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皮赛恩语

✍ dations ◷ 2025-08-22 00:39:17 #北皮赛恩语

北皮赛恩语是一种已灭绝的在意大利中东部的部分地区使用。该语言的证据包括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的四块铭文,其中三块不过是破碎的小碎片。它以古意大利字母书写。虽然它的文本很容易转写出来,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破译。无法确定它是否与任何其他已知语言有关。北皮赛恩语和南皮赛恩语可能并没有关联。铭文总字数约60个,甚至不能确定铭文所写都是同一种语言。

“北皮赛恩语”概念的前身最早由语言学家约书亚·沃特莫(Joshua Whatmough)在他的《意大利的古意大利方言》于1933年提出。虽然当时尚几乎无法阅读这两种皮塞恩语,沃特莫还是将中东部意大利语言6块铭文和南部的所有其他铭文区分开来。后来北部铭文被去掉3个,又添上1个。命名每块铭文的工作是在这之前做的。

北皮塞恩语铭文语料由4件具有相似字体和装饰的雕刻组成,有些的考古地位已知,另一些难以辨识,但据信具有相同的地点和日期。已知的遗址位于佩萨罗以南几公里处的诺维拉拉村Servici公墓。

所有4个物体都是碑或碑的碎片。意大利学者习惯于将它们统称为诺维拉拉石碑。“诺维拉拉石碑”专指时,一般指4块中最大的一块,它在刻有字母的石碑上加了一个无字的海战场景。它被保存在佩萨罗,在那里它是皮塞尼船重建时的参考。自19世纪中叶以来,诺维拉拉一直在被“发掘”。在那个年代,挖掘尚不科学、不关心地层学,因此物体的位置没有记录。除了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一起来自该遗址的事实之外,甚至不存在其他信息。甚至一个物体的发掘日期现在也不确定。该地区、遗址和博物馆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包括战争和占领,又使得许多物品丢失了。

由于北皮赛恩语是这种语言的一个特例(它是孤立语言),并且铭文的起源没有得到很好的确定,根据推定年代的不同也出现了碑文解读分歧,有人甚至认为这石碑可能是赝品。:115-125

最确定日期(但不是很确定)的碎片位于佩萨罗的奥利维亚诺博物馆,编号是PID 344。它于1860年、1863年或1895年发掘于Servici公墓。它记录了两个单字行,不同地转写为]lúpeś, ]mreceert或]-UPE ś, ]Mresveat。考古日期也是整个遗址的考古日期,约在公元前800-650年之间。:13字母表的风格对应的时代约在公元前7世纪末和公元前6世纪初。因此,最有可能的日期是大约公元前650年,即诺维拉拉窗口期的结束。这是罗马王国时期,罗马-伊特鲁里亚战争的时期,正如其他石碑上的军事场面以及几乎所有男性坟墓中武器的存在所表明的那样。

迄今为止已知的唯一长铭文就是“诺维拉拉石碑”。它位于罗马皮格里尼博物馆,编号PID 343。纹饰样式有:螺旋纹、轮纹、鱼骨纹、锯齿纹,与其他碑的纹饰相似。背面是狩猎和战斗场景。它和航海的诺维拉拉石碑可能是1889年被一同发掘的。

诺威拉拉石碑的刻写时间约在公元前6世纪:

迪卡洛(di Carlo)和哈克尼斯(Harkness)都独立得出结论认为前两个词应该翻译成“这座纪念碑”之类的东西,这可能是对这个被认为无法翻译的文本进行可靠翻译的开始——当然,我们离完整翻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一词汇证据,连同明显的形态变化,如-es~-em和-ter~tris,也表明至少有一些形式实际上是印欧起源的,可能是意大利分支。

