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

✍ dations ◷ 2025-04-25 10:30:47 #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德语:Schneewittchen)是广泛流行于欧洲的一篇德国童话,亦是该童话中的主角。其最著名的版本见于德国《格林童话》,讲述了白雪公主受到继母(格林童话最初手稿中为生母)的虐待,逃到森林里,遇到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在原本的格林童话版本中,白雪公主的故事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某个国家的皇后在冬季生下一个女孩,她皮肤纯白如雪,嘴唇赤红如血,头发黑如乌木一样漂亮,因此她被命名为白雪公主,皇后在生下公主不久后就过世了,国王另娶了一个美丽骄傲,狠毒邪恶的女人当皇后,同时她也成为了白雪公主的继母(初稿为白雪公主生母),一开始新皇后也非常疼爱白雪公主。新皇后有一面魔镜,她常常问魔镜:“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魔镜总是回答:“皇后,当然是您了。” 但白雪公主越长越大,也变得愈来愈美丽。当她七岁时,她的容貌比皇后更漂亮了,有一天,魔镜回答皇后说:“白雪公主。”从此新皇后便开始视白雪公主为眼中钉,肉中刺,所以一心想把她除掉。皇后非常嫉妒白雪公主的美貌,因此她命令一名猎人带白雪公主到森林中,并将她杀掉。为了确认白雪公主已死,皇后要猎人事成之后,带着白雪公主的肺和肝回来,作为证明。猎人带着白雪公主到森林中,却发现自己无法下手杀害这个女孩,猎人放了白雪公主,猎了野猪,取野猪的肺和肝向皇后交差。在森林中,白雪公主发现一个小小的农舍,这个农舍属于七个小矮人,她在这个农舍中住了下来。此时,皇后又再度问魔镜:“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魔镜回答:“白雪公主。”于是皇后伪装成一个农妇,到森林中拜访白雪公主,并给她一个毒苹果(有些版本中,一开始是王后先后假扮卖丝带以及卖梳子的商妇来谋害白雪公主,但是都以失败结束),当白雪公主咬下苹果,立即昏了过去。当七矮人发现她时,只能哀恸地将她放在一个玻璃棺材中。时光流逝,有一个国家的王子经过这座森林,发现躺在玻璃棺中的白雪公主。王子被白雪公主的美丽所吸引并且爱上了她。他向矮人们要求,让他带走玻璃棺。王子和他的随从在搬运的过程中,有人不小心被绊倒,这一摇晃,让那片毒苹果从白雪公主的口中吐了出来,白雪公主也因此苏醒。王子向白雪公主表明了爱意,决定结婚,并订下婚期。虚荣任性的皇后认为白雪公主已死,她再度问魔镜谁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魔镜的回答使她十分愤怒:“你是这里最美丽的人;但更美丽的人是将要成为新皇后的人。”这时王子的婚宴邀请送来,不知道新皇后就是白雪公主的皇后应邀赴宴,发现继女仍然在生。惧怒交加的皇后企图在婚宴上制造混乱,结果王子下令强行为她穿上烧红的铁鞋不断跳舞至死,好使婚礼能顺利进行。1986年,洛尔的历史学家巴特尔思(Dr. Karlheinz Bartels)将《白雪公主》童话的许多现实原型和关联令人信服地与洛尔及周边区域联系起来。据称白雪公主的历史原型是1725年生于美因河畔洛尔的玛利亚·索菲亚·冯·埃尔塔尔(Maria Sophia Margaretha Catharina von Erthal),她的父亲菲利普·克里斯托弗·冯·埃尔塔尔(Philipp Christoph von Erthal )在1719-1748年间任美因茨选帝侯国在洛尔的地方长官。由于具备外交才能,他曾以主教辖区使节及“外交部长”的身份频频周游各地。担任该职期间,他往来于整个欧洲的诸多皇族王室之间,因此冯·埃尔塔尔在洛尔的声望可以也同“王族”一样。洛尔城堡就是这个家族的府邸。在玛利亚·索菲亚的生母于1741年去世之后,她的父亲在1743年5月15日迎娶了克劳迪娅·伊丽莎白·冯·威宁根(Claudia Elisabeth Maria von Venningen),出嫁前名为冯·赖兴施泰因的帝国女伯爵(Reichsgräfin von Reichenstein)。有史料证明她很霸道,利用自己的地位——克里斯托弗·菲利普几乎从不待在洛尔——偏袒她与第一个丈夫所生的孩子们。父亲的频繁缺席可以解释特奥多尔·鲁夫(Theodor Ruf)在童话中国王角色中发觉出的“不同寻常的被动”。白雪公主可能是洛尔人的最重要的证据是“会说话的魔镜”。在昔日的洛尔城堡、今日的斯佩萨特博物馆中,人们可以看到这面高达 1.6米的装饰绚烂的镜子。有据可查,它是闻名欧洲的美因茨选帝侯国镜子制造厂生产的产品,这座工厂由选帝侯洛塔尔·弗兰茨·冯·舍恩伯尔恩(Lothar Franz von Schönborn)于1698年建造,由菲利普·克里斯托弗·冯·埃尔塔尔监管。这个镜子大约是他送给第二任妻子克劳迪娅的礼物,如同许多洛尔出产的镜子,这面镜子以其镌刻的箴言而具备了“说话”的能力。镜子右上角清晰指示着“自恋”(Amour Propre)。在洛尔附近也可以找到与童话相关的地点,白雪公主被放逐的“野树林”可能是日后威廉·豪夫(Wilhelm Hauff ,1802-1827)在《斯佩萨特林中客栈》(Das Wirtshaus im Spessart)中称作“可怕的树林”的地方。白雪公主逃亡所经过的“七座山”也许就是早在14世纪就被提及的古老远足山路——即“维泽尔大路”(Wieser Straße),这条路从洛尔出发,经由斯佩萨特山,一直通达比伯格明德的矿山。1750年时有大约500名矿工在那里开采银矿和铜矿。“开凿并挖掘矿石的七个小矮人”可能是矿山身材矮小的矿工或是孩子们。比伯格明德不在美因茨选帝侯国界内,而是地处“国外”——位于哈瑙伯爵领地(Grafschaft Hanau)。继母在无法在那里继续合法抓捕白雪公主。因此可以想像,即便如此,她依然乔装成“商贩”、“老妪”和“农妇”前往毗邻的伯爵领地,以便能处理掉自己的竞争对手。巴特尔思同样也找出有关文献,其中描述了邪恶继母加工“毒苹果”可能采用的材料。依照这种说法,继母将苹果的一半浸入颠茄汁中。这种植物也生长在斯佩萨特,它的果子里面含有具有麻醉作用的阿托品生物碱,可能导致了白雪公主的尸僵状态。“水晶棺材”和为惩罚继母让她穿上“跳舞直到力竭而死”的“铁鞋”无疑都是在斯佩萨特的玻璃厂以及铁匠铺生产出来的。因为玛利亚·苏菲亚的可贵品德,洛尔当地的百姓把她美化为童话人物。为埃尔塔尔家族撰写编年史的M. B. 基特尔(M.B. Kittel)把玛利亚·苏菲亚描绘为一位高尚的少女,一位“济贫救难”、“慈悲和善的天使”,他证实了她“可亲可爱的人格”。对于洛尔和斯佩萨特百姓的——民族精神而言,埃尔塔尔家的女儿似乎代表了王族子嗣的典范。玛利亚·苏菲亚卒于1796,享年71岁。她去世后几年,格林兄弟就写就了《白雪公主》的童话,并在1812年付梓发表。2019年考古学家发现了玛利亚·苏菲亚的墓碑。

