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I

✍ dations ◷ 2025-08-18 13:49:04 #MIDI

音乐数字接口(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简称MIDI)是一个工业标准的电子通信协议,为电子乐器等演奏设备(如合成器)定义各种音符或弹奏码,容许电子乐器、电脑、手机或其它的舞台演出设备彼此连接,调整和同步,得以即时交换演奏资料。

MIDI不发送声音,只发送像是音调和音乐强度的数据,音量,颤音和相位等参数的控制信号,还有设置节奏的时脉信号。在不同的电脑上,输出的声音也因音源器不同而有差异。

MIDI演出控制协议(MSC Protocol)是为MIDI而设的工业标准,由MIDI产业协会在1991年制定。它允许不同种类的媒体控制设备在相互之间的通信,借助电脑可以现场进行演出控制的功能与娱乐应用。与音乐MIDI相同,MSC并不传输实际显示的媒体- 它只是简单地传输有关多媒体性能的指令。

现在几乎所有的录音工程都将MIDI作为一项关键开放技术来纪录音乐。除此之外,MIDI也用来控制包括录音设备的硬件,如舞台灯、效果器踏板等高性能的设备。近十年,MIDI已经迈入移动电话领域。MIDI可用来播放支持MIDI移动电话的铃声。MIDI还可为某些电子游戏、电脑游戏提供背景音乐。

MIDI标准是在1981年由工程师戴夫·史密斯向音频工程协会(英语:Audio_Engineering_Society)提出的一篇论文,MIDI 1.0于1983年8月发布。

MIDI使得电脑、合成器、声卡以及电子乐器(电子鼓、电子琴等)能互相控制、交换消息。现在电脑的声卡都是与MIDI兼容的,并能逼真地模拟乐器的声音。

许多音乐的文件格式,都建构于MIDI档之上。这些格式可说就是电子乐器在看的电子乐谱,所以通常一个文件只需几十KB,就能够让电子乐器演奏出一首很完整的音乐。

MIDI标准协议创建于1980年早期,对音乐家、录音乐手、音乐爱好者带来数个显著的优势。

MIDI产业协会在1982年八月制定最初的MIDI技术规格MIDI1.0 此规格提供了音乐表演与控制所需的编码,存储,同步及传输应用在软件和电脑硬件上的标准。这个标准提供了各项电子音乐器材之间互相沟通传输的有效途径,并广泛地运用至今。

所有MIDI兼容的乐器与控制器都遵循着同一个标准技术规格MIDI 1.0,以便让所有的MIDI消息可以得到一致化的解读MIDI 1.0和General MIDI借由使用标准指令和参数消除了所有兼容性议题。

约20世纪70年代末,电子乐器设备在北美,欧洲和日本日趋普及,一般人渐渐负担得起。如Roland公司的DCB数字控制总线(英语:Digital_Control_Bus)和Yamaha的“Keycode”系统等等专利数字接口,创造了设备间的连通性。然而,这些接口都是同一制造商做的,所以在传输设计上一直无法有技术上的突破。

音响工程及合成器设计师Dave Smith(所属公司Sequential Circuits, Inc.(英语:Sequential_Circuits)),当他在设计一样新的键盘合成器时,打算开发一种数字音乐标准规格-这算是MIDI的前身。当年Smith正在开发一种创新的模拟合成器(英语:Analog_synthesizer)(随后发展为Prophet5合成器(英语:Sequential_Circuits_Prophet-5))。在当时,模拟合成器只能播放一次一个音符(或语音)。这种键盘利用旋钮,开关和其他控制仪器直接控制声音的音色。键盘上的输出是一个单一的模拟信号,通过扬声器播放时转换成声波。

Smith的创新,使的模拟合成器出现了的版本,能够在同一时间演奏大量音符。事实上,用了好几个世纪的普通的钢琴,风琴,吉他...等等乐器早就拥有这种多重发声的能力。但Smith的版本却是跨时代的创新。他的想法是使用数字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可以让每个按键弹出不同音色,而且每个音色的参数都可以独立调整。不单是单一校正,假如演奏者调整总控制平台的旋钮,参数还可以同时调整所有的音色。键盘不再只是控制单一个音符,而是使用一个微处理器即时扫描所有按下的键,然后将信息转换为音高,分配给每个音色。在这种方式下,演奏乐器的音乐家弹起来会觉得这根本是多音乐器(英语:Multi-instrumentalist)。

这种创新意味着两个重要的事情:因为所有的控制数字化,其设置可以存储为习惯设置,合成器可以内置存储器,可以存储并立即套用。更重要的是,键盘、旋钮、踏板和其他控制器不再只是制造声音的单一回路,制定单音合成器与多音合成器之间通信协议的迫切需求也呼之欲出。

