语的ie、uo及法语ie、eu/ø/。

下表中有裂化的单词以粗体标示:

通常说的罗曼语裂化,罗马尼亚语当中只有/ɛ/,因为没有/ɔ/:

在重读中或者开元音之前,重音e和o裂化成ea和oa:

有时,一个单词连续经历过两种裂化:

在硬腭辅音后,由罗曼裂化和罗马尼亚裂化产生的双元音还会再发生变化。

魁北克法语的长元音通常在最后一个音节中双元音化。

一些学者认为,原始印欧语(PIE)i、u在古希腊语、亚美尼亚语及吐火罗语出现过元音裂化,但在其他印欧语保留单元音:

但这项假设未得到广泛认可。

相关

  • 藤原道长藤原道长(966年-1028年1月3日)日本平安时代的公卿,藤原北家藤原兼家的第五子。官至从一位摄政太政大臣,准三宫。出家后法名行观,后改名行觉。别名法成寺摄政、御堂殿 ,或称御堂关白
  • 金岛金岛 (伊努必语:Ugiuvak)座落于阿拉斯加以西的白令海上,位于道格拉斯角以西约40英里(64千米)。金岛位于威尔士以南,诺姆西北约90英里(140千米),离岸边约40英里(64千米)。 金岛阔约1英
  • Discovery AsiaDiscovery Asia,前身高清探索频道(Discovery HD)是探索传播(Discovery Communications)所创立的高清电视频道。Discovery HD 于2005年12月创立,专门播放电视纪录片,是第二个探索传
  • 浊小舌擦音浊小舌擦音是辅音的一种,在一些口语中存在,汉语普通话无此音。国际音标中表示该音的符号是⟨ʁ⟩;而与之等价的X-SAMPA符号是⟨R⟩。在欧洲语言里面,该辅音是喉音R中的其中一种
  • 万纬聪万纬聪(马来语:Man Wei Chong,1999年9月5日-),出生于马六甲,马来西亚男子羽毛球运动员,马来西亚国家队成员,同时隶属雪兰莪的八打灵羽毛球俱乐部。曾在2016及2017年代表马来西亚参加
  • 潘雨桐潘雨桐(1937年8月23日-)是一位马来西亚华人作家。原名潘贵昌,祖籍广东梅县,生于森美兰文丁镇(Mantin)。中学以笔名凌紫投稿,散见《星洲日报》。1957年毕业于新加坡中正中学,1962年毕
  • PsyonixPsyonix LLC是一家成立于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的美国电子游戏开发商。2000年,戴夫·哈格伍德(Dave Hagewood)创办了这家公司,2015年,公司成功开发并发行了游戏《火箭联盟》。2019年
  • 因卡尼昂巴因卡尼昂巴(Inkanyamba),又译因卡尼扬巴,据说是栖息于彼得马里茨堡附近,通常位于豪伊克瀑布的北部森林中的一种传说蛇类生物。 该地区的祖鲁部落相信它是一只头像马的大蛇。 在夏
  • 任熊任熊(1823年7月19日-1857年11月23日),字渭长,一字湘浦,号不舍。1823年7月19日生于浙江萧山县城,1857年11月23日卒于萧山家中。是清朝末年著名画家,“海派”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浙江萧
  • 罗伯托·巴特雷斯·迪亚兹罗伯托·巴特雷斯·迪亚兹(Roberto Batres Diaz,1986年1月8日-),是西班牙职业足球运动员,司职中场或锋线,多年代表马德里竞技二队参加联赛。2010年1月底,作为上海申花与马德里竞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