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

✍ dations ◷ 2025-02-23 20:09:11 #黄连
黄连(学名:Coptis chinensis),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冷凉、湿润之处,属毛莨科黄连属。黄连也是一种常用中药,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便有记载,因其根茎呈连珠状而色黄,所以称之为“黄连”。其味入口极苦,有俗语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别名王连、支连。为毛莨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和云南黄连 (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其他替代品种还有峨眉黄连(Coptis omeiensis (Chen) C. Y. Cheng)、五裂黄连(Coptis quinquesecta)等。黄连一般分布在1200~1800m的高山区,需要温度低、空气湿度大的自然环境。怕高温和干旱。不能经受强烈的阳光,喜弱光,因此需要遮荫。根浅,分布于5~10cm的土层,适宜表土疏松肥沃,有丰富的腐殖质,土层深厚的土壤,pH5.5~6.5,为微酸性。味连,药材多数聚集成簇,常常弯曲,形如鸡爪,习称“鸡爪连”,其单枝根茎长3-6厘米,直径0.3-0.8厘米。表面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有须根及须根 残基。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其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时中空。气微,味极其苦。主产中国重庆、四川、湖北、贵州、陕西等地。其中石柱黄连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产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雅连,药材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形如“蚕状”,微弯曲,长4-8厘米,直径0.5-1厘米,“过桥”较长,1-3厘米。顶端有少数残基。以身干,粗壮,无须根,形如蚕者为佳品。主产于中国四川省。云连,药材弯曲呈钩状,形如“蝎尾”,多为单枝,较细小。长约2-5厘米,直径1.5-4厘米,节间密。以干燥、条细、节多、须根少,色黄者为佳品。主产于中国云南省。将鲜黄连直接置于炕房内炕干。当炕至黄连一折就断时,趁热放入槽笼内来回撞击,撞去附着的泥沙、须根及叶柄,即成干黄连。在中国唐代有炒法。中国宋代有酒炒、姜炒、蜜制、米泔制、麸炒、制炭、吴茱萸制、巴豆制等炮制方法。中国元代增加了土炒、童便制等法。中国明、清以后又增加了醋制、盐制、乳制、黄土姜酒蜜制、胆汁制,酒萸制等方法。并对其炮制目的有较多阐述,如:黄连入手少阴心经,为治火之主药,治本脏之火,则生用之,治肝胆之实火,则以猪胆汁浸炒,治肝胆之虚火,则以醋浸炒,治上焦之火,则以酒炒,治中焦之火,则以姜汁炒,治下焦之火,则以盐水或朴硝研细调水和炒,治气分湿热之火,则以茱萸汤浸炒,治血分块中伏火,则以干漆末调水炒,治食积之火,则以黄土研细调水和炒。现行,有酒洗、酒拌、姜汁拌、吴茱萸拌、酒炒、醋炒、盐水炒等炮制方法。炮制方法为:净制除去杂质。润透后切薄片,晾干,或用时捣碎。姜制黄连缓和其过于苦寒之性,并增强其止呕作用,以治胃热呕吐为主。如用于治湿热中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吴萸制黄连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如用于治湿热郁滞肝胆,嘈杂吞酸;治积滞内阻,生湿蕴热,胸脘痞满,泄泻或下痢。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 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阴,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在台湾有案例指出有些不肖业者在市面上贩售具有消除痘症及降火解热功效的黄莲浓缩药丸(汤),多半是由C3聚合型次级黄莲素混装。副作用有加快代谢腹痛等征兆,甲状腺素分泌过多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副作用。小檗碱,孕妇服用可导致新生儿溶血症,儿童服用可引起急性溶血、严重黄疸。丹砂 · 云母 · 玉泉 · 石钟乳 · 涅石 · 消石 · 芒硝 · 滑石 · 胆矾 · 空青 · 曾青 · 禹余粮 · 太一余粮 · 白石英 · 紫石英 · 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 · 白青 · 扁青 · 昌蒲 · 菊花 · 人参 · 天门冬 · 甘草 · 干地黄 · 白术 · 菟丝子 · 牛膝 · 益母草 · 玉竹 · 防葵 · 茈胡 · 麦门冬 · 独活 · 车前子 · 木香 · 署豫 · 薏仁 · 泽泻 · 远志 · 龙胆草 · 细辛 · 石斛 · 巴戟天 · 白英 · 白蒿 · 天麻 · 奄闾子 · 析蓂子 · 蓍实 · 赤芝黑芝青芝白芝黄芝紫芝 · 卷柏 · 青黛 · 川芎 · 川芎苗 · 黄连 · 络石藤 · 蒺藜子 · 黄芪 · 肉苁蓉 · 防风 · 蒲黄 · 香蒲 · 续断 · 漏芦 · 蔷薇 · 天名精 · 决明子 · 丹参 · 茜草 · 飞廉 · 五味子 · 旋覆花 · 兰草 · 蛇床子 · 地肤子 · 景天 · 茵陈蒿 · 杜若 · 沙参 · 白兔藿 · 徐长卿 · 龙须草 · 鹿衔草 · 云实 · 王不留行 · 升麻 · 胡麻 · 冬葵子 · 别羁 · 屈草 · 淮木 · 桂枝 · 肉桂 · 松脂 · 槐实 · 枸杞 · 柏子仁 · 茯苓 · 榆白皮 · 酸枣仁 · 黄柏 · 干漆 · 五加皮 · 蔓荆子 · 辛夷 · 桑上寄生 · 杜仲 · 女贞实 · 木兰 · 蕤核 · 陈皮 · 发髲 · 龙骨 · 麝香 · 牛黄 · 熊脂 · 鹿角胶 · 阿胶 · 丹雄鸡 · 雁肪 · 石蜜 · 蜂子蜂蜜蜂蜡 · 蜜蜡 · 牡蛎 · 龟甲 · 桑蜱蛸 · 海蛤 · 文蛤 · 蠡鱼 · 鲤鱼胆 · 藕实茎 · 大枣 · 葡萄 · 覆盆子 · 鸡头实 · 胡麻 · 麻子仁 · 冬葵子 · 苋实 · 瓜蒂 · 冬瓜子 · 苦菜雄黄 · 水银 · 石膏 · 磁石 · 凝水石 · 阳起石 · 孔公孽 · 殷孽 · 铁精 · 理石 · 长石 · 肤青 · 干姜 · 枲耳实 · 葛根 · 瓜篓根 · 苦参 · 当归 · 麻黄 · 通草 · 芍药 · 蠡实 · 瞿麦 · 玄参 · 秦艽 · 百合 · 知母 · 贝母 · 白芷 · 淫羊藿 · 黄芩 · 狗脊 · 石龙芮 · 茅根 · 紫苑 · 紫草 · 败酱 · 白鲜皮 · 酸浆 · 紫参 · 槀本 · 石苇 · 萆薢 · 白薇 · 水萍 · 王瓜 · 地榆 · 海藻 · 泽兰 · 防己 · 款冬花 · 丹皮 · 马屎蒿 · 积雪草 · 女菀 · 王孙 · 蜀羊泉 · 香苏 · 假苏 · 翘根 · 桑根白皮 · 竹叶 · 吴茱萸 · 栀子 · 芜荑 · 枳实 · 厚朴 · 秦皮 · 秦椒 · 山茱萸 · 紫葳 · 猪苓 · 白棘 · 龙眼 · 松萝 · 卫矛 · 合欢 · 白马茎 · 鹿茸 · 牛黄 · 羖羊角 · 牡狗阴茎 · 羚羊角 · 犀角 · 燕屎 · 天鼠屎 · 猬皮 · 露蜂房 · 鳖甲 · 蟹 · 蚱蝉 · 蛴螬 · 乌贼鱼骨 · 白僵蚕 ·

