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甲砜霉素

✍ dations ◷ 2025-08-07 20:27:51 #氟甲砜霉素
氟甲砜霉素 (商品名:纽弗罗;砜/fēng/),又名“氟氯霉素”或“氟苯尼考”;氟甲砜霉素,是甲砜霉素的单氟衍生物。氟甲砜霉素是一种能有效抑菌的氯霉素类广谱抗生素,抗菌活性强于氯霉素和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克服了氯霉素易产生耐药性和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问题,具有抗菌谱广、口服吸收好、体内分布广泛、生物利用度高、应用安全等特点。氟甲砜霉素在大部分国家被主要用于牛、猪、鸡及鱼的细菌性疾病。在美国,氟甲砜霉素是目前批准用于治疗由溶血性曼氏(巴氏)杆菌(Mannheimia (Pasteurella) haemolytica)、多杀性巴氏杆菌(英语:Pasteurella multocida)(Pasteurella multocida)和睡眠嗜血杆菌(Haemophilus somnus)等引起的牛呼吸系统疾病(BRD,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及由坏死梭杆菌(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和产黑色素拟杆菌(Bacteroides melaninogenicus)等引起的牛趾间蜂窝织炎(日语:蜂窩織炎)(脚气病、脚腐病、急性叉坏死杆菌病症,传染性蹄部皮炎)的治疗。氟甲砜霉素通常用于治疗溶血性曼氏杆菌(英语:Mannheimia haemolytica)、多杀性巴氏杆菌及睡眠嗜血杆菌相关的牛呼吸道疾病。氟甲砜霉素经鱼口服10mg/kg后,1.5~3小时在组织中的浓度最高可达3~8μg/g。氟甲砜霉素在血液和组织中的半衰期为3~4小时。1990年,氟甲砜霉素在日本上市并应用于水产养殖业。1999年4月,中国农业部批准氟甲砜霉素为国家二类新兽药(保护期4年)。1979年,先灵葆雅公司的Nagabhushan发明了用甲砜霉素制备氟甲砜霉素的方法并申请了专利。1984年,Nagabhushan申请了用氯霉素中间体制备氟苯尼考的专利。2001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林国强等人也发明了氟甲砜霉素的制备方法并申请了专利。由于氯霉素及其中间体已经没有工业化生产,目前主要采用甲砜霉素来制备氟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主要通过竞争性结合细菌70S核糖体上50S亚基,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从而抑制肽链的延伸并干扰细菌蛋白的合成。1996年,韩国的Kim E和Aoki T首次发现巴氏杆菌R质粒上的pp-flo基因可以对氟甲砜霉素产生耐药性。已经报道的可介导氟甲砜霉素耐药性的细菌蛋白主要有Flo、Flor、FexA、Cfr和PP-Flo。目前,氟苯尼考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林口长庚纪念医院肾脏科医师颜宗海表示,“氟甲砜霉素”这种新一代的氯霉素虽然号称“比较安全”,但仍属毒性很强的氯霉素一类,在医院,目前早已停用针剂以及口服的氯霉素药品,只剩眼药膏有在使用,就是担心可能的后遗症。颜宗海说,氯霉素具骨髓毒性,浓度高时,可能引发再生性不良贫血,甚至有致血癌疑虑;体质敏感者,也可能因此引发荨麻疹、气喘等过敏反应。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gr-o药物(J1p、w、n、m、疫苗)

相关

  • 药理学药理学(英语:Pharmacology),是研究药品与有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它既研究药品对生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即药品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也研究药品
  • 疱疹病毒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是一类双链DNA病毒,以羊膜动物为宿主,其中有部分病毒可感染人类,造成单纯疱疹与生殖器疱疹(单纯疱疹病毒第一型(HSV-1)与第二型(HSV-2)感染)、水痘与带状疱疹
  • 核膜核膜(英语:nuclear membrane 或 karyotheca),又称核被膜或核封套(nuclear envelope)是包围真核细胞细胞核,分隔开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生物膜。核膜由两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厚度共约20-1
  • 狂犬病毒狂犬病(拉皮斯病,俗称疯狗症,字根来自拉丁语:rabies,意为“疯狂”)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之人畜共患病,可于恒温动物身上造成严重脑炎。没有接受疫苗免疫的感染者,当神经症状出现后
  • 活性氧活性氧类(英语: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生物有氧代谢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包括氧离子、过氧化物和含氧自由基等。这些粒子相当微小,由于存在未配对的自由电子,而十分活跃。过
  • 德国麻疹风疹疫苗(英文:Rubella vaccine),是一种用于预防风疹的疫苗。其效力始于单一剂量后的两周,而且大约95%的人会得到免疫力。 有高免疫接种率的国家不再有风疹及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
  • 约翰·麦克劳德约翰·詹姆士·理察·麦克劳德(John James Richard Macleod,1876年9月6日-1935年3月16日)是一位苏格兰医师、生理学家。他在1923年与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因为发现了胰岛素,
  • 尘土土壤(德语:Boden,英语:soil)是一种自然体,由数层不同厚度的土层(德语:Bodenhorizont,英语:soil horizon)所构成,主要成分是矿物质。土壤和母质(岩石)的差异主要是表现在形态特征或物理、化
  • 瘀点瘀点(petechia)是在身体上的一个红色或紫色的血点块,医学上也称作出血点。2毫米(mm)以下的红色或紫色的血点块。其他大小的红色或紫色的血点块请参见:紫斑,瘀斑造成瘀点的最基本原
  • 吞噬作用吞噬作用(英语:phagocytosis,来自古希腊语φαγεῖν)亦称吞食、噬菌作用,是吞噬细胞和原生动物通过细胞膜从周围环境摄取固体颗粒,并在其内部形成吞噬体的过程。吞噬作用是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