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僧

✍ dations ◷ 2024-09-20 06:12:39 #苦行僧
苦行僧(梵语:sādhu〔男性〕;sādhvī或sādhvīne〔女性〕)是印度宗教盛行的修练方式,流行于婆罗门教、耆那教等。今日多指居于山林刻苦修道的各种宗教修道士。汉语的“僧”,可以泛指各种出家修道士,并不一定是佛教僧人。时至今日,基督宗教的许多圣人也常被称为苦行僧(拉丁语:ascēticus),如圣方济各,圣瓦西里等。“苦行僧”一词容易被误解,认为单指佛教在丛林隐修的头陀。其实苦行、僧、头陀、比丘等词的出现,都比佛教的创始还早,都来自于婆罗门教等古印度宗教。而佛教虽然允许苦行僧的修行方式,但并非倡议苦行,而更多的主张中道。故凡苦行僧,多以印度教、耆那教等多见,佛教苦行僧著袈裟、剃发的形象与其差别也颇大。古印度常有苦行僧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带着象征湿婆的三叉杖,边走边吟诵古经文,露宿丛林。苦行僧必须忍受常人认为是痛苦的事,如自我体罚、长期断食、减少饮水、躺在布满钉子的床上、行走在火热的木炭上、忍受酷热严寒,甚至饮食秽物等事情,来锻炼忍耐力和离欲。一般婆罗门尊崇苦行僧,因为大多数的婆罗门都不是苦行僧。耆那教有两派别,天衣派主张苦行,白衣派不主张苦行。佛教中释迦牟尼成佛前曾修苦行,“昼便入林中。夜便露坐……至冢间。取彼死人之衣。而覆形体……日食一麻一米。形体劣弱。骸骨相连。顶上生疮。皮肉自堕。犹如败坏瓠卢……”。后来发现修苦行并不能达到无上正等正觉,于是转以其他方法修行成佛。释迦牟尼佛曾在优罗毗罗村收五名苦行僧为弟子,此为佛经上记载的“初转法轮”。印度圣雄甘地一生多次绝食,生活极尽简朴,英国首相丘吉尔称他是“半裸的苦行僧”。

相关

  • 心搏停止心脏停止(Cardiac arrest)或称为心搏停止,是心脏因不能够有效收缩,而导致血液循环停止的现象,症状包含丧失意识(英语:Unconsciousness)、呼吸异常或中止(英语:respiratory arrest),有些
  • 色胺色胺是一种见于植物、动物和真菌的单胺生物碱,含有一个吲哚核,结构与色氨酸类似(缺一个羧基)并因此得名。它以痕量存在于哺乳动物脑中,有认为是起神经调质和神经递质的作用。色胺
  • 读音文白异读是汉语族的一种特有现象,一些汉字在汉语中有两种发音:文读和白读,两者代表不同的语音层次:汉语中的白读普遍是在《广韵》或更早的音系基础上继承和发展来的语言固有成分
  • 鼻中隔软骨鼻中隔软骨(英语:septal nasal cartilage)是由透明软骨(英语:hyaline cartilage)所组成。某些地方看起来像四边形,其边缘比中间还要厚实。鼻中隔软骨把前面鼻腔的中间部分给分成左
  • 特尔图良特土良(英语:Tertullian ,/tərˈtʌliən/,150年-230年),罗马全名为昆图·塞普蒂米乌斯·佛洛伦特·特尔土良诺(拉丁语:Quinto Septimius Florente Tertuliano),英语化后被称为特土良(
  • HIOsub3/sub碘酸(化学式:HIO3)比溴酸和氯酸稳定,可以呈晶体状态存在,110℃分解同时有一部分脱水形成三碘酸(HI3O8),195℃脱水成五氧化二碘(I2O5),易溶于水,为强氧化剂及强酸。
  • 维希政权维希法国(法语:Régime de Vichy),正式国名为法兰西国(法语:État français),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控制下的法国政府;它也被称为维希政权、维希政府,简称“维希”。1940年6月
  • 正规军正规军(英语:regular army),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按照统一的体制编制、武器装备、制度和纪律、服装和标志等原则实施组织、管理、教育、训练、补充和供给的军队。世界上第一支正规军
  • 安第斯山安第斯山脉(西班牙语:Cordillera de los Andes;奇楚亚语:Walla Antikuna),也称安弟斯山脉或安蒂斯山脉,是陆地上最长的山脉,位于南美洲的西岸,约7,000公里长,200至700公里宽(最宽的部分
  • IIS互联网信息服务(英語: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在台湾被称为网际网路资讯服务,是由微软公司提供的基于运行Microsoft Windows的互联网基本服务。最初是Windows NT的可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