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洛纳斯系统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简称GLONASS(俄语:ГЛОНАСС,罗马化:GLONASS,俄语:Глобальная нaвигационная спутниковая система,罗马化:Globalnaya navigatsionnaya sputnikovaya sistema),它是由苏联于1982年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苏联解体后一度丧失大多数卫星与功能,今日由俄罗斯维护运作。类似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欧盟的伽利略定位系统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过技术略有差异。
GLONASS系统由空间部分、控制部分和用户部分所组成。
截至2019年7月28日,在轨卫星共有27颗。
该系统最早在1976年由苏联海军提出,1982年开始,现在由俄罗斯政府负责管理。1990~1991年组建成具备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从1982年12月12日开始,该系统的导航卫星不断得到补充,至1995年,该系统卫星在数目上基本上得到完善,但随着俄罗斯经济不断走低,该系统也因此因失修等原因陷入崩溃的边缘。但2001年到2010年10月俄罗斯政府已经补齐了该系统需要的24颗卫星。。
20世纪60至70年代,苏联当时的西科琳卫星定位系统(英语:Tsiklon (satellite))过于陈旧,无法及时地提供准确的定位,已经无法满足苏联产生的各种新的需要,苏联决定组建新的的卫星导航系统。1968-1969年苏联国防部、国家科学院和苏联海军联合开发新的导航系统用于海陆空及太空的军事力量。1970年,这些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此计划的文书。
1976年,取名为“格洛纳斯统一空间导航系统的部署的讨论”方案在苏共中央委员会和苏联内阁分别获得通过。1982年,发射首颗卫星入轨。但由于航天拨款不足,该系统部分卫星一度老化,最严重曾只剩6颗卫星运行。
2003年12月,由俄国应用力学科研生产联合公司研制的新一代卫星交付联邦航天局和国防部试用,为2008年全面更新Glonass系统作准备。在技术方面,GLONASS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比GPS要好,但其单点定位精确度不及GPS系统。2004年,印度和俄罗斯签署了《关于和平利用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长期合作协议》,正式加入了GLONASS系统,计划联合发射18颗导航卫星。
2006年12月25日,俄罗斯用质子-K运载火箭发射了3颗格洛纳斯-M卫星,使格洛纳斯系统的卫星数量达到17颗。
2010年12月5日,俄罗斯携带有3颗卫星的质子-M运载火箭发射后偏离正常轨道,坠落夏威夷附近的太平洋中。
2011年2月26日,发射了一颗格洛纳斯-K卫星。
2013年7月2日,搭载三颗“格洛纳斯-M”导航卫星的俄罗斯质子-M运载火箭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后发生偏转并爆炸解体。。
在技术方面,GLONASS与GPS有以下几点不同之处:
此外,由于GLONASS没有施加S.A.干扰(Selective Availability),所以它的民用精度优于2000年5月1日之前有施加S.A.干扰的GPS系统。但是GLONASS的应用普及度还远不及GPS,主要是因为俄罗斯长期以来不够重视开发民用市场。
2010年代起,已有包括iPhone 4S以后版本、iPad 3以后版本、Samsung Galaxy系列(不包括低阶和部分旧型号中高阶型号)、SONY Xperia系列手机、魅族MX2、Nokia Lumia 920、华硕Padfone 2等iOS、Android、Windows Phone 8系统的众多厂牌智能手机,以及台湾国际航电(Garmin)推出的户外休闲导航仪eTrex 30等机种都同时支援GLONASS和GPS双定位系统。
Nokia也表示将在其即将推出的手机中使用GLONASS。2012年10月16日,HTC发表该公司旗舰机种ONE X+手机中应用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