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一世 (保加利亚)

✍ dations ◷ 2025-02-23 22:49:58 #1857年出生,1893年逝世,总督,末代帝王,保加利亚君主

亚历山大一世(保加利亚语:Александър I,1857年4月5日-1893年11月17日),全名是巴滕堡的亚历山大·约瑟夫(Александър Йозеф Батенберг),保加利亚大公,1857年4月5日生于德国巴滕贝格王室家族(英语:Battenberg family)。1879年4月29日到1886年9月7日在位。

亚历山大一世是他父亲黑森大公亚历山大及母亲波兰女伯爵(后为巴滕贝格女伯爵)尤利娅·特蕾莎·冯·豪克(英语:Julia, Princess of Battenberg)的次子。1858年,年仅一岁的亚历山大于被封为巴滕贝格亲王。青年时代年的亚历山大曾在在普鲁士军队服役,1877年开始在俄军中服役,时值第十次俄土战争,亚历山大参加了战争。战后,1878年夏召于德国开了柏林会议,保加利亚与塞尔维亚一道获得自治权,但仍然由土耳其统治,保加利亚被一分为三:北部的保加利亚公国、南部的东鲁米利亚和马其顿。根据柏林会议创建的保加利亚第一次国民议会推荐,他于1879年4月被任命为首任大公,是为亚历山大一世。

19世纪末巴尔干半岛政治形势波谲云诡,各方势力犬牙交错,民族主义空前高涨,亚历山大上台后努力控制局势,掌控政局后不再掩饰其反俄理念,公开的站在了保守党一边。为了应对俄国方面的影响,于1881年5月发动政变推翻自由主义政府;并废除了1879年的《特维尔诺沃宪法(英语:Tarnovo Constitution)》基于院制立宪君主制原则承认的人权自由,并解散了自由党占据主导地位的国民议会,实行独裁统治,织了保守党政府。但这导致他与自由主义者矛盾加剧,与此同时,亚历山大开始谋求英国的支持,并欢迎德奥势力进入本国。保守党上台,一开始就公然践踏了宪法,自由党人通过舆论,组织示威活动,两党斗争的十分激烈。

1883年,亚历山大与反对派自由主义者签订协定,决定恢复《特维尔诺沃宪法(英语:Tarnovo Constitution)》,成立联合政府,这些导致使俄保关系开始冷淡。1885年9月,在合并保加利亚的鲁梅利亚自治省时,两国关系又进一步趋向复杂化。

1886年政治危机激化,俄国人打算罢黜巴腾贝格,换上亲俄人士。不过英国和奥匈等西方列强为了削弱俄国在巴尔干的影响力,选择了支持巴滕贝格。保加利亚的亲俄派和反俄派争执不下。亲俄派向俄国求助,1886年 8月21日,依靠俄国支持的一部分保加利亚军官废黜了亚历山大大公。此举引起保加利亚举国不满,部分军政界人士发动反政变,敦促亚历山大大公复位。沙皇政府反对,扬言要占领保加利亚。9月7日,亚历山大大公被迫正式宣告退位出走。1887年7月7日,萨克森—科堡-哥达公爵恩斯特一世的侄孙,斐迪南的亲王,被选为保加利亚的摄政王,开启了保加利亚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由此,亚历山大再也没回到他的王位上去。

1893年11月17日,亚历山大在奥地利格拉茨去世。

亚历山大是路易二世之孙、黑森大公亚历山大与波兰女伯爵(后为巴滕贝格女伯爵)尤利娅·特蕾莎·冯·豪克次子、米尔福德·黑文侯爵路易·亚历山大之弟,俄国亚历山大二世皇后玛丽之外甥。

相关

  • 遗传重组遗传重组(genetic recombination;亦称基因重组(genetic reshuffling))在遗传学上的重组、是指DNA片段断裂并且转移位置的现象。发生在减数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结合。
  • Sg5f14 6d4 7s2(预测)2, 8, 18, 32, 32, 12, 2 (预测)第一:757.4(估值) kJ·mol−1 第二:1732.9(估值) kJ·mol−1 第三:2483.5(估值) kJ·mol−1 (主条目:
  • 澳大利亚英语澳大利亚英语(英语:Australian English,缩写:AusE、AuE、AusEng、en-AU)指生活在澳大利亚的人所使用的英语,其口音独特,跟英国英语及美国英语有许多不同,相对地接近新西兰英语。尽管
  • 卡尔·本茨卡尔·弗里德利希·本茨(德语:Karl Friedrich Benz,1844年11月25日-1929年4月4日),德国机械工程师和企业家,他是本茨汽车的创始人,1886年他设计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能实际应用的内
  • 日内瓦第四公约《日内瓦(四)公约》(法语:Les quatre Conventions de Genève) 包括1949年8月12日在日内瓦重新缔结的四部基本的国际人道法,为国际法中的人道主义定下了标准。它们主要有关战争
  • 松田康博松田康博(1965年11月-),日本政治学家,庆应义塾大学法学博士。出生于北海道,曾任防卫省(及其前身防卫厅)防卫研究所主任研究官,现任东京大学教授。研究领域为亚洲政治外交史、东亚国际
  • 11-β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HSD-11β或11β-HSD)是一类催化惰性十一酮产物(可的松)转化为活性的皮质醇或其逆反应的酶,从而调节糖皮质激素进入类固醇受体的途径:因此,这种酶的两种底物
  • 丹尼尔·D·汤普金斯丹尼尔·D·汤普金斯(Daniel D. Tompkins,1774年6月21日-1825年6月11日),美国实业家、记者、政治家,民主共和党成员,曾任纽约州州长(1807年-1817年)和美国副总统(1817年-1825年)。
  • 戒体戒体,佛教术语,即戒之体、戒之根本、戒的本质,是在接受佛教戒律(受戒)之后,在心理上出现的一种持续、强制的效力,能够阻止一个人做出违犯戒律之事。这个学说最早出现于部派佛教时期
  • 长项栈桥站长项栈桥站(朝鲜语:장항잔교역/長項棧橋驛  */?)曾为韩国铁路长项货物线上的一个车站,位于忠清南道舒川郡长项邑,已于1938年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