相关

  • 物态假设一个系统是由一种物质均匀组成,拥有均匀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则称这系统只具有一种相(英语:Phase)。这是一种简单的系统,称为均相系统(英语:homogeneous (chemistry))。更复杂的系统
  • 炸弹炸弹是一种填充有爆炸性物质的威力武器。炸弹主要利用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波、热辐射与破片对攻击目标造成破坏,另外也有像中子弹这样产生大量中子放射线,主要对生物造成伤害,避
  • 催化三联体催化三联体,又称催化金三角,通常指在水解酶和转移酶的活性位点中心同时作用的三个氨基酸残基(如蛋白酶、酰胺酶、酯酶、酰基转移酶、脂酶和β-内酰胺酶)。用于共价催化的亲核残
  • 女部,为汉字索引里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三十八个(在三划的部首中则为第九个)。在中文里,女部归于三划部首。女部通常是从上、下、左、右方均可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
  • 总科/超科超科(Superfamily),又译作总科,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个层级,介于亚目和科之间。有时在超科和亚目之间还有下目(或称次目)的分类。一般超科名称的拉丁字尾是-oidea。
  • 抗干眼病维生素维生素A又称维他命A、抗干眼病维生素,是人类的必需营养素之一。维生素A的前体是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并非单一的一种化合物,而是有许多不同的型态。动物能将胡
  • 埃里克·萨蒂埃里克·阿尔弗雷德·莱斯利·萨蒂(法语:Éric Alfred Leslie Satie,1866年5月17日-1925年7月1日),后来自己改名为Erik Satie,法国作曲家。他被法国音乐团体“六人团”尊为导师,是二
  • 雷啸霖雷啸霖(1938年10月27日-),中国材料物理学家。生于广西桂林。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高镇同高镇同(1928年11月15日-),中国疲劳科学专家。生于北京,原籍江西都昌。1950年毕业于北洋大学航空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1991年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Category:北京
  • 儿茶素儿茶素(英文:Catechin),又称茶单宁,儿茶酸,是茶叶中黄烷醇类(黄烷-3-醇)物质的总称,儿茶素是茶多酚中最重要的一种,约占茶多酚含量的75%到80%,也是茶的苦涩味的来源之一。儿茶素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