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作战

✍ dations ◷ 2025-11-15 05:16:39 #太空作战

太空战争指将太空作为战场的想定情况,因为人类史上至今未发生实质太空战争。

冷战后期,洲际弹道导弹成为美苏间核威慑的主力,反导弹系统的需求日益迫切,首次提出了在外太空拦截敌方的洲际导弹和航天器,其技术设想包括高能定向武器(如微波、激光、高能粒子束、电磁动能武器等)。

冷战结束后,太空资产渐渐成为许多大国的重要设施,人造卫星的侦查和卫星定位功能对资讯化战场时代重要性无可比拟,从军队调动到精准武器导引都需要太空设施,甚至有太空武器的研发问世;可以在轨道上击落导弹和飞机,然而由于军事保密性,目前多数平民对于太空武器到底发展(甚至布署)到何程度依然有大量未可知讯息。

因此攻击太空设施对于战争中的优势有巨大重要性,因而也衍生出如何防御太空设施的技术,若能瘫痪敌军的太空能力同时自己却保有太空能力无疑具有重大战场优势,这也是太空战争的想定基础。

攻地卫星的概念几乎于人造卫星发明的时期就同步出现,也就是利用卫星上发射的武器攻击地面、地下,可能是种能量束或是实体弹,前苏联曾经出现在太空部属核弹发射台的概念,实为一大型卫星载台,上面预载多枚核弹可以对地发射,可以大幅压低敌方反应时间,某种程度也能反制美国星际大战计划,因为少了导弹发射的上升段和中间段的时间,直接在目标上空往下打击,大幅减少被拦截的几率。此种卫星的实体弹型在技术上没有不可行性,但是没有公开资料表明是否有类似装置已经被制造甚至布署。

反导弹卫星最著名的事件为美国星战计划,美国总统雷根在冷战后期(1983年3月23日)的一次著名演说。其核心内容是:以各种手段攻击敌方的外太空的洲际战略导弹和外太空太空飞行器,以防止敌对国家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核打击。其技术手段包括在外太空和地面部署高能定向武器(如微波、镭射、高能粒子束、电磁动能武器等)或常规打击武器。

这种太空武器的概念为从太空侦测弹道导弹上升发射的火焰以识别,之后动用一具或多具的卫星网试图消灭该导弹,方法可能发射某种能量束或是实体弹,然而此种武器的概念若是得到增强不排除有直接攻击地面的能力,然而根据美国星战计划结论,这种构想因为技术和成本问题太大,至今没有成功的装置被制造出来。

反卫星导弹是使用导弹攻击环绕地球轨道的人造卫星武器系统。导弹可以由地面或者是水面的发射平台发射,或者是由航空或者是太空飞行器在运到较高的高度之后发射。反卫星导弹针对的是军用卫星,尤其是在低轨道上的侦查,电子情报搜集以及海洋侦测卫星等等。

目前在环绕地球轨道中部署反卫星武器的行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公开或是正面承认,然而包括美国与俄罗斯等有能力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都可能掌握相关的技术或者是系统。目前已证实曾成功以导弹摧毁人造卫星实验的国家包括前苏联、美国和中国。

公开讯息中已知最早此类武器概念实现出现在美国1979年渥特(Vought)公司获得一份研发空载反卫星导弹的合约,渥特公司利用SRAM-A导弹的推进段作为第一段与Altair III火箭作为第二段,加上红外线寻标器以及撞击弹头,共同组成ASM-135A反卫星导弹,1985年以F-15试射进入太空击落卫星。之后的重大事件为2007年中国反卫星导弹测试,在该试验中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一枚开拓者1号系列火箭携带动能弹头,以反方向8公里/秒的速度,击毁了轨道高度865公里卫星。

与反卫星导弹类似概念,但是将发射物换成激光束,击中卫星使其烧毁或损坏。

1975年10月18日,美国在印度洋上空647预警卫星的红外探测器受到来自苏联西部的强红外闪光的干扰,不能正常工作。1975年10月18日,在莫斯科以南50公里处,苏联连续5次用氟化氢激光器照射了两颗飞临西伯利亚上空用以监视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的美国早期预警卫星,使其红外传感器失效达4小时之久。 由此推断前苏联可能已经拥有接近实战部属的反卫星激光,也从而推断其他国家也有类似武器的可能性非常高,该种武器只需布署在地面隐蔽位置就能使用,成本效益非常高,技术难点则是激光必须穿越大气层打向太空,能量衰减问题和目标侦测瞄准问题是科技难点。

