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伊登,第一代奥克兰伯爵

✍ dations ◷ 2025-11-19 06:52:26 #1784年出生,1849年逝世,印度总督,英国政治人物,伊顿公学校友,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校友

乔治·伊登,第一代奥克兰伯爵,GCB、PC(George Eden, 1st Earl of Auckland,1784年8月25日 - 1849年1月1日),英国辉格党政治家、殖民地官员。曾三次出任第一海军大臣,并在1836年到1842年间出任印度总督。新西兰第二任首都奥克兰以他命名。

奥克兰生于肯特郡贝肯纳姆,父亲是威廉·伊登,第一代奥克兰男爵(William Eden, 1st Baron Auckland),母亲是第三代从男爵吉尔伯特·埃利奥特爵士(Gilbert Elliot)之女埃莉诺(Eleanor)。奥克兰的姊妹是女旅行家、作家艾米莉·伊登(Emily Eden),她曾经在印度游览一段时间,并记下了见闻。奥克兰起初受教于伊顿公学,然后进入牛津基督学院,最后,在1809年入读林肯律师学院。1810年,他的长兄威廉·伊登(William Eden)溺毙于泰晤士河中,所以他在1814年继承父亲的男爵爵位。

1809年,奥克兰继承了长兄在国会代表伍德斯托克的席位。他把持这个席位到1812年。在1813年,他再次取得这个席位,这次把持到1814年。后来,因为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所以他取得了上议院席位,并在上议院中支持改革派。1830年,他出任英国贸易委员会主席、造币局局长,时任首相为格雷伯爵。

他在1834年到1835年出任第一海军大臣,时任首相分别为格雷伯爵和墨尔本勋爵。第一海军大臣任内,他委任威廉·霍布森(William Hobson)航往东印度,霍布森为了纪念他,在1840年将一座新西兰城镇命名为奥克兰。澳大利亚的伊登和奥克兰郡也以他为名。

1835年,奥克兰被任命为印度总督,次年1月到加尔各答。他的私人秘书是约翰·罗素·科尔文(John Russell Colvin),被他提拔为印度西北省份的副总督,而科尔文的儿子名从奥克兰,即奥克兰·科尔文(Auckland Colvin)。在总督任内,奥克兰改善当地教育,发展地方商业。

他为扩大英国在中亚的贸易和影响,谋求与阿富汗的统治者多斯特·穆罕默德·汗(Dost Mahommed Khan)订立通商条约。由于俄国人和波斯人的阻碍,他改而起用多斯特的对手,投靠英国的沙阿·苏查。奥克兰牢牢掌握阿富汗,到1839年苏查已经控制了喀布尔和坎大哈。

但是,他在阿富汗工作时出现了病症,时为1838年。1838年10月1日,为了推翻多斯特,奥克兰在西姆拉发表西姆拉宣言(Simla Manifesto),向多斯特·穆罕默德汗开战。在经过成功的初期作战后,1839年他获封奥克兰伯爵。但他削减对部族首脑的补贴,引起骚乱。到1841年冬英军从喀布尔撤退时,被击毙和俘虏者达5000名。第一次英阿战争最后以失败告终。1842年奥克兰被召回国,他把总督职位移交给埃伦伯勒勋爵,然后回到了英国。他虽然在阿富汗遭遇失败,但作为印度总督,扩大农业灌溉,救济饥荒,发展教育和职业训练,不失为优秀的行政官员。

1846年,他再次出任第一海军大臣一职,这次时任首相是罗素勋爵。在三年后,他在第一海军大臣任内去世。

奥克兰死于1849年元旦,享年64。他终身未婚,所以无人继承伯爵爵位,而男爵爵位则由较年幼兄弟罗伯特(Robert)继承。

Public Domain 本条目出自公有领域:Chisholm, Hugh (编). 大英百科全书 第十一版. 剑桥大学出版社. 1911年. 

相关

  • 三合字母三合字母(trigraph、或称三重音字、三重字),在字母系统上是由3个字母组合成的语音,而组成的语音与个别字母的发音不同。且能由三合字母表记出新的语音(音位)。
  • Fe(ClOsub3/sub)sub3/sub氯酸铁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Fe(ClO3)3。它可由氯酸铵水溶液和氢氧化铁的反应制得。氯酸铁易溶于水,形成红黄色溶液。其碱式盐难溶于水。
  • 六氯乙烷六氯乙烷,分子式为C2Cl6。无色斜方有类似樟脑香味的针状结晶。易升华。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苯和油类。为氯代烃中毒性最大的一种。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可损害肝
  • 超导现象超导现象是指材料在低于某一温度时,电阻变为零的现象,而这一温度称为超导转变温度(Tc)。超导现象的特征是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超导现象是指材料在低于某一温度时,电阻变为零(以目
  • 干福熹干福熹(1933年1月3日-),浙江杭州人,中国光学材料、非晶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33年出生于浙江杭州,1952年毕业
  • 气候工程地理工程学 ( Geoengineering )是运用工程手段解决现时地球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第一类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脱除并将其储存或转化为燃料(学名为二氧化碳脱除),如,将铁化合物倒
  • 克林顿·戴维森克林顿·戴维森(英语:Clinton Davisson,1881年10月22日-1958年2月1日),美国物理学家,曾在贝尔实验室长期工作。他与雷斯特·革末,在戴维森-革末实验里,共同合作发现电子衍射现象。因
  • 海军大学校海军大学校(日语:海軍大学校/かいぐんだいがっこう Kaigun Daigakkō ?)是旧日本海军内培养高等海军军官的一所学校。日语文献中有时可以缩略为“海大”。旧日本陆军系统内地
  • 西蒙·范德梅尔西蒙·范德梅尔(荷兰语:Simon van der Meer,1925年11月24日-2011年3月4日),荷兰物理学家,因发展出随机冷凝技术,而促使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鲁比亚发现W及Z玻色子。范德梅尔1925年出
  • 束草站束草站(朝鲜语:속초역/束草驛  */?)曾为东海北部线上的一个车站,位于江原道束草市东明洞,已于1950年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