相关

  • 皮肤病皮肤病(skin condition;cutaneous condition)在医学上是有关皮肤的疾病。要特别强调的是它和皮肤炎的区别,是皮肤的炎症(两者有相互关系,但其意思不一样。)template:Dermatitis and
  • 可数集在数学上,可数集,或称可列集,是与自然数集的某个子集具有相同基数(等势)的集合。在这个意义下,可数集由有限可数集和可数无穷集组成。不是可数集的无穷集称为不可数集。这个术语是
  • Lasub2/subSsub3/sub硫化镧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La2S3。硫化镧可由硫化氢气体和氧化镧或氯化镧反应得到:也可由硫和镧按化学计量比反应得到。
  • [氪 ] 4d102, 8, 18, 18蒸气压(>3300)第一:804.4 kJ·mol−1 第二:1870 kJ·mol−1 第三:3177 kJ·mol主条目:钯的同位素钯(注音:ㄅㄚ,拼音:bǎ,英文:Palladium)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
  • 日本国际奖日本国际奖(日语:日本国際賞,英语:Japan Prize)是国际科学技术财团所颁发的奖项。该奖项授予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独创性的和飞跃性的成果,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和平与繁荣做出
  • 肉桂Cinnamomum aromaticum Nees肉桂(学名:Cinnamomum cassia,英语:Chinese Cinnamon),又称作官桂、桂心、简桂、玉桂、牡桂,为樟科常绿乔木,台湾分布于海拔0~1800米,而海拔500~1000米尤
  • 含巯基或硫基类血管紧张肽I转化酶抑制剂(英语:ACE inhibitor,简称为ACEI)是一类抗高血压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该系统对血压的调节有着及其
  • 多核心模式多核心模式(英语:Multiple nuclei model)是昌西·哈里斯(英语:Chauncy Harris)和爱德华·乌尔曼(英语:Edward Ullman)在1945年的文章《The Nature of Cities》中创建的经济模型。该模
  • 已灭绝动物列表 (近现代)已灭绝动物列表列出16世纪以后的已记录的已灭绝动物(包括亚种和变种)以及其名称(中文名称和拉丁学名)、命名者与命名年代、已确认的该物种最后一次观察记录时间和该物种分布地。
  • 伏生伏生(?-?),一名胜、念,字子贱,济南(今山东章丘西,一说邹平)人,西汉经学家。早年为秦朝博士官,专门研究《尚书》,是第一位《尚书》的讲授者,知名儒学家孔安国曾向其学习。所谓今本今文《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