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见曾(1690年-1768年),字抱孙,号澹园,又号雅雨山人。山东德州人。清朝政治人物。康熙末进士,乾隆间累官两淮盐运使。因亏空牵连,下狱身死。
父卢道悦是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卢见曾生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形貌矮瘦,人谓之矮卢。十五岁补博士弟子员,康熙五十年举人,康熙六十年中礼部试,赐进士出身,授四川洪雅县知县,当时地瘠民贫,税目繁多,见曾“除杂派,清积牍,一以俭勤为治”。雍正九年(1731年)补官江南亳州蒙城知县,并协理州务;不久又授六安州知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秋,任江宁府知府,历官所至,多建书院。
乾隆元年(1736年)初任两淮盐运使,乾隆五年(1740年)五月,“被参一十七款,共诬赃银一千六十两”,获罪远戍,往塞外军台效力,谪戍塞外开始研究《易经》,他说:“余年五十有一,远投塞外,始学《易》。”乾隆九年召还。乾隆九年任滦州知州,十年任永平府知府。乾隆十九年(1754年)再任两淮盐运使。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告老还乡。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两淮盐政尤拔世索贿未遂,于是举发盐政严重亏空,谕旨江苏巡抚彰宝会同尤拔世详悉清查,盐政高恒、普福等皆得罪,卢见曾因曾长期任两淮盐运使亦被牵连下狱,待秋后处决,九月二十八日卒于苏州狱中。 此案中,卢见亲家纪昀(纪晓岚)曾私自告密,乾隆命大学士刘统勋、吏部尚书托恩多、侍郎英廉三人调查,纪昀因此受牵连。
与吴敬梓、郑板桥、戴震等交往深厚,“极一时文酒之盛。金农、陈撰、厉鹗、惠栋、沈大成、陈章等,前后数十人,皆为上客”,“筑苏亭于使署,日与诗人相酬咏”,吴敬梓写作《儒林外史》全靠卢见曾支持。乾隆十九年,吴敬梓在扬州辞世,无以为殓,卢见曾慨然承担一切丧葬费用,始得以归葬金陵。乾隆十九年(1754年)夏,卢见曾补刻朱彝尊所撰《经义考》一书,次年竣工。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聘请惠栋与沈大成等人校勘并刊刻《雅雨堂藏书》(《雅雨堂丛书》)。惠栋对卢见曾所揭示“义理胜而家法亡”以及“末幅言通经之法”甚为推崇。卢见曾还曾刻赵明诚夫妻所著之《金石录》,并撰《重刊金石录序》。
翰林院侍讲学士纪昀(纪晓岚)与卢见曾是亲家。两淮盐引案爆发时,乾隆下令将卢抄家,纪昀第一时间获知情报,私下做了一个暗号,在盒中放了少许茶叶,上为食盐封口,卢意识到此为“盐案亏空查抄”六字,于是开始转移财产。后来和珅告发了纪昀,乾隆把纪昀谪戍乌鲁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