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特里亚 (巴克特里亚语:βαχλο, Bakhlo;希腊语:Βακτριανα;波斯语:بـلـخ;亦有译巴克垂亚)是一个中亚古地名,古希腊人在此地建立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中国史籍称之为大夏(但巴克特里亚在张骞到达时已不复存在,据西方历史学家记载,大夏为 Dahae, 与西方的达契亚部落为同一支,汉朝记载的大秦也为大夏或达契亚),此地一说为吐火罗。主要指阿姆河以南,兴都库什以北地区。
巴克特里亚主要为今日阿富汗北部、塔吉克南部和乌兹别克东南部所组成,仅管这辽阔的地区经常随着统治者不同,而有些改变。这是一个多山的地区,温和的气候,和充沛的雨量,也是伊朗许多部落的家园。
在公元前第2千年纪早期的巴克特里亚·马尔吉阿纳文明体,是该地区第1个定居文明,从事灌溉农业,可能有某种文字。巴克特里亚·马尔吉阿纳可能和当时的青铜时代的安德罗诺沃文化有所交流,该文化发明了有轮战车,在西西伯利亚、俄罗斯、以及哈萨克斯坦部分地区居住,并延续到了公元前第1个千年纪。
塞琉古帝国时代,巴克特里亚都是其所属行省,塞琉古帝国统治中亚时,更将大批希腊人和马其顿人移居此地,而巴克特里亚希腊化成果相比邻近地区较为成功,可能归功于当年波斯国王把许多不顺从的希腊人迁徙至此地。
前246年左右总督狄奥多特一世借着塞琉西安条克二世逝世且塞琉古帝国衰弱无暇东顾时宣布独立建国。前238年,帕尼游牧民族的酋长阿尔沙克一世入侵大夏邻近的帕提亚建立安息王国,使得大夏与西方希腊世界直接陆路被切断,当塞琉古国王塞琉古二世出兵安息时大夏也一旁夹击。
狄奥多特一世之子狄奥多特二世继位后与安息签订和约并一同对付意图收复东方行省的塞琉古帝国,前230年左右大夏北部地区的一个总督欧西德莫斯一世夺取了狄奥多特家族的政权,自立为王。前208年,塞琉古国王安条克三世向东进军,在阿利乌河战役打败大夏军队,并围攻大夏都城薄知,但不能攻下。前206年,双方取得协议,安条克三世承认大夏王国独立并把女儿许配给欧西德莫斯一世之子德米特里一世,但须与安息一样向塞琉古纳贡。
德米特里一世继位后,乘着孔雀王朝衰败之际大举南侵印度,将今阿富汗及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纳入大夏版图,前183年将都城迁至呾叉始罗,使国家重心移入古印度西北部,国家达至极盛期,且重视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的交融。
德米特里一世逝世原因不清楚,在前180年后国家似乎先后或同时由多位执政者或副王把持,可能陷入内战,大夏自始一分为二,一在大夏本土,另一在印度为印度-希腊王国诸国,并不时相互对抗。
前168年,希腊贵族欧克拉提德一世占据大夏本土,自立为王,期间与安息米特里达梯一世战争中再失去包含木鹿等王国西部,被分裂后的大夏王国越趋衰弱,而后北方游牧民族塞人和大月氏先后入侵而于前125年左右灭亡。大夏于是成为大月氏帝国的发祥地, 后来大月氏扩充到印度河流域在印度历史上创造了一个灿烂的大月氏时代, 大乘佛教的孕育与发展正是大月氏兄弟时代印度河流域尤其是佛陀罗地区的盛事, 佛教艺术中心有所谓佛陀罗一派希腊色彩及其浓厚, 此派最早的释迦牟尼佛像和希腊人庙里的阿波罗有相似之处,
巴克特里亚人说的语言,按语言学分类,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东北语支的一员(亦有说是吐火罗语族)。但与本语族其他语言不同的是,巴克特里亚语是语族内唯一采用希腊字母的语言。除了基本的字母以外,巴克特里亚人还另外自制了字母Ϸ来表示/ʃ/ (“施”或“希”)这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