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革命论

✍ dations ◷ 2025-07-20 11:17:01 #不断革命论

不断革命论早在马克思的时代就有萌芽,后来托洛茨基对不断革命论加以完善,因此谈到“不断革命论”时,通常指的是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

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说拿破仑用“不断的战争”代替了法国大革命的“不断的革命”。

1850年3月,马克思恩格斯在《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中,第一次提出:德国工人阶级的战斗口号应该是“不断革命”。

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指出:“革命的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过渡阶段。”

托洛茨基认为,不断革命,就马克思赋予这个概念的意义来说,就是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阶级统治,不能停留在民主阶段,而要转而采取社会主义的措施,并进行反对外部反动势力的战争;意味着这种革命的每一个阶段都同前一个阶段相衔接,而且它只有在阶级社会完全消亡的时候才会结束。托洛茨基的这一理论有三个主要的思想。

第一个是关于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问题。传统观点认为,只有经过一段漫长的民主制时期才能走向无产阶级专政;而托洛茨基认为,落后国家只有经过无产阶级专政,才能走向民主制。

第二个方面是,社会主义革命同样也是不断的。在无法确定的长时期内和经常的内部斗争中,一切社会关系都要经受改造。社会在不断地除旧换新。

不断革命论的第三个方面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国际性。社会主义革命从一国基础上开始,但它不能在这个基础上完成。一国范围内要维持无产阶级革命,只能是一种暂时的状况。一国的革命不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它只是国际链条中的一环。国际的革命是一个不断的过程,尽管它会出现暂时的衰退和低潮。托洛茨基的第三点思想与斯大林主义者的一国之内的社会主义产生冲突:后者认为在一个国家可以建成社会主义;但托洛茨基坚决反对这种思想,并认为斯大林主义者背叛了马克思主义,斥责他们为“不肖门徒”。

相关

  • 颚脊椎动物有颔下门(Gnathostomata)原为有颔总纲(Gnatha),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拥有颔的一群,与无颔总纲相对应,属于较高等的一类。有颔下门生物之下颌骨系于距今约四亿三千万年前开始发展形成,即
  • 甲胺磷甲胺磷(Methamidophos),是一种有机磷化合物,通常用作农药,在台湾的商品名为达马松、在中国大陆的商品名为多灭灵。工业品为黄色粘稠液体,易溶于水、醇、丙酮等溶剂,不溶于石油醚,遇
  • 家用电脑家用电脑是个人电脑的一种,于1977年投入市场,并在1980年代日益普及。其市场定位为更加贴近消费者,同时比游戏机功能更强的个人电脑。这些电脑的售价一般要较当时的为商业、科学
  • 奥胡斯大学奥胡斯大学(丹麦语:Aarhus Universitet),位于丹麦王国日德兰半岛的奥胡斯,建立于1928年,2007年前后吸收了奥胡斯商学院、丹麦农业科学院、国家环境研究院,以及位于哥本哈根的丹麦
  • 一锅合成法化学中的一锅合成法(one-pot synthesis),或简称一锅法,是指在一个反应器中使反应物连续进行多步反应,以提高反应效率的一种化学反应策略。这种方法被化学家所广泛青睐,因为此法可
  • 猫空猫空(台语:猫空,Bâ-khang)位于台湾台北市文山区,属于二格山系,昔日为台北市最大产茶区之一,茶区上古道纵横,乃为运送茶叶所建,目前为茶艺及夜景胜地。“猫空”这个名称的由来,最常见
  • 大村清一大村 清一(1892年5月4日-1968年5月24日)大正时期官僚、昭和时期政治家。第1次吉田内阁阁僚。日本国宪法公布文中有他的名字。冈山县津山市生人。冈山县立胜间田农林学校毕业。
  • 林鼠亚科林鼠亚科(学名:Neotominae)是啮齿目仓鼠科的一个亚科,分布于美洲,种类很多:
  • 西谷桥西谷桥(英语:West Puente Valley)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的一个人口普查指定地区。西谷桥的座标为34°03′03″N 117°58′11″W / 34.05083°N 117.96972°W / 34.050
  • 乔治·泰勒乔治·泰勒(英语:George Taylor)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