莳绘

✍ dations ◷ 2025-08-02 14:16:46 #日本传统工艺,漆器,漆工

莳绘(日语:蒔絵),是在漆器上以金、银、色粉等材料所绘制而成的纹样装饰,为日本的传统工艺技术。利用漆的黏性,将银粉或金粉依照想要的图样,固定于漆器上的技法称作莳绘。“漆”指的是漆树的汁液,涂抹于器具上,除了可以固定银粉、金粉,也可以使器具更有光泽。莳绘的纹样题材众多,技法则是随着时代不断改良、推陈出新。日本的国宝中有许多都是莳绘的作品,如《八桥莳绘螺钿砚箱》、《片轮车莳绘螺钿手箱》等。由于日本在江户时期或更早的年代,与许多欧洲国家有过贸易往来,在现在一些欧洲国家的博物馆亦可见到日本莳绘的踪迹,如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藏的《楼阁人物源氏物语莳绘箱》,此件为17世纪日本实施锁国时,由当时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向日本购买的作品。

日本最早有关莳绘技术的藏品为正仓院的“金银钿荘唐大刀”,年代约在奈良时代末期。在这把唐大刀的刀鞘上可看见金色纹饰,称作“末金镂”。“末金镂”一词出自《东大寺献物帐》(日文:东大寺献物帐):“鞘上末金镂作。”末金镂与后来的研出莳绘相似,且比“莳绘”一词早出现,被认为是日本莳绘的前身。

在平安时代,由于金银粉的精制技术尚未成熟,此时流行的莳绘技法为“研出莳绘”。先前介绍的“金银钿荘唐大刀”也属于研出莳绘的一种。研出莳绘的作法为,先涂上一层漆,撒上金粉后,整片绘画区域再涂一层漆,最后用木炭慢慢磨平表面显露出金粉层。


平安时代末期,随着金银粉制作技术的进步,出现“平莳绘”的技法。平莳绘的作法与研出莳绘相似。差别在于平莳绘撒上金粉后,只在纹饰部分上第二层漆,最后将表面磨平。安土桃山时代的高台寺的纹饰即以平莳绘为主。

镰仓时代出现“高莳绘”技法。高莳绘为在纹样部分涂抹较厚的漆,使之凸起,有立体感。相较于其他莳绘技法,高莳绘的横切面比较“高”。

室町时代将“研出莳绘”与“高莳绘”融合,发展出“肉合莳绘”。除了涂抹较厚的漆外,也使用木炭研磨。然而与研出莳绘不同的是,肉合莳绘保留部分漆层,让表面看起来较为光滑。

江户时代是日本莳绘的全盛时期,出现许多有名的莳绘师,如尾形光琳、小川破笠等。在江户时代中期还出现与庶民文化为题材的“元禄文化”。

明治维新以后,莳绘沉寂了一段时间。后来日本国粹逐渐受到重视,美术学校相继成立,因而留住了莳绘这项传统。

此为元禄文化的作品。描绘日本文学作品《伊势物语》第9段中的“八桥”场景。江户时期,尾形光琳,《八桥莳绘螺钿砚箱》,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有《源氏物语》、《伊势物语》、和歌等。

和歌的诗句散落在盖子上。江户时期,本阿弥光悦作,《舟桥莳绘砚箱》(日文:舟桥莳絵砚箱),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竹:比喻君子高风亮节。

松:日本比喻为神居住的树。

茑:茑会攀附在其他植物或建筑物上,在日本被比喻为依偎的意思。

铁线:铁线的茎细长坚韧,因此被称作铁线。常最为装饰植物。桃山时代的服饰或器物即可见铁线纹饰。

梅:象征高贵脱俗的气节。平安时代的日本文学家菅原道真喜爱梅花,之后梅花便被广为喜爱

樱:日本的国花。约在平安时代时被广为喜爱。

橘:象征长生不老。日本贵族姓氏之一“橘氏”,其家纹即为橘纹。

菊:象征长生不老。菊为日本皇室常见的家徽。

春兰:春天开花,比喻芳洁美好。

红叶:枫叶在日本称为红叶。常作为秋景的代表。

唐草:唐草是在中国唐朝时传来日本,在日本奈良时代十分流行。在日本有繁荣茂盛、长久的比喻。

萩:萩生长在水边。自平安时代以来就不断地作为装饰纹样的题材。

土笔:早春时地下茎冒出地面,其嫩芽的形状像是毛笔,因而称为土笔。常被纹饰化,作为春景。

蒲公英:蒲公英春天生长,春景之一。

藤:常作为家纹,如平安时代的藤原氏即以藤纹为代表。

瓢:瓢为对半的葫芦。葫芦多子,被喻为繁茂之意。

龙凤:龙凤图案是从中国传到日本,后成为天皇的图案。象征永生不死。

龟、鹤:龟万年、鹤千年,两者都象征长生不老,是受到中国蓬莱神仙思想的影响。

千鸟:千鸟指的是成群的鸟。

海松贝:海松为海藻,海藻依附在贝上,因而称为“海松贝”。海松贝象征海洋,是桃山时代出现的莳绘图样。

蜻蜓:在水草处飞翔。

蝴蝶:蝶与“耋”同音,代表长寿的意思。

日本在中国唐代曾多次派遣唐使与中国交流,因此在奈良时代的漆器时常具有唐代风格。然而在平安时代时,桓武天皇为了弱化寺院的影响力,以“密宗”为新佛教取代奈良时期的旧佛教。此时有关佛教题材的漆器也逐渐发展出日本的独特样式。佛教在漆器莳绘中的题材有法华经(亦称妙法莲华经)、莲花等。密宗的莳绘题材有日轮、月轮等。

