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

✍ dations ◷ 2025-10-14 18:48:20 #云南历史,缅甸历史,老挝历史,东南亚古国,中国古代民族与国家,中国历史地区

云南政权

哀牢(约前3世纪~公元76年)是云南、缅甸北部地区一古国,属西南夷百濮系统。

传说哀牢的开国君主是九隆(母亲沙壹),乃东海龙王之幼子,故哀牢崇拜龙神。其鼎盛时期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大致统治范围南至西双版纳,西至怒江,北至横断山脉,东至洱海一带,是西南夷的霸主。哀牢的中心区域是今云南保山哀牢山一带。

汉武帝时期,派人开通西南夷,希望打通前往身毒(今印度)的道路,于元封二年(前109年)派兵渡过兰沧水,攻打哀牢,“置雟唐、不韦二县”。这次征伐使得哀牢全盛时期结束,国势衰落。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51年)哀牢王贤栗遣使内属,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柳貌继承哀牢王位,派其子献国于东汉,其时哀牢共有77个属邑,5万户、55万余人。汉廷以益州六县与哀牢地设立永昌郡,以哀牢王为部族君长,另派官吏进行行政管理,并举行盛大的宫廷庆典

汉章帝建初元年(76年),类牢继位为哀牢王,起兵反抗东汉,为东汉击破,类牢被杀。自此之后,哀牢不复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出现。

哀牢人穿鼻儋耳,镂身纹身,有着先进的文化,根据《华阳国志》、《后汉书》等的记载,其地矿产丰富、贸易繁荣。唐代的穿鼻蛮是指他们,有人说他们是克伦族祖先。

哀牢文化包含耕织、服饰、饮食、婚姻俗葬、音乐、舞蹈等等。哀牢文化富有自己的特色,与其高原环境,以及云南多样的地理环境、丰富的原始森林资源等息息相关。

哀牢古国历史极为悠久,但是记载的古迹少之又少,所以我们对其的探寻,只能通过观察推演现今哀牢地区人民的风俗习惯而作出猜想。从哀牢古国的中心地区,今云南省保山市,我们可以看出,哀牢地区的人民对龙极为崇拜,这可能与其古老的传说有关,例如隆阳区有九龙雕像(从永昌郡时期不断修复至今),龙陵县有“龙山”、“龙江”地区。

现居于保山市的佤族人,为哀牢“卡瓦族”后人,他们拥有从哀牢文化中衍生下来的阿佤方言,有着自己独特的节日庆典,在节日庆典的用具、纹柱上,龙的身影无处不在。在佤族人的鬼魂意识里,鬼神来自于自然,其中龙神为众神之主,主宰万物,这也再一次应证了哀牢地区有关龙九子隆阳建国的传说。

在越南脱离中国独立之后,越南人也把越南西北部与西部的地方称作“哀牢”(越南语:Ai Lao/哀牢?)。“哀牢”这个地名也在越南史籍《大越史记全书》里面多次出现。但这里的哀牢并非指汉朝时的哀牢国,而是指现在的老挝。

相关

  • 牛腱牛腱(Beef Shank),又叫腱子、牛展,是牛小腿上的肌肉。牛肉面里使用的牛肉,通常都会用牛腱或牛腩。因为腿上肌肉在走动中反复被使用,所以这部分肉质富含肌肉纤维,颜色鲜红,感观新鲜细
  • Southern印迹法Southern印迹法,南方吸渍分析(英语:Southern blot),是由英国生物学家Sir Edwin Southern于1975年发明,并因此得名(Southern为南方之意),是一种普及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目的是侦测
  • 兴都库什山脉兴都库什山(波斯语:هندوکش‎)是位于中亚,东西向横贯阿富汗的山脉。兴都库什此名称的由来还没有统一的说法,有许多学者、作家提出不同的理论。在亚历山大大帝的时代,其被认为
  • 两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两院院士制度是指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一系列相关的制度。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方面拥有崇高地位,所以常合称为“两院”;中国科学
  • MQ-1捕食者无人攻击机MQ-1 捕食者(Predator,又译“ 掠食者” )是一种无人机,美国空军描述为“中海拔、长时程”(MALE)无人机系统。它可以扮演侦察角色,可发射两枚AGM-114地狱火飞弹,飞行于云层上。从1995
  • 清太祖大妃孝烈武皇后乌拉那拉氏(1590年-1626年10月1日),名阿巴亥(满语:ᠠᠪᠠᡥᠠᡳ,转写:),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大福晋(《清史稿》称大妃),皇太极后母。她的父亲满泰为乌拉部贝勒,故阿巴亥之母称为乌
  • 耶夫勒羊耶夫勒羊(Gävlebocken)是位于瑞典耶夫勒(Gävle)市中心的方堡广场,用稻草做的巨大版瑞典传统圣诞羊。每年由当地的“南方商人”社团修建。另一版本的耶夫勒羊由瓦萨学校自然科学
  • 天主教马德拉斯暨梅拉普尔总教区天主教马德拉斯暨梅拉普尔总教区(拉丁语:Archidioecesis Madraspolitanus et Meliaporensis、泰米尔语:சென்னை-மயிலை உயர்மறைமாவட்டம்),是罗马天主教
  • 氟化锂氟化锂(化学式:LiF)是一个碱金属卤化物,室温下为白色晶体,难溶于水。它可由碳酸锂或氢氧化锂与氢氟酸在铅皿或铂皿中结晶制得。氟化锂有氯化钠型的晶体结构,是碱金属氟化物中最难
  • 判断力批判《判断力批判》(德语:Kritik der Urteilskraft,初版于1790年),因出版于《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之后而常被称作“第三批判”,是伊曼努尔·康德的一部哲学著作。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