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革命论

✍ dations ◷ 2025-10-29 08:54:54 #不断革命论

不断革命论早在马克思的时代就有萌芽,后来托洛茨基对不断革命论加以完善,因此谈到“不断革命论”时,通常指的是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

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说拿破仑用“不断的战争”代替了法国大革命的“不断的革命”。

1850年3月,马克思恩格斯在《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中,第一次提出:德国工人阶级的战斗口号应该是“不断革命”。

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指出:“革命的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过渡阶段。”

托洛茨基认为,不断革命,就马克思赋予这个概念的意义来说,就是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阶级统治,不能停留在民主阶段,而要转而采取社会主义的措施,并进行反对外部反动势力的战争;意味着这种革命的每一个阶段都同前一个阶段相衔接,而且它只有在阶级社会完全消亡的时候才会结束。托洛茨基的这一理论有三个主要的思想。

第一个是关于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问题。传统观点认为,只有经过一段漫长的民主制时期才能走向无产阶级专政;而托洛茨基认为,落后国家只有经过无产阶级专政,才能走向民主制。

第二个方面是,社会主义革命同样也是不断的。在无法确定的长时期内和经常的内部斗争中,一切社会关系都要经受改造。社会在不断地除旧换新。

不断革命论的第三个方面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国际性。社会主义革命从一国基础上开始,但它不能在这个基础上完成。一国范围内要维持无产阶级革命,只能是一种暂时的状况。一国的革命不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它只是国际链条中的一环。国际的革命是一个不断的过程,尽管它会出现暂时的衰退和低潮。托洛茨基的第三点思想与斯大林主义者的一国之内的社会主义产生冲突:后者认为在一个国家可以建成社会主义;但托洛茨基坚决反对这种思想,并认为斯大林主义者背叛了马克思主义,斥责他们为“不肖门徒”。

相关

  • 心指数心指数 (英语:cardiac index,简称CI)是血流动力学(英语:haemodynamic)中涉及参数的以体表面积(BSA)所计算的每分钟左心室心输出量(英语:cardiac output)(CO),从而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心泵
  • 铀-235铀235(符号:235U),是铀的三种同位素之一,当中只有铀235能够发生核分裂,引发连锁核裂变反应,可用作核电及核弹。1935年由加拿大科学家邓史达(英语:Arthur Jeffrey Dempster)发现。根据
  • 约翰斯顿环礁约翰斯顿环礁(英语:Johnston Atoll),位于北太平洋中部,是波利尼西亚群岛的组成部分之一,属于美国无建制领土。东北距夏威夷檀香山1328公里,有重要战略地位。约翰斯顿环礁主要由约翰
  • 亚硝胺亚硝胺、亚硝酸胺(Nitrosamine)是一类通式为R1N(–R2)–N=O的胺化合物,其大部分成员都属强致癌物。亚硝胺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杀虫剂与树脂的生产。其中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
  • 巴黎歌剧院加尼叶歌剧院(法语:Opéra Garnier),通常称为巴黎歌剧院(法语:Opéra de Paris),于1861至1875年间建造,位于法国巴黎第九区,是一座拥有1979个座位的歌剧院。巴黎歌剧院是一座新巴洛克
  • 康熙康熙(满语:ᡝᠯᡥᡝ ᡨᠠᡳᡶᡳᠨ,穆麟德:elhe taifin,太清:elhe taifin;蒙古语:.mw-parser-output .font-mong{font-family:"Menk Hawang Tig","Menk Qagan Tig","Menk Garqag Tig"
  • 野村一郎野村一郎(日语:のむら いちろう,1868年-1942年7月28日),日本建筑师,山口县人。在大阪、台湾与朝鲜都有活动,设计了台湾总督官邸(今台北宾馆)和朝鲜总督府。而在从1900年(明治33年)到台
  • 腰方肌腰方肌(Quadratus lumborum)位于腹腔的后部。在腹腔肌肉里面位置最深,常被指为腰肌。形状是四边形。功能为腰椎侧弯以及防止腰椎从另一边侧弯。
  • 朴泳孝朴泳孝(1861年-1939年9月21日),字子纯、无量,号春皋、玄玄居士,是朝鲜王朝末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政治人物,是开化派的主要人物。出身京畿道水原市。在日韩合邦期间,曾改日本名山
  • 中突蛛亚目中突蛛亚目(学名:Mesothelae),又名中纺亚目或古疣亚目,是一个蜘蛛的亚目,包括已灭绝的Arthrolycosidae、Arthromygalidae和现存的节板蛛科。中突蛛亚目是所有其他现代蜘蛛的姊妹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