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伞人 (肯尼迪遇刺案)

✍ dations ◷ 2025-08-24 08:15:13 #雨伞人 (肯尼迪遇刺案)

雨伞人,于1978年由美国众议院暗杀调查委员会(英语:United States House Select Committee on Assassinations)确定为路易·斯蒂芬·威特(英语:Louie Steven Witt),是个在肯尼迪遇刺案期间站在迪利广场,并且出现在泽普鲁德影片以及其他几条影片和照片中的人。

威特是2011年由埃洛·莫里斯为《纽约时报》制作的纪录片“雨伞人”中的主题。

这位被称作“雨伞人”的人曾被谣传跟暗杀有关,因为他是唯一一个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携带雨伞并且开伞的人,而且他是在肯尼迪被第一发子弹击中时最靠近肯尼迪的人之一。当肯尼迪的轿车(英语:SS-100-X)接近时,他打开了伞并把它抬起,然后在总统经过他的时候把雨伞从东到西(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刺杀事件发生后,雨伞人坐在行人道另一名男子旁,然后起身走向德克萨斯州学校图书馆(英语:Texas School Book Depository)。

暗杀调查人员约西亚·汤普森和理查德·E·施普拉格(英语:Richard E. Sprague)在一系列照片中注意到威特开伞的动作。他们认为,雨伞人可能是一个讯号员。他们猜测雨伞人打开他的伞以发出“开火”的信号,然后抬起它以向其他枪手传达“第二轮开火”。雨伞人在奥利华·史东的电影《刺杀肯尼迪》和《X档案》剧集“吸烟男人的冥想(英语:Musings of a Cigarette Smoking Man)”中就被描绘为扮演这样的一个角色。罗伯特·B·卡特勒(英语:Robert B. Cutler)则提出另一种理论,且被L. Fletcher Prouty(英语:L. Fletcher Prouty)认同。他认为这把伞可能被用以对肯尼迪发射瘫痪剂飞镖,以固定他的肌肉并使他成为轻易被击中的目标。

在美国众议院暗杀调查委员会(英语:United States House Select Committee on Assassinations)向公众请求辨认此人后,路易·斯蒂芬·威特于1978年声称自己是“雨伞人”。他声称仍然拥有该伞并且不知道他曾成为受人议论的对象。他说他携带这把雨伞的原因单纯是因为想讽刺肯尼迪父亲老约瑟夫·P·肯尼迪曾经支持对纳粹采取绥靖政策的时任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他打算通过举起一把黑色雨伞(张伯伦的标志性时尚配饰)以抗议肯尼迪家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对希特勒采取的姑息政策。在20世纪30年代,漫画常使用一把伞来象征这种绥靖政策,因为张伯伦经常带着雨伞。肯尼迪在哈佛大学写的一篇关于绥靖的论文:为什么英格兰睡了(英语:Why England Slept),亦可能对伞的象征意义予以认同。黑色雨伞在以前也曾经被用于向总统抗议;例如在柏林墙正在建造时,一群来自波恩的学童向白宫寄送了一把标有张伯伦的伞。

威特在调查委员会上作证时称:“我觉得如果吉尼斯世界纪录有一个分类记载出现在错误的地方、做错误的事的人,我会在那个分类稳居榜首,而且领先亚军一大段距离。”

