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发电厂

✍ dations ◷ 2025-02-24 17:21:38 #龟山发电厂

龟山发电厂,又称为龟山发电所或龟山水力发电所,位于台湾新北市新店区南势溪与北势溪汇流处,邻近翡翠水库与桂山发电厂,是台湾第一座水力发电厂,也是台湾进入电力时代的重要史证。

1902年,日本人土仓龙治郎(日语:土倉龍治郎)向台湾总督府提出于龟山开发水力发电之计划,成立“台北电气株式会社”。1903年11月改为官营,并另成立“台北电气作业所”,同年开始建造。1904年底,龟山发电所的土木工程与室内输电线路完工,1905年7月工程正式完工,并架设龟山至台北间电压11kV、长16.5公里的输电线路,送至古亭变电所降压为100V后送进台北的用户端。1905年8月17日,台北三市街(台北城、大稻埕、艋舺)开始试送电,9月11日渐增加点灯,10月15日三市街皆大放光明,台北成为台湾第一个有电灯的城市。1913年为了避免水患而改建,加高地基并强化结构。1943年龟山发电所撤废停止运转,由1939年兴工、1941年竣工之“新龟山发电所”(今桂山发电厂桂山机组)正式取代龟山发电所,而龟山发电所3部发电机组拆除后,其中2号机移至台东大南发电所(今东兴发电厂)继续运转发电。1961年电厂建筑登记为台湾电力公司,1968年台电以无业务需求标售发电所后,目前由私人取得所有权。2006年,经台北县文史学会争取,登录为台北县历史建筑(今为新北市历史建筑)。

龟山发电厂采用川流式发电,自今龟山里栗子园处筑坝取南势溪水,凿四段隧道,以明渠暗渠接续共2.5公里水路,输水至电厂后方前池接压力钢管,再利用落差能量带动电厂内水轮机发电,并经尾水道排入新店溪。压力钢管直径1.4米,由原本的二支增为三支供水轮机使用,另有一支直径0.48米的压力钢管供励磁机水车用,最大引水量为每秒6.954立方米,有效落差14.85米。水轮机组为横轴二轮(单流)前口双子法兰西斯式水车,发电机为三相交流,出力250kVA。原装置二部机组,1907年再增设一部机组,原装置容量为600kW,1930年扩充为750kW(0.75MW)。电厂主建筑物的屋顶山墙有台湾电力株式会社之正倒三角形“台”字标志及电光纹路,其中“台”字代表台北电气作业所,而电纹则是山墙上左右两个曲折的斜边,象征闪电。拦水坝则为台湾首座钢筋混凝土构造物。

2012年3月14日傍晚时分,龟山水力发电所由于厂房老旧,屋顶桁架锈蚀严重,不堪近百年的负荷突然倒塌,现场散落一块块砖墙,仅剩垫高地基的基座墙。

象征电力的闪电屋檐结构,以及台北电气株式会社的社徽

大正十三年(1924年)八月五日午后七时,新店溪因雨造成水势暴涨,当时壁面上留下淹水的纪录线

屋顶铁制桁架,年久失修严重斑驳

2014年龟山水力发电厂现况

相关

  • 孢印孢子印是辨别蘑菇孢子颜色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它能在缺乏显微镜观察或化学染色的情况下对蘑菇进行初步鉴定。孢子印由菌褶或菌管中的孢子散落沉积而成。制作孢子印时将菌柄
  • 山茶山茶属(学名:Camellia),或称茶属,是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科的一大属。品种约有150种。主要分布中国的长江以南至云南及越南一带的地区,在东亚与东南亚地区也有分布。其中的茶树产茶叶,
  • 滨鼠科滨鼠科(学名:Bathyergidae)是啮齿目下的一科,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各地。非常适应地下生活,门齿大而突出在嘴唇之前,可作为挖洞的辅助工具,身体圆柱形,四肢和为均短,视力退化,没
  • 李耀滋李耀滋(Yao Tzu Li,1914年-2011年8月14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工程师,是一位流体力学专家。1934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电机工程系。1937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特
  • 博利吉 (阿拉巴马州)博利吉(英文:Boligee),是美国阿拉巴马州下属的一座城市。面积约为3.95平方英里(约合 10.23平方公里)。根据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该市有人口328人,人口密度为83.04/平方英里(约合32.06/
  • 第42届日本众议院议员总选举第42届日本众议院议员总选举于2000年6月25日举行。在这次选举中,执政自民党虽然丢失了不少议席,但是在选前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稳定多数,森喜朗政权得以延续。这次选举的
  • 瓦西里·多库切夫瓦西里·多库切夫(俄语:Васи́ли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Докуча́ев 1846年3月1日-1903年11月8日)俄罗斯地质学家和地理学家,现代土壤科学奠基人,毕业与圣彼得
  • 斐迪南·马利亚 (巴伐利亚选侯)斐迪南·马利亚(德语:Ferdinand Maria,1636年10月31日-1679年5月26日),巴伐利亚选侯,1651年至1679年在位。1650年,斐迪南·马利亚和萨伏依公爵卡洛·埃马努埃莱二世的妹妹恩里切塔·
  • 秦蕴珊秦蕴珊(1933年6月1日-2015年11月22日),中国海洋地质学家。出生于辽宁沈阳,籍贯山东莱州。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曾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理事长。中国共产党党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15年11月22日15时23分在青岛逝世。
  • 胡桃钳虫属胡桃钳虫属(学名:)是放射齿目下已灭绝的一属,曾在寒武纪中期存在于美国、加拿大。胡桃钳虫属最明显的特征是其14个分节的前附肢,外形类似胡桃夹子。它化石最早见于伯吉斯页岩,由Allison C. Daley和Graham E. Budd在 2010年描述,模式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