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闪石(英语:Anthophyllite)是一种正交晶系的角闪石矿物:分子式为☐Mg2Mg5Si8O22(OH)2(☐为空位,晶体结构中的缺陷点),属镁铁氢氧链硅酸盐矿物。 直闪石与镁铁闪石(cummingtonite)为同质异形体。 一些直闪石呈层状或纤维状,被归类为石棉。 该名称源自拉丁语 anthophyllum,意为丁香,为该矿物最常见的颜色。 直闪石晶体的特点是沿 126 度和 54 度方向有完美的解理 。
直闪石是富镁岩石变质作用的产物,尤其是超基性火成岩和不纯的白云岩质页岩。 它还形成逆行变质产物,残留在斜方辉石和橄榄石的边缘,直闪石也是含堇青石的片麻岩和片岩中的副矿物。 直闪石也可从超镁铁质岩石与蛇纹岩经过逆行变质而衍生出来矿物。
直闪石是由超基性岩石中的滑石在水和二氧化碳存在下,经过变质作用分解而形成的。 水溶液中二氧化碳 (XCO2) 的分压有利于直闪石的产生。 较高的 CO2 分压会降低直闪石在等变质度线的温度。在纯含水、无 CO2 的变质环境中,超镁铁岩,倾向于形成蛇纹石-叶蛇纹石-水镁石-透闪石 变质等级(取决于 MgO 含量), 角闪岩到麻粒岩变质等级、或变质辉石或橄榄石变质等级。 因此,含直闪石的变质超基性岩石,在含二氧化碳的情况下,至少达到绿片岩变质岩相。
低镁质 (<25% MgO) 和高镁质 (>25% MgO) 超镁铁岩的典型变质组合反应是;
由逆行变质形成的直闪石在超镁铁质岩石中相对较少,因为可用于变质反应的能量较低,以及变质过程中的普遍脱水。 又因为所需的二氧化碳成分多而限制了逆行变质直闪石的形成。 经过逆行变质的超镁铁岩的变质组合通常是蛇纹岩或滑石-菱镁矿组合。经由逆行变质形成的直闪石,最常出现在剪切带中,因为,在岩石的断裂通道可提供所需的碳酸化流体 。
纤维状直闪石是公认的六种石棉类型之一。基地开采区包括芬兰和日本。1883 年至 1970 年间,那里有一个大型露天石棉矿和磨坊在运营。在芬兰,有两个矿山开采直闪石石棉, Paakkila 矿山及Maljasalmi矿山,分别与1975 年1952 年关闭。直闪石用于石棉水泥以及绝缘、屋顶材料等。直闪石也被称为 azbolen 石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