威特于2014年11月17日去世。

相关

  • 海因里希·卡罗海因里希·卡罗(Heinrich Caro,1834年2月13日-1910年10月11日),德国化学家。卡罗于1834年生于普鲁士波森。1855年,在柏林皇家工艺学校学习了印染技术后,他在慕尼黑的一家印花布作坊
  • 天主教萨尔托教区天主教萨尔托教区(拉丁语:Dioecesis Saltensis in Uruguay;西班牙语:Diócesis de Salto)是乌拉圭一个罗马天主教教区,属蒙得维的亚总教区。教区于1897年4月14日成立,管辖萨尔托省
  • 曹涵美曹涵美(1902年-1975年),原名张美宇,男,江苏无锡人,中国漫画家。父亲张亮生。舅父曹子瑜(因过继给舅父而改姓曹)。兄张光宇、弟张正宇均为画家。
  • 201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塞尔维亚代表团201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塞尔维亚代表团共派出103名运动员参加2016年8月5日至8月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第三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这届奥运塞尔维亚共获得了包括2金4银2铜在内的共8枚奖牌,总数是2012年伦敦奥运的两倍,创代表团历史新高。所有的8枚奖牌中有4枚来自团体项目,而这4个团体项目也是塞尔维亚代表团参加的所有团体项目。参赛的103名选手中,有54人获得了奖牌,占代表团运动员总人数的52%。塞尔维亚在田径项目上获得以下参赛资格(每个小项最多三名来自同一代表团的运动员参赛):塞尔维亚男子
  • 卡路士·拉菲尔·杜·阿曼龙卡路士·拉菲尔·杜·阿曼龙(Carlos Rafael do Amaral,1983年11月24日-),生于圣保罗,现效力大阪樱花。
  • 拉布·巴特勒理查德·奥斯汀·巴特勒,萨弗伦沃尔登的巴特勒男爵,KG、CH、DL、PC(Richard Austen Butler, Baron Butler of Saffron Walden,1902年12月9日-1982年3月8日),英国保守党政治家,先后担任过内政大臣、外交大臣和财政大臣,在英国历史中,只有约翰·西蒙,第一代西蒙子爵有相同经历。尽管他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却在安东尼·艾登、哈罗德·麦克米伦、休姆爵士等天王运作之下,无缘入主唐宁街十号。Anthony Howard, , Jonathan Cape,
  • 约书亚·巴塞特约书亚·T·巴塞特 (英语:Joshua T. Bassett,2000年12月22日-),是一名美国创作歌手及演员,他因在《歌舞青春:再谱乐曲系列》中饰演里奇·鲍恩而成名。巴塞特首次为电视观众所熟悉的角色是在2018年迪士尼频道电视连续剧《左右为难》中扮演艾丹·彼得斯。巴塞特在《歌舞青春:音乐剧》首次担正男主角,饰演里奇·鲍恩,并获得关注。根据《Playbill》,巴塞特和同剧女主角奥莉维亚·罗德里戈共同创作歌曲《只是片刻》并收录于该剧原声大碟中。2020年年初,巴塞特和联合人才经纪公司及华纳唱片签约。
  • 隆巴德效应隆巴德效应:在强大噪声环境下,说话人不得不提高声音的效果;包括提高声音的频率,强度,延长语句等,希望使对方能听到。这种现象称为隆巴德效应。这是法国耳鼻喉科医生爱蒂安·隆巴德于1909年发现的。在大噪声下,说话人所使用的语言,简称为隆巴德效应语言因噪声的频谱和强度不同而不同;马尔娃·卡尼尔等人在二种不同噪声下作实验;一种为宽频噪音;另一种为鸡尾宴会上的噪音。隆巴德效应语言如何随大噪音的音量,频谱分布和交错等参数而改变是个较复杂的问题,现还有人在研究中。现已知隆巴德效应语言和正常语言的区别有:已经发现,不仅人
  • 于格-贝尔纳·马雷于格-贝尔纳·马雷(法语:Hugues-Bernard Maret,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
  • 艾瑞克·弗利德曼艾瑞克·弗利德曼(英语:Erick Friedman,1939年8月16日-2004年3月30日)是一位美国小提琴家,其生涯与纽约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巴黎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等团体,以及卡拉扬、斯托科夫斯基、史坦伯格、莱茵斯朵夫、普列汶以及小泽征尔等指挥者均有合作。1996年他获得格莱美奖肯定。弗利德曼自6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0岁进入茱莉亚学院,且是唯一一位曾同时与内森·米尔斯坦和雅沙·海菲茨两人习琴的学生。同后者的学习始于17岁时,当时弗利德曼就读于南加州大学。1961年他曾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