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止关

✍ dations ◷ 2025-11-09 06:49:36 #人止关

坐标:24°00′29″N 121°06′37″E / 24.007939°N 121.1103661°E / 24.007939; 121.1103661

人止关,台湾地名,位于台14线74.47K,其行政区划隶属南投县仁爱乡,为埔里通往雾社必经之地。当地因眉溪流经于仁爱桥至大观桥之河段形成峡谷,地势自成天险,故于清代令禁汉人上山止步之地而得名“人止关”。日治初期,居住在人止关两侧崖壁上的台湾原住民族赛德克族,为守护自己的领域,倚仗着天险而击退了日军,此役为史称“人止关之役”。现今,人止关成为南投县境内一处旅游景点。

清雍正四年(1726年),水沙连事件发生后,清军前往镇压水沙连社,也将北港生番诱劝归顺,从此清政府治台版图不仅扩张到水沙连,也将斗截、致雾、哆罗郎三社划入版图,根据研究指出是实际没有触及这一带。清乾隆二年(1738年),致雾三社也被清政府收取番饷,即表示清政府管辖范围已经触及于此。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清政府解除番界(指埔里)禁令,同时于人止关设立番界,禁止汉人上山入内。自此开始,人止关成为汉人与原住民的分野之地,任何交易都得透过平埔族噶哈巫(Kahabu)进行,原住民以物易物的方式取得食盐、铁器等日用品,埔里人则借此可获得兽皮。

1895年,日本政府统治台湾,但雾社山区的原住民不知道台湾开始被日本政府统治,依然固守族人自己的传统领域,乃于1897年发生深堀大尉事件。1901年,由于台湾总督府沿用清政府的隘勇制度,在埔里蜈蚣仑开始设立隘勇线,并随即向雾社推进。1902年4月29日,由中村中尉率领的埔里守备队在人止关与原住民之间爆发人止关之役,当时台湾总督府仍不知道雾社山区的原住民是哪一族群,事后经过调查才得知。另有版本指出,杨南郡等人认为其事发的背景动机是因为赛德克族人向埔里社办务署于1899年5月24日埋石立誓,允诺三年之内不会出草猎首。1902年4月29日,誓约即将期满,近藤胜三郎担心猎首再现,于是埔里守备队决定先发制人,由中村中尉率队前往,因而爆发人止关之役。

散居于人止关两侧崖壁上与山间平缓的腹地有眉溪(Tongan)、西宝(Sipo)、巴兰(Paran)、荷戈(Hogo)、罗多夫(Drodux)等五社,为守护族人自己的领域,主动建立起协防屏障,并倚仗着人止关的天险优势,击退了埔里守备队正规军,此役重挫台湾总督府统治势力,对雾社山区的原住民展开资源封锁政策。

1903年,台湾总督府为突破僵局,策划一场姊妹原事件(日本官方称为雾社蕃膺惩事件)。1905年3月,在狮子头开始展开“埔里山麓隘勇线前进行动”,以试探性设立一连串向雾社推进。由于受到姊妹原事件的冲击,资源困境、战力锐减的双重交迫下,该年11月1日举行和解式,使台湾总督府取得对眉溪、西宝、巴兰、荷戈、罗多夫、卡秋固(Qacuq)、度卡南(Takanan)等七社的控制权。1906年,佐久间左马太就任台湾总督后,随即以理蕃为首要的治台政策,开始实施五年理蕃计划,继续将隘勇线推向雾社。由《雾社地区隘勇线推进图》可知,将隘勇线由埔里向东推进到雾社,其中由狮子头经过人止关到雾社,这一段的推进耗时3年。

1930年10月27日,雾社事件发生后,原有意将战线推向人止关,据李希圣在书中记载,认为是怕彼此联络不易,隔日便撤退,并直接撤守到马海濮溪的洞窟内。

人止关是埔里通往雾社、庐山的路上一处峡谷,位于埔雾公路大观桥至仁爱桥之间路段,为眉溪自上游流经于此遭遇坚硬的砂岩地质,溪水凿切出深壑陡直的峭壁,使河道两岸呈近乎垂直形态的峡谷地形,并在此可见到眉溪砂岩良好的地层剖面。

地质学家陈肇夏在调查埔里和雾社地区的地质,于1976年发表将该地层命名“眉溪砂岩”,其标准地点在眉溪沿埔里至雾社之间的埔雾公路。自北端的兰阳溪于牛斗、土场一带开始向南延伸,厚度约200米,途经梨山则厚度约230米,直到人止关地带则已骤增至600米以上厚度,为整合于佳阳层以上的地层。眉溪砂岩的岩性主要由层理良好的灰色细粒至粗粒坚硬砂岩和砂岩与黑色硬页岩的互层组成,夹有薄层炭质页岩。根据研究,在人止关的眉溪砂岩上覆的庐山层底部砂质板岩中发现少量钙质超微化石,经鉴定是产于渐新世晚期至中新世早期的年代。