片轮车:据说描绘的是安平时代的日本人为了防止车轮干燥破裂,而将车轮浸泡在水中的情景。

雪轮:雪花片。桃山时代的服饰已经有雪轮纹的出现。

扇:扇常见于日本传统舞蹈、茶道、香道等。桃山时代开始流行将扇面的图案装饰在器具上。

山水:镰仓时代受到宋朝山水与禅宗佛教的影响,山水水墨画流行,追求与世隔绝的意境。此外也将山水画转化为莳绘的纹饰,装饰于工艺品上。

家纹:家族的徽章纹饰。日本的家纹据说有上万种。有些家纹是为了纪念祖先,有些则是宗教信仰等。

片轮车。12世纪平安时代,佚名,《片轮车莳绘螺钿手箱》(日文:片轮车莳絵螺钿手箱),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16世纪,欧洲各国纷纷来亚洲贸易及传教。欧洲人受到日本莳绘技艺的吸引,从日本订制了以莳绘装饰的神龛、圣饼箱、放置圣经的书架与西方外形的洋柜;这些漆器大多是黑色漆底,以平莳绘及螺钿的技法做出精致的图样。当时的日本人称欧洲人为“南蛮”,于是这些特别为欧洲人订做并且外销给欧洲人的漆器,便称之为“南蛮漆器”。

17世纪,日本实施锁国政策,这时荷兰人成为独占日本贸易的国家。此时销往荷兰的漆器螺钿的用量减少,平莳绘与高莳绘的用量增加,常见大面积的风景绘图,这种新的风格被称之为“红毛漆器”。不少莳绘家俱、用品,亦结合了当时西方流行的巴洛克与洛可可样式,成为中西并蓄下的产物。

日本漆器艺术曾受到中国唐朝与宋朝的影响,如唐朝的唐草、宋朝的山水画等。然而在明朝的相关古籍却有记载中国人反过来学习日本的泥金画(莳绘)。如明朝黄大成著《髹饰录》 “至天顺年间西塘又有杨埙父子习髹日本遂以杨倭漆著名”、明朝慎蒙着《皇明文则》:“宣德年间尝遣人至倭国,传泥金画漆之法以归,杨埙遂习之。”、明朝高濂著《遵生八笺》:“漆器惟倭称最,而胎胚式制亦佳。......有高二尺香几,面以金银蜔嵌《昭君图》,精甚。种种器具,据所见者言之,不能悉数。而倭人之制漆器,工巧至精极矣。”明朝除了遣人至日本学习莳绘技术,其技术的精细程度也受到明朝人的称赞。以莳绘装饰的家俱、文具、香具与古玩收藏盒颇受明代文人喜爱;清代亦延续明代之使用方式,将日本的手箱改造成可供玩赏的多宝格、以印笼收纳小型玉器,是中日文化交流下莳绘的新诠释。

1916年日治时期山中公来台设立“山中工艺美术漆器制作所”。其所出产的漆器图案,主要描绘台湾当地的庶民生活。色彩明亮且鲜艳,发展出台湾独特的漆器艺术,有“蓬莱涂”的称号。山中公的学徒们除了有彩漆的作品外,也有有关莳绘的作品。如王清霜的《月下美人(2008)》,是一件高莳绘作品。


相关

  • 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肺部支气管(中至大的大小之呼吸道)的发炎。症状包括咳痰、喘鸣、呼吸急促及胸口不适。支气管炎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支气管炎的咳嗽症状一般持续三周,逾九成是病毒
  •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为现存最早的传统中华医学著作,对于后世中医学的理论与实务有深远影响。此书相传是黄帝与岐伯、雷公、伯高、俞跗、少师、鬼臾区、少俞等多位大臣讨论医学的记述
  • 终止子终止子(英语:Terminator)是一段位于基因或操纵组末端的DNA片段,可中断转录作用。真核生物拥有两种类型的终止子,包括:终止为RNA(核糖核酸)转录的一部分。在真核生物中,对于释放从转录
  • 程序设计方法学程序设计方法学是讨论程序的性质以及程序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和构造程序的过程的学问,是研究关于问题的分析,环境的模拟,概念的获取,需求定义的描述,以及把这种描述
  • span style=color:black;地理分区/span日本地理区划描述了日本国内基于历史人文与自然地理等因素所划分成的地方或地区概念。对于非日本当地的居民来说,一般较为熟悉的是根据地理上的概念,将日本分为日本列岛的四个
  • COsub2/sub二氧化碳(IUPAC名:carbon dioxide,分子式:CO2)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空气中有微量的二氧化碳,约占0.04%。二氧化碳略溶于水中,形成碳酸
  • 第二十二条修正案宪法正文I ∙ II ∙ III ∙ IV ∙ V ∙ VI ∙ VII其它修正案 XI ∙ XII ∙ XIII ∙ XIV ∙ XV XVI ∙ XVII ∙ XVIII ∙ XIX ∙ XX XXI ∙ XXII ∙ XXIII ∙
  • 拉马尔·奥多姆拉马尔·约瑟夫·奥多姆(英语:Lamar Joseph Odom,1979年11月6日-)为美国NBA的职业篮球运动员,目前虽未发表退役声明,但因吸毒、嫖妓事件影响,亦非现役球员,场上位置司职小前锋和大前
  • 陈爌陈爌,字公朗,河南孟津人。清初政治人物。陈爌为顺治三年丙戌科(1646年)二甲第二名进士,此科亦为清代首次开科。他随即被选为庶吉士,散馆授编修,顺治五年,任浙江乡试考试官。顺治九年
  • 猫咪经济学猫咪经济学(日语:ネコノミクス)是日本民间模仿“安倍经济学”(アベノミクス)创造的新词及流行语,用于代指平成时代出现的猫热潮(日语:ブーム)。2015年左右开始使用。2010年代,日本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