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苦行僧
✍ dations ◷ 2025-09-03 04:18:25 #苦行僧
苦行僧(梵语:sādhu〔男性〕;sādhvī或sādhvīne〔女性〕)是印度宗教盛行的修练方式,流行于婆罗门教、耆那教等。今日多指居于山林刻苦修道的各种宗教修道士。汉语的“僧”,可以泛指各种出家修道士,并不一定是佛教僧人。时至今日,基督宗教的许多圣人也常被称为苦行僧(拉丁语:ascēticus),如圣方济各,圣瓦西里等。“苦行僧”一词容易被误解,认为单指佛教在丛林隐修的头陀。其实苦行、僧、头陀、比丘等词的出现,都比佛教的创始还早,都来自于婆罗门教等古印度宗教。而佛教虽然允许苦行僧的修行方式,但并非倡议苦行,而更多的主张中道。故凡苦行僧,多以印度教、耆那教等多见,佛教苦行僧著袈裟、剃发的形象与其差别也颇大。古印度常有苦行僧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带着象征湿婆的三叉杖,边走边吟诵古经文,露宿丛林。苦行僧必须忍受常人认为是痛苦的事,如自我体罚、长期断食、减少饮水、躺在布满钉子的床上、行走在火热的木炭上、忍受酷热严寒,甚至饮食秽物等事情,来锻炼忍耐力和离欲。一般婆罗门尊崇苦行僧,因为大多数的婆罗门都不是苦行僧。耆那教有两派别,天衣派主张苦行,白衣派不主张苦行。佛教中释迦牟尼成佛前曾修苦行,“昼便入林中。夜便露坐……至冢间。取彼死人之衣。而覆形体……日食一麻一米。形体劣弱。骸骨相连。顶上生疮。皮肉自堕。犹如败坏瓠卢……”。后来发现修苦行并不能达到无上正等正觉,于是转以其他方法修行成佛。释迦牟尼佛曾在优罗毗罗村收五名苦行僧为弟子,此为佛经上记载的“初转法轮”。印度圣雄甘地一生多次绝食,生活极尽简朴,英国首相丘吉尔称他是“半裸的苦行僧”。
相关
- 雨水扑满雨水收集(英语:Rainwater harvesting)又称雨扑满、雨水集蓄,是雨水的累积用于现场再利用而不是允许其流失。雨水可以从雨水收集或屋顶雨水收集器收集,或用网或其他工具从雾和露水
- 异丙苯异丙苯(化学式:C9H12),俗称枯烯、
- span class=chemf style=white-space:nowrap;Csub7/subH庚烷的化学式为C7H16,烷烃中的第七个成员。有9种同分异构体,若考虑到光学异构则有11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大多数存于石油的汽油馏出物中。其直链化合物是正庚烷CH3(CH2)5CH3(沸点98
- 香奈儿香奈儿(法语:Chanel)公司,是1910年由可可·香奈儿("Coco" Chanel,1883年8月19日-1971年1月10日)所创办的顶级法国女性知名时装店,私人公司,由Pierre Wertheimer的孙子Alain Wertheime
- 心理-社会心理学家异常心理学 行为遗传学 生物心理学 心理药物学 认知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差异心理学(英语:Differenti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演化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 特洛伊城坐标:39°57′26″N 26°14′19″E / 39.95722°N 26.23861°E / 39.95722; 26.23861特洛伊(古希腊语:Τροία,或Ίλιον,拉丁语Troia,或Ilium),古希腊时代小亚细亚(今土耳其位
- HIF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s,HIFs)是一种在细胞环境中的转录因子,因氧含量而产生不同反应的,主要是在氧气减少或缺氧 的情况下活化。缺氧大部分需要氧气呼吸的物种,都
- 高雄 (消歧义)高雄可以指:
- 惠更斯原理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英语:Huygens–Fresnel principle)是研究波传播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因荷兰物理学者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和法国物理学者奥古斯丁·菲涅耳而命名。这个原理同时适
- 温子仁温子仁(英语:James Wan,1977年2月26日-,或译为詹姆斯·温或詹姆士·温)是一名知名澳洲男导演、制片人和编剧,是生于马来西亚砂拉越州古晋市的马来西亚华裔澳洲人,时常制作恐怖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