Smith洞察先机,指出乐器间只要有传输线与转接插头,便可以让数字乐器之间进行资料传输;假若制造商可以统一通信协议此后无数的乐器与电子器材将可以借由数字信号沟通彼此。因此,MIDI诞生了。

经过几个月的美国和日本制造商之间的讨论,在1981年11月,史密斯在纽约音响工程协会(英语:Audio_Engineering_Society)展提出了他的数字乐器标准。1983年1月冬季NAMM展(英语:NAMM_Show),史密斯更突破性地展示了他的Prophet600(一个突破性的Prophet 5模拟合成器(英语:Sequential_Circuits_Prophet-5)的更高版本)和Roland JP-6之间的MIDI串接。MIDI Specification 1.0在1983年8月出版。

MIDI为了音乐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一致性,使音乐人彻底摆脱了追求发烧硬件的需求。 在1980年代初,MIDI使的前卫摇滚音乐会的合成器机柜墙时代告终,电子琴手总算能重见天日,不用躲在笨重的效果器机柜后面羞于见人。随着MIDI的来临,许多合成器纷纷发行机柜版本,这意味着,键盘手可以仅靠一台电子琴控制许多不同的乐器(如合成器)。

在20世纪80年代,MIDI促进了硬件和电脑编曲机的发展,它可以用来记录,编辑和重现一场表演。在1983年批准MIDI规格后短短几年,MIDI功能马上被引进一些早期的电脑平台,包括Apple II、Apple II Plus和Apple IIe,苹果Macintosh,Commodore 64上的Commodore的Amiga和PC-DOS。这使得以个人电脑为基础的MIDI编曲市场得以迅速发展出强大且价格低廉的商品。Atari ST这款配备MIDI接口端子的电脑主机也因此在1985年左右,在录音室中被广泛地使用。SMPTE时间码标准的实施,让我们可以透过MIDI时码,使MIDI编曲器之间可进行同步作业,MIDI时码从此成为数字音乐同步的标准。

MIDI产业协会于1991年批准MIDI演出控制(英语:MIDI_Show_Control)(MSC)协议(在Real Time System Exclusive子集)。MSC的协议这个行业标准,这使得所有现场和预录(对嘴)的表演活动,得以透过电脑即时控制各种类型的灯光音响及特效等媒体设备。和MIDI音乐原理一样,MSC并不传输光线,烟幕或声波:它只传输数字信息,如类型,时间或Live Show专业指令(就是所谓的Cue)。

在90年代初期到中期间,网络带宽还不足以拿来共享MP3,受限于网络带宽,MIDI档成为网络上分享音乐最受欢迎的格式,因为文件很小,许多网络搜索业者,以及MIDI粉丝架设的分享网站,尝试规避著作权问题,在随后几年也让其他形式的在线音乐共享一起遭殃。

MIDI最初没有提供指定音色。换句话说,每一个MIDI合成器有不同解读方法,没有所谓标准音色。例如,生产商可能希望通过微软的MIDI数字合成器(包括任何Windows系统)播放MIDI档时能发出相同或至少类似的音色。但因为不同厂商制造出来的合成器音色落差可能很大;甚至有人用内置声卡,有人用录音室等级高档音源机,MIDI乐曲作者根本无从确认传到大家耳中听到的会是怎样的声音。

这种惨况成为1991年推出General MIDI标准规格的动力。它创建了128个大家熟悉的声音类型(钢琴,电子琴,吉他,弦乐等等)的一套标准。虽然厂商仍然无法决定钢琴音质该多好,至少有一个标准的目标,以及这些音色的被分配到位置。

在MIDI发展史的前十几年,电脑硬件配备水准无法发挥许多取样音色或合成的声音。专业的硬件过于昂贵;而声卡虽然便宜,但却是依靠很简陋的合成运算方法产生的音色。“MIDI音色”也因此被一些评论家所诟病。

近年来,随着电脑硬件配备的成熟,软件音源也随着日渐普及。以苹果电脑的GarageBand为例,内置的General MIDI软件音源已经和真实乐器相去不远,连不熟悉乐器演奏方式的初学者,也可以靠着预录乐句的堆栈,轻易的编排出以假乱真的作品(那些音源基本上就是真实乐器演奏录制的)。所以90年代音色窘境已逐渐消失。

MIDI科技由MIDI制造商协会(MMA)进行标准化作业和维持。所有官方MIDI标准,由MMA在洛杉矶,加州,美国,日本,音乐电子工业协会(AMEI)在东京的MIDI委员会共同开发且同步公告。

MIDI主要参考的是完整的MIDI 1.0详细规格,文档版本96.1,只找得到英文版MMA,或日文版AMEI。虽然以前的MMA网站提供免费下载所有MIDI规格,现在基本详细规格链接却已被删除,我们只能去买实体的参考书籍。然而,大量的辅助材料可以在网站上免费获取。

