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P-过程
✍ dations ◷ 2025-09-18 10:51:11 #P-过程
P-过程是发生在超新星的核心坍缩时进行的核合成(参见超新星核合成),对比铁重且富含质子原子核的产生有不可忽视的贡献。当P-过程在著名的B2FH理论在1957年被提出时,这个过程的物理性质还未被暸解。作者相信多数比铁重的原子,一般都是由S-过程和R-过程创造的富含中子原子,这两种机制都是经由中子捕获创造富含中子原子的主要过程。然而,也观察到一些不可能由S-过程或R-过程创造的富含质子的原子核,像是
190
{displaystyle {}^{190}}
Pt或
168
{displaystyle {}^{168}}
Yb。这种简单的观测暗示必定有一种创造出富含质子的重原子核的主要过程,因此单纯的暗示这种过程为质子(Proton)过程或简写为P-过程。有趣且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这个过程被发现与其名称所暗示的——质子捕获——无关。因为命名原则在历史上的错误指引,Rp-过程会被误解为就是P-过程。如果考虑一个稳定的原子核,有两种方法可以增加质子对中子的比率—可以加入质子或是减少中子。Rp-过程是增加质子,P-过程是经由光致蜕变的机制发生的,这时一个γ-射线或是精力充沛的光子会将粒子从原子核内敲出,这也是为何P-过程有时会被称为γ-过程的原因。通过对核种图的审查,可以看出从氢到钙(1 < A < 40),稳定的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数目大致是相等的。然而,更重的稳定原子核内,因为库仑斥力的缘故,中子会比质子多一个或更多。对原子序超过100的原子核(A > 100),P-过程在核合成的过程负责移除中子或等量的质子,使中子的数量增加以使产生的原子核能够稳定。有两个主要的核反应来完成这项工作,中子-光致蜕变和α粒子- 光致蜕变,分别书写为(γ,n)和(γ,α)来表示。当核坍缩超新星爆炸时的温度可以达到2×109至3×109 K,结果是由S-过程和R-过程创造的光子黑体辐射海洋导致种核的崩溃。在这样的条件下,光致蜕变的反应相信对原子序超过100(A > 100)且富含质子的原子核产生有一定的贡献。最近认为在中子星的合并(在双星系统中的两颗中子星碰撞)中也有相同的条件,因此P-过程可能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只有P-过程参与原子核的创造,不要与P的同位素混淆),但尚未获得观测天文学的验证。因为P-过程与其他的过程相比较,只有很短的时间可以敲击出原子核内的中子或α粒子,因此P-过程产生的原子核与相邻的同位素和同中子异核素比较,在丰度上是较低的。P-过程也像S-过程、R-过程、或Rp-过程对原子核的创造有所贡献,但相较之下其贡献是很小的。
相关
- 妊娠妊娠(英语:pregnancy),又称怀孕,是指胚胎或胎儿(英语:Offspring)在哺乳类雌性体内孕育成长的过程,而在哺乳动物中研究得最详细的是人类的妊娠。人类的妊娠约40周,从受精排卵算起则为38
- 外阴肿瘤外阴肿瘤,也称外阴癌(英语:Vulvar cancer),是一类生长于外阴的肿瘤,占所有妇科癌症的4%,且会影响患者终生。它包括有外阴癌的癌前病变外阴上皮内瘤变、鳞状细胞癌和乳房外柏哲德氏
- 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又称烧碱和苛性钠(sodium hydroxide;lye and caustic soda),化学式为NaOH,是一种具有高腐蚀性的强碱,一般为白色片状或颗粒,能溶于水生成碱性溶液,另也能溶解于甲醇及乙醇。
- 中子俘获中子俘获是一种原子核与一个或者多个中子撞击,形成重核的核反应。由于中子不带电荷,它们能够比带一个正电荷的质子更加容易地进入原子核。在宇宙形成过程中,中子俘获在一些质量
- 红斑红斑(希腊文:erythros,意思是红色)是因为皮肤表面毛细血管的血管扩张,造成皮肤或黏膜充血发红的症状。红斑会因为皮肤受伤、感染或发炎而出现。也有一些和疾病无关的皮肤红斑,例
- APP1AAP, 1AMB, 1AMC, 1AML, 1BA4, 1BA6, 1BJB, 1BJC, 1BRC, 1CA0, 1HZ3, 1IYT, 1MWP, 1OWT, 1QCM, 1QWP, 1QXC, 1QYT, 1TAW, 1TKN, 1UO7, 1UO8, 1UOA, 1UOI, 1X11, 1Z0Q, 1ZE7
- X-连锁淋巴增生症X连锁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X-linked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又名邓肯病(Duncan's disease):86或珀蒂洛综合征(Purtilo syndrome),是一种淋巴增生性障碍(英语:lymphoproliferativ
- 后置词后置词(postposition)在文法里是一种介词或助词,其作用为建立受词(多半是一个名词词组)与句子中其他部分的关系,通常用来表示位置、时间、作用对象或行为主体等。与前置词相反,后
- 表面科学表面科学(surface science)主要研究的是发生在两种相的界面(英语:Interface (matter))(例如固-液界面、固-气界面、固-真空界面和液-气界面)上的物理和化学现象,其子领域包括表面化
- 木糖醇木糖醇(Xylitol),即(2R,3R,4S)-戊五醇,为糖醇的一种,是一种可以作为蔗糖替代物的五碳糖醇,是木糖代谢的产物,木糖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可从白桦、覆盆子、玉米等植物中提取,目前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