2014年,根据媒体制作《护国土,别再恐龙》专访节目,由蔡智豪、杨国桢等人率记者前往人止关探勘得知,在仁爱桥上游的边坡已出现大面积的崩坍,并且继续在眉溪河道沿台14线往上游行走,可看到上游的水泥工程都饱受溪水侵蚀与边坡崩坍而严重破损。由仁爱桥那一段峡谷一路向上游走来看到,上游与下游之间的对比,上游河道满布水泥块及夹带崩塌的岩石,下游到仁爱桥的峡谷已因为崩塌带来很多岩石而堆积于河道上,如此景象使现场采访的记者指出,仁爱桥刚好正处于隘口,一旦上游出现地滑、山崩,堆积于河道上的土石便瞬间成为堰塞湖,后果可能就是将仁爱桥给堰塞湖淹没,或者是被堰塞湖溃决出来的大量溪水挟带崩塌的土石给冲断掉,最终会导致来往于埔里、雾社之间的台14线因此中断。

事实上,早在2012年6月就已有堰塞湖的纪录,因为眉溪在人止关这一段受到连日豪雨侵袭下,使溪水暴涨,北岸的边坡土石不断崩塌,最终形成长约800米,面积约500平方米的堰塞湖,对下游的南丰村造成威胁,因此管制仁爱桥,并将南丰村民展开撤离。

相关

  • 啮齿类动物啮齿动物也称作啮形大目(学名:Glires),是咬食性哺乳动物的总称,包含了啮齿目和兔形目等演化支。其中啮齿目的代表动物有松鼠、河狸、鼠、豪猪等,兔形目的代表动物有家兔、野兔和鼠
  • 心房钠尿肽PDB 1ANP· receptor binding · hormone activity · diuretic hormone activity· extracellular space · nucleus · cytoplasm· cGMP biosynthetic process · i
  • 肩胛骨肩胛骨(scapula)位于胸廓背部,在第2至第7肋骨的高度,为一大的三角形扁平骨。Pectoral girdle - frontDiagram of the human shoulder joint. Anterior view.Diagram of the huma
  • 凯瑟琳·赫本凯瑟琳·霍顿·赫本(英语:Katharine Houghton Hepburn,1907年5月12日-2003年6月29日),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美国国宝级电影女演员。她是至今唯一四度摘下奥斯卡影后的演员(1933年的《
  • 暨南街道暨南街道,中国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下辖的一个街道。现辖:ID“Template:PRC admin/data/33/06/81/004/000”在系统中是未知的。请使用一个有效的实体ID。。
  • 边希峰边希峰(韩语:변희봉,1942年6月8日-),韩国男演员,1966年MBC第2期公开招募演员。
  • 葛汝葆葛汝葆,甘肃省秦州直隶州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光绪十六年(1890年),参加光绪庚寅科殿试,登进士三甲67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 胡安·克鲁斯·索尔胡安·克鲁斯·索尔·奥里亚(西班牙语:Juan Cruz Sol Oria,1947年9月13日-2020年11月10日),西班牙足球运动员,司职后卫。1947年生于巴斯克地区的埃尔戈伊瓦尔。16岁时在球探卡洛斯·伊特拉斯佩的介绍下加入巴伦西亚球队。1965年9月4日参加生涯首场甲级联赛。1970年2月11日在对阵西德的比赛中代表西班牙国家队首次亮相。1975年签约皇家马德里,四年里随队赢得3次西甲联赛冠军。1981年退役。2020年11月10日逝世。
  • 移牧移牧是一种基于季节变迁而改变牲畜放牧地点的放牧形态。移牧可分为垂直移牧跟水平移牧两种形态。一般来说,放牧有固定的夏季及冬季放牧点(草场),而当季节转换时,就会从这两个地区之间迁移。山地生态系统根据海拔高度形成不同的生态区。森林在中海拔地区常见,但随着高度上升,气候变得干燥,树林会逐渐过渡到草地和苔原。所谓垂直移牧,就指这种在夏季时把牲口赶到高地的草场去放牧,到冬季时回到低谷的林地放牧的方式。而牧民的永久居所,一般都会在低谷的林地里。至于水平移牧,往往除了季节以外,还会受到气候、经济及政治因素影响。移牧在世
  • 东索梅塞特东索梅塞特是南非的城镇,位于该国东南部,由东开普省负责管辖,始建于1825年,面积24.12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8,456,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