当MIDI播放器演奏了一个音符的时候,它随之将音符转换成MIDI信息。一个典型的由键盘获取的音符的MIDI信息的过程包括:

MIDI信息传输速率达到每秒31250位。同时其它的相关参数也一起被转换。例如,移调轮(英语:Pitch_bend_wheel)有所变化的时候,这个信息也将在MIDI信息中有所呈现。只要演奏者演奏音符,乐器就可以自主的完成这样的数据处理工作。

乐器所演奏的所有音符根据其音名和音程的不同,都有特定的MIDI信息。例如,任何乐器演奏的中央C音符,它的MIDI信息都是一致的。使得它所生成的二进制信号也保持一致,数字标准化的传输方法是MIDI标准的核心。

所有的MIDI乐器都遵循MIDI规范说明,使得其生成的MIDI信息能够明确的指明具体的音符。借助这样的标准与协议,所有的MIDI乐器可以相互交换信息,同时也可以和MIDI兼容的电脑进行信号交换。MIDI接口用于将当前MIDI乐器生成的MIDI信号转换成二进制代码,以让接收端的MIDI乐器或电脑识别处理。所有的MIDI乐器都有内置接头。另外,过去电脑的声卡通常也具有这种内置的MIDI 5pin接口,现在则逐渐被USB与IEEE 1394接口取代。

MIDI消息(包含时间信息)会被收集和存储在一个电脑文件里,而这个文件称为一个MIDI文件,或者更正式地说,一个标准MIDI文件(Standard MIDI File,简称SMF)。

相关

  • 林瑞明林瑞明(1950年7月1日-2018年11月26日),笔名林梵、林退婴,台南人,台湾诗人、作家、评论家、文学研究者、历史学研究者、文学史研究者。曾任国立成功大学历史系教授,于2015年退休。19
  • 夏天 (消歧义)夏天可以指:
  • 左营启明堂左营启明堂,是台湾高雄市左营区莲池潭畔的庙宇,位于高雄市左营区莲潭路36号,主奉关圣帝君。左营启明堂创立于日治时期明治三十二年(公元1899年),当时日人刚据台,由于日本风俗慢慢影
  • 犯罪对象客体 · 行为(作为 · 不作为) 危害结果 · 因果关系 · 犯罪主体 主观要件(故意 · 过失) 未遂 · 既遂 · 中止 · 预备阻却违法事由 正当防卫 · 紧急避难心神丧失
  • 国库委员会 (加拿大)国库委员会(Treasury Board)是加拿大联邦的内阁委员会之一。它成立于1867年,并在1869年被赋予法定职权。在加拿大的政治体系中,该委员会由部长组成。现任主席是斯科特 布里森(Sco
  • 罗伯特·钱伯斯罗伯特·W·钱伯斯(Robert W. Chambers,1865-1933),美国作家,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最知名作品为1895年出版的《黄衣之王》。罗伯特·钱伯斯,全名为罗伯特·威廉·钱伯斯(Robert Wil
  • 龙钦巴龙钦巴尊者(藏文:.mw-parser-output .uchen{font-family:"Qomolangma-Dunhuang","Qomolangma-Uchen Sarchen","Qomolangma-Uchen Sarchung","Qomolangma-Uchen Suring","Qomolangma-Uchen Sutung","Qomolangma-Title","Qomolangma-Subtitle","Qomolangma-Woodblock","BabelStone Tibe
  • 轮回轮回(梵语、巴利语:संसार,罗马化:Saṃsāra,意指“世界”),是转世和“所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循环性”的概念,这是大多数印度宗教的基本信念 。意思是“漫无目的地漂流、流浪或世俗存在的循环”。轮回概念是一种思想理论,认为生命会以不同的面貌和形式,不断经历生死。在东方有例如印度教、佛教、道教承认这种思想,在欧洲有希腊的轮回哲学,例如毕达哥拉斯及柏拉图等,和德鲁伊教;作为一种宗教体验,则被认为是世界的另一种真实(感官所认识世界的延伸)。轮回与许多印度宗教(如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印度教等)的业力理论
  • 马丁·皮特斯马丁·斯坦福·皮特斯,MBE(英语:Martin Stanford Peters,1943年11月8日-2019年12月21日)是一名英格兰前足球运动员及主教练,他亦是英格兰嬴得1966年世界杯的冠军队成员之一,亦有参赛1970年世界杯。皮特斯在埃塞克斯郡普拉斯托(英语:Plaistow, Newham)(Plaistow)出生,曾效力西汉姆、热刺、诺里奇城和谢菲尔德联等多支球队,并于1981年退役前短暂执教谢菲尔德联。 被誉为一代“全能中场”,皮特斯双脚运用自如,可传可射,亦具有一定的制空能力,由于身手
  • 兰河兰河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