正如迪卡洛指出的,“baleśtenag”在梅萨比语中有密切的相似之处(“kruvis/tenag”也是如此),这表明意大利亚得里亚海沿岸的这两个语言间存在某种联系。但是“-ag”结尾看上去很像是意大利语族的施事格后缀。如果迪卡洛的判断是对的(很有可能对),那么第二个词“erut”就是一个与“mimnis”一致的中性代词,这使得后者可能是一个-s-词干中性词(所有-s-词干在赫梯语中都是中性的)。正如哈克尼斯所说,这说明“rotnem”可能也是一种一致的中性形式。此外,这还与拉丁语“rota”(有许多印欧语同源词)相关(-n-词干形容词),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解读出了一个短语“这(是/个?)轮(形)纪念碑”(注意碑两侧顶部突出的轮子形状)。

相关

  • 安德烈娅·M·吉兹安德烈娅·米娅·盖兹(英语:Andrea Mia Ghez,1965年6月16日-),美国天文学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
  • 自见庄三郎自见庄三郎(1945年11月5日-),日本医生、医学家、政治人物。曾任九州大学医学部讲师、七届的众议员。以及邮政大臣(第63代)、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金融担当)、邮政民营化担当大臣(菅内
  • 贾夫纳贾夫纳是斯里兰卡的城市,也是北部省的首府,位于该国北部,面积20.2平方公里,受热带雨林气候影响,每年平均降雨量1,270毫米,2012年人口88,138。坐标:9°40′N 80°00′E / 9.667°N 8
  • "花鸟风月"10周年纪念巡回演唱会《10周年纪念巡回演唱会 "花鸟风月"(Final at 山梨县县立县民文化馆Hall 2010.12.6)》(10th Anniversary TOUR 2010 「花鳥風月」(Final at 山梨県立県民文化ホール 2010.12.
  • 咕咚来了《咕咚来了》是一部中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作品。三只小兔子在湖边玩耍,忽然湖中传来“咕咚”的一声,小兔子们吓了一跳,刚想上前看个究竟,湖中又传来一声“咕咚”,小兔
  • 弗里德里希三世 (安哈尔特)利奥波德·弗里德里希·弗朗茨·希格哈德·胡贝图斯·埃尔德曼(Leopold Franz Sieghard Hubertus Erdmann,1938年4月11日-1963年10月9日),安哈尔特公爵世子,称安哈尔特公爵。若德
  • 约翰·葛伦 (导演)约翰·葛伦(英语:John Glen,1932年5月15日-),英国的电影导演与剪辑师,多年参与詹姆斯·庞德系列电影的制作,1980年代正式接手导演的工作,拍摄了五部作品,是导演最多007电影的纪录保持
  • 妮娜·巴德里奇妮娜·巴德里奇(Nina Badrić,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G
  • 迪多·伊丽莎白·贝尔迪多·伊丽莎白·贝尔是一位苏格兰人和黑人所生的混血英国贵族女继承人。迪多的父亲约翰·林司(英语:John Lindsay (Royal Navy officer))(1737至1788年)出生于苏格兰艾威里克斯(英语:Evelix)一支贵族家族并担任了皇家海军军官,在驻守英属西印度群岛时遇上非洲裔女性玛丽·贝尔(Maria Belle)并诞下了私生女迪多。虽然无法查证母亲是否一位奴隶,但在当时的法律下迪多被赋予了奴隶的身份。1765年起迪多被寄养在位处英国伦敦北部的肯伍德宫长达31年,这大宅当时的主人是约
  • 吕世宜吕世宜(1784年-1855年),字可合,号西邨、种花道人、瓢道人、百花瓢主、顽皮汉子、铁生,晚号不翁、髯可:18:70,主要斋号爱吾庐,书画家,金门人。吕世宜早年移居厦门,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秀才,道光二年(1822年)得举人,于漳州芝山书院、厦门玉屏书院等处任教,协助周凯主编《金门志》、《厦门志》。道光十七年(1837年)抵达台湾,接受板桥林家邀请担任西席(家庭教师),广蒐各类金石碑板,与谢琯樵、叶化成并称“板桥三先生”:70。晚年捐翰林院典簿,并在咸丰四年(1854年)自撰墓志铭,刻于砚背,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