反卫星卫星为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已经出现的概念。又称自杀卫星,备有常规弹头或核弹,目前需要发展"自动寻的"或甚至"发射后不用管"的寻找的相关科技。

在美国雷根时代主导的战略防御倡议时代中, 1986年中国解放军出版的《现代军事科技基础知识》指出,“反卫星卫星尽管已处于实用阶段,但仍有不完善之处,并总结当时苏联及美国的相关能力为:苏联在反卫星卫星“略占优势”,而美国则在反卫星导弹“明显领先”。

反卫星卫星的反卫星手段主要有:

相关

  • 澳洲茄碱澳洲茄碱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是澳洲茄胺(英语:solasodine)的糖苷。澳洲茄碱会在出现在茄科植物中。澳洲茄边碱也是一种不成功的抗癌用药Coramsine(英语:Coramsine)中的成分之一,另
  • 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是一项由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主办的公路自行车大赛。其比赛在中国境内举行。首届比赛于2010年举办,比赛通常于每年的八、九月举行,比赛起点位于西安,终点
  •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英语: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阐明,孤立系统的总能量 E {\displaystyle E} 保持不变。如果一个系统处于孤立
  • 海林檎纲海林檎(cystoids)是已灭绝的一类棘皮动物,是棘皮动物中骨骼组织最简单的一纲。形状为球形,与苹果类似,故名(林檎为苹果的古称)。它们和海百合有惊人的相似处,都是利用茎节附着在基底
  • 罗霄山脉罗霄山脉是万洋山、诸广山和武功山的统称,这些东北至西南走向次级山脉构成罗霄山脉,是湖南和江西两省的自然界线。主要山峰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其中著名的山峰有八面山,井冈山
  • 姜哲焕姜哲焕(韩语:강철환,1968年-),朝鲜出逃者。年少时曾被朝鲜当局关押于耀德集中营达10年,在获释后前往中国,并辗转飞住韩国。他曾与法国作家李古乐(法语:Pierre Rigoulot)合撰《平壤水族
  • 思杰系统思杰系统公司(Citrix Systems, Inc.)是一家软件和云端运算的科技公司。它的跨国业绩包括提供服务器、软件及桌面虚拟化、网络连结、以及软件即服务(SaaS)等产品。成立于1989年,目
  • 春咲和津实春咲和津实(日语:春咲あずみ、はるさき あずみ,1986年7月8日-),日本的AV女优。出身于日本东京都。爱好:游泳,专长:卡拉OK
  • 眨眼182眨眼182(英语:Blink-182)出身于美国是加利福尼亚州的摇滚三重唱乐队,擅长玩流行朋克及朋克摇滚。该乐队于1992年由主音暨吉他手Tom DeLonge、低音Mark Hoppus成立,很快就找到鼓手Scott Raynor加入。在1993年,21岁的Mark Hoppus(贝斯手)从家乡的一所大学退学后来到加州的圣迭哥找工作。不久,他结识了一位喜欢朋克音乐、酷爱滑板的18岁高中生Tom DeLonge(吉他手),两人一见如故,并决定组建一支乐队。Tom很快叫上了自己的同学Scott Raynor
  • 毛阿敏毛阿敏(1963年3月1日-),生于上海,是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中国流行乐坛天后级女歌手,代表作有《渴望》、《思念》、《绿叶对根的情意》等。伯乐是侯耀文,恩师为谷建芬。1985年发行个人首张专辑《滚热的咖啡》而正式出道。1986年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并获得专业组通俗唱法比赛第三名。1987年在南斯拉夫国际音乐节上以一首《绿叶对根的情意》获演唱表演三等奖,是首位在国际流行歌曲大赛中获奖的中国流行歌手。1988年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演唱《思念》红遍全中国;1991年演唱电视剧《渴望》同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