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圃制

✍ dations ◷ 2025-04-05 00:51:16 #农业史,中世纪,农业科技

三圃制是指农民把土地分成三部分,进行轮作,假如第一块地某年种植小麦(通常是秋播),则第二块土地该年种植大麦(通常是春播),第三块土地则当年休息,隔年三块土地上的作物轮换,三年为一个周期。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对土地进行耕作的方式,在中世纪的欧洲几乎扩展到所有以谷物为主要作物的地区。在人们还不懂得使用肥料之前,农民采用这种方法均匀的利用土地的肥力;改变了以前每次耕种一半土地,甚至更少的状况;把土地的利用率从二分之一提高到三分之二。

中世纪前期,即十一世纪左右,在欧洲人们利用三圃制提高了土地效率,使用重犁进一步深耕细作,再加上马轭和多匹马合拉工具的发明,使粮食产量巨大增长。

相关

  •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范围在中国北方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面积约有65万平方千米,占中国面积7%左右。其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间,高原包括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 轮渡渡轮,亦称为摆渡船、交通船,在固定航线上用来运输乘客的商船(英语:Merchant vessel),一般提供双向运送服务。渡轮有时也运送载具与货物,有时因其功能不同而被称作“水上巴士”或“
  • 火成云火积云(flammagenitus、pyrocumulus或fire cloud)是一种相当浓厚的积云,常伴随火山或山火等高温环境中形成。火积云在动力学上与火灾旋风有一些类似之处,而这两个现象可能会一起
  • 武志公武志公(越南语:Võ Chí Công,1912年8月7日-2011年9月8日),前越南共产党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领导人、革命家,曾任国务委员会主席(国家元首)。他出生于越南广南省三圻县三春乡。早年
  • 尾,又称尾巴,是指位于动物体背部尾端的部分,特别是指构造柔韧可弯曲、且明显分开于躯干的附肢部分,大致上相当于哺乳动物与鸟类的骶骨(荐骨)和尾骨。一般而言尾巴是脊椎动物的专属
  • 老挝语老挝语(ພາສາລາວ phasa lao),又称寮语、寮国语、老语,属壮侗语系侗台语族壮傣语支,是老挝的官方语言。其使用人口约520万,主要分布于老挝,以及泰国东北部和北部的佬族居住地
  • 艾西瓦娅·雷艾丝维亚·雷(英语:Aishwarya Rai,印地语:ऐश्वर्या राय,1973年11月1日-);婚后冠夫姓为:艾丝维亚·雷·巴克罕(Aishwarya Rai Bachchan)是著名的印度女演员、模特儿及世界小
  • 克伦民族保卫组织 克伦民族解放军 克伦民主佛教军5旅 缅甸 缅甸联邦(2011年以前) 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88年以前) 缅甸内战克伦民族保卫组织(缅甸语:ကရင်အမျိုးသား ကာကွ
  • 草间弥生草间弥生(日语:草間 彌生/くさま やよい ,1929年3月22日-),被称为日本现存的经典艺术家,出生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市,在1957年移居美国纽约市,并开始展露她占有领导地位的前卫艺术创作,现
  • 小托马斯·迪克逊小托马斯·F·迪克逊(Thomas F. Dixon, Jr.,1864年1月11日-1946年4月3日),美国作家。其作品站在南方立场,宣扬白人至上主义。在迪克逊的笔下,黑人只是一些“千条腿的野兽”,虚伪、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