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P-过程
✍ dations ◷ 2025-11-25 18:48:49 #P-过程
P-过程是发生在超新星的核心坍缩时进行的核合成(参见超新星核合成),对比铁重且富含质子原子核的产生有不可忽视的贡献。当P-过程在著名的B2FH理论在1957年被提出时,这个过程的物理性质还未被暸解。作者相信多数比铁重的原子,一般都是由S-过程和R-过程创造的富含中子原子,这两种机制都是经由中子捕获创造富含中子原子的主要过程。然而,也观察到一些不可能由S-过程或R-过程创造的富含质子的原子核,像是
190
{displaystyle {}^{190}}
Pt或
168
{displaystyle {}^{168}}
Yb。这种简单的观测暗示必定有一种创造出富含质子的重原子核的主要过程,因此单纯的暗示这种过程为质子(Proton)过程或简写为P-过程。有趣且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这个过程被发现与其名称所暗示的——质子捕获——无关。因为命名原则在历史上的错误指引,Rp-过程会被误解为就是P-过程。如果考虑一个稳定的原子核,有两种方法可以增加质子对中子的比率—可以加入质子或是减少中子。Rp-过程是增加质子,P-过程是经由光致蜕变的机制发生的,这时一个γ-射线或是精力充沛的光子会将粒子从原子核内敲出,这也是为何P-过程有时会被称为γ-过程的原因。通过对核种图的审查,可以看出从氢到钙(1 < A < 40),稳定的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数目大致是相等的。然而,更重的稳定原子核内,因为库仑斥力的缘故,中子会比质子多一个或更多。对原子序超过100的原子核(A > 100),P-过程在核合成的过程负责移除中子或等量的质子,使中子的数量增加以使产生的原子核能够稳定。有两个主要的核反应来完成这项工作,中子-光致蜕变和α粒子- 光致蜕变,分别书写为(γ,n)和(γ,α)来表示。当核坍缩超新星爆炸时的温度可以达到2×109至3×109 K,结果是由S-过程和R-过程创造的光子黑体辐射海洋导致种核的崩溃。在这样的条件下,光致蜕变的反应相信对原子序超过100(A > 100)且富含质子的原子核产生有一定的贡献。最近认为在中子星的合并(在双星系统中的两颗中子星碰撞)中也有相同的条件,因此P-过程可能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只有P-过程参与原子核的创造,不要与P的同位素混淆),但尚未获得观测天文学的验证。因为P-过程与其他的过程相比较,只有很短的时间可以敲击出原子核内的中子或α粒子,因此P-过程产生的原子核与相邻的同位素和同中子异核素比较,在丰度上是较低的。P-过程也像S-过程、R-过程、或Rp-过程对原子核的创造有所贡献,但相较之下其贡献是很小的。
相关
- 组织胞浆菌病组织胞浆菌病 (学名: Histoplasmosis ) 是由真菌Ajellomyces capsulatus 引起的疾病。通常借由呼吸道造成免疫系统部正常之肺部疾病 。 对大多数人为轻微疾病,但也有些病例会
- 氟伏沙明氟伏沙明(Fluvoxamine)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SSRI)型的抗抑郁药,其药物形态为马来酸氟伏沙明(Fluvoxamine Maleate),商品名为“兰释”(Luvox)。在临床上常用于抑郁症及相
- 黄原胶黄原胶(英语:Xanthan gum,音译作三仙胶),俗称玉米糖胶、汉生胶、山羊胶,是一种糖类(葡萄糖、蔗糖、乳糖),经由野油菜黄单孢菌(英语:Xanthomonas campestris)发酵产生的复合多糖体。在美
- 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英语:Hyperuricemia)是指血液中尿酸水平异常高的表现。在人体中,正常的尿酸浓度范围的上限是:男性400 µmol/L (6.8 mg/dL),女性360 µmol/L(6 mg/dL)。许多药物如L-多
- 诺威萨市诺威萨,又译诺维萨德(塞尔维亚语:Нови Сад;德语:Neusatz),欧洲国家塞尔维亚共和国的第二大城市,临近首都贝尔格莱德。诺威萨位于首都贝尔格莱德以北,北纬45.25°,东经19.85°,海
- 组织工程学组织工程学(Tissue engineering),是指利用生物活性物质,通过体外培养或构建的方法,再造或者修复器官及组织的技术。这个概念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1987年提出,在此后的二十多
- 法院法院是在现代国家中职掌审判、解决争议、解释法律、执行司法权的机关。负责审理人与人、人民与政府或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争议,并作出判决。随各国采取法律制度的不同,法院也有不
- 冷冻凝固是指在温度降低时,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物质凝固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目前已知的液体几乎都可以在低温时凝固成为固体,氦是唯一的例外,常压下在绝对零度时仍为液体(液态
- 小脑深部核团小脑深部核团(下简称深部核团)是小脑的深部的解剖结构。小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每个半球各有四个深部核,称为齿状核(Dentate nucleus),拴状核(Emboliform nucleus),球状核(Globose nucle
- 碳14碳14(¹⁴C)或放射性碳是碳元素的一种具放射性的同位素,于1940年2月27日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放射性实验室(现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马丁·卡门和萨姆·鲁本首先发现。它透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