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那日本府

✍ dations ◷ 2025-10-04 14:59:29 #古坟时代,飞鸟时代,朝鲜三国时代,朝鲜半岛历史,日本历史,日朝关系史,历史争议

任那日本府或任那之倭宰是古代日本大和王权(倭国)在朝鲜半岛南部任那可能曾设置的统治机构。

任那日本府被视为皇国史观、殖民史观,常年受到韩朝抨击。旧日本政府就以任那日本府为征韩论、日韩并合的依据,在朝鲜半岛实施殖民统治。1960年代后,任那日本府开始受到否定,南北朝鲜学者也视任那日本府为夸大失实的宣传。2010年第二期韩日历史共同研究委员会报告上韩国委员金泰植的论文表示可以否定倭国“武力征服”加耶建立任那日本府的理论,韩日历史共同研究报告书中,韩方认为,虽然六世纪任那置于倭人支配范围,但“任那日本府”非当时用语,建议改称为“安罗倭臣馆”。日方认为,“任那日本府”在日本书纪以“在安罗诸倭臣”表现,故韩方建议不使用“任那日本府”可以接受,但重申当地倭人由倭人统治,非置于任何朝鲜半岛政权之下。

在日本书纪等日本史书及中国与朝鲜的记录(如广开土王碑、《宋书·倭国传》)中,纪载着倭国在朝鲜半岛有一定的影响力。近现代的日本学者末松保和等人在《任那兴亡史》中,也记录新罗与百济附属于倭国。

中国学界如朝鲜族学者全昌淑认为广开土王碑文不符合历史背景,且过于夸张。北朝鲜学者金锡亨则就广开土王碑文提出“分国说”(分国论),否定大和在朝鲜的统治,反过来认定是朝鲜人在日本“分国”的统治机构。韩国学者李进熙提出“改作说”,认为广开土王碑文曾遭窜改。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徐建新2006年论文中提出1881年的拓本后,“改作说”已被学界否定。

朝鲜半岛开始发现日本列岛独特的墓制“前方后圆坟”,旧新罗、百济、伽倻地域亦大量出土日本产的翡翠制勾玉(旧高句丽地域少有发现),因此等诸因素的存在,近年出现若干承认伽倻地域倭人的集中居住或倭国影响力的说法论断。此类研究成果说明了与大和朝廷存在紧密关联的某种集团(大和朝廷派遣的官吏与军人或臣服于大和朝廷的当地豪族等)在伽倻地域存在一定的军事影响力及特殊经济权利等,然而此等倭系豪族与日本府的关系究竟如何,现存有不同说法,亦有意见对是否存在民政统治组织表示怀疑。

“任那日本府”的名称是后世“日本”国号出现之后的称谓,当时的名称为“倭府”。

二战之前,日本关于伽倻地域的研究把对于朝鲜半岛的吞并政策正当化,认为神功皇后(实际状况尚不明)的三韩征伐后,当地成为倭王的直辖地。当时认为百济在受高句丽与新罗入侵时,曾向大和王权求援。而六世纪中期,任那为新罗吞并,日本府灭亡。

战后,否定日本统治机构存在的说法开始出现,韩国学者朴天秀亦认为日本书纪等记录大和王权对任那的直接统治过于夸张。

井上秀雄提出倭为伽倻地域部族联盟的名称,与大和王权并无直接关系的说法。吉田晶认为日本府实质是倭国为引入半岛的先进技术文化而设置的会议,包含倭国派遣的官卿与任那(伽倻)当地的王族与豪族等。坂元义种等人认为五世纪倭王武被中华王朝授予统领新罗、任那、加罗等诸国军事的官爵,故日本府的作用为军事机关。其他有倭国使者说、伽倻对倭外交机关等诸说法。

依上述,根据近年发现的前方后圆坟与翡翠制勾玉等考古资料,研究者提出了倭人在部分区域集中居住的论说。近年的研究不仅讨论倭人等是否存在军事影响力与特殊经济权益,亦开始探讨当时组织的实际状况。在韩国考古学者中,亦出现批判本国民族主义者学说的研究者。

相关

  • 分体词分体关系(英语:Meronymy)是一种语义关联。如果 A 是 B 的一部分,或 A 是 B 集合的成员,则称 A 是 B 的分体词,B 是 A 的整体词。例如,“手指”是“手”的分体词,“轮胎”是“汽车”
  • 语法化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也称文法化、虚化,通常指实在语义转化为非实在语义,实词转化为表语法功能的成分的过程或现象。语法化可以定义为词的实在语义转化为非实在语义,并且该
  • 印巴分治印巴分治(英语:Partition of India;印地语:भारत का विभाजन,Bhārat kā Vibhājan 或 हिंदुस्तान का बटवारा,Hindustān kā Batwārā;印度斯坦语:
  • 骆马美洲驼族(学名:Lamini)是骆驼科骆驼亚科的一族,也称为无峰驼或骆马,包括原产于美洲大陆——尤其是南美洲的几种骆驼科动物,共两属四种。它们之间大多可以杂交。它们的中文译名比较
  • 毛豆毛豆,即未成熟且呈青绿色,作为蔬菜食用的大豆,即全株的鲜荚80%达饱满时,此时豆荚呈绿色带有茸毛,故名为“毛豆”,又称“菜用大豆”,日本称为“枝豆”,英文名有“vegetable soybean、
  • 卢迪亚纳बाप तहसील घंटियाली city卢迪亚纳(旁遮普语:ਲੁਧਿਆਣਾ)为印度旁遮普邦最大的城市,总人口1,395,053人(2001年),卢迪亚纳县(旁遮普语:ਲੁਧਿਆਣਾ ਜ਼ਿਲ੍
  • 吠檀多吠檀多(梵语:वेदान्त,转写:Védānta,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
  • 飓风安娜飓风安娜(英语:Hurricane Ana)是2014年继8月的伊塞莱后,第二个威胁美国夏威夷州并直接侵袭该地的热带气旋,同时也是2014年太平洋飓风季的第21个命名的风暴和第15个飓风。安娜由10
  • 鲁伊兹·布劳威尔鲁伊兹·艾格博特斯·杨·布劳威尔(Luitzen Egbertus Jan Brouwer,多写作L. E. J. Brouwer)(1881年2月27日-1966年12月2日)是一位荷兰数学家和哲学家。他是数学直觉主义流派的
  •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克拉斯诺谢科夫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克拉斯诺谢科夫(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Краснощёков,1880年10月10日-1937年11月26日),苏联政治家,苏联卫星国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