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

✍ dations ◷ 2025-08-02 20:33:50 #北京十大建筑,海淀区建筑物,中国国家图书馆,2008年完工建筑物

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又称作中国国家图书馆二期,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是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的一部分,启用于2008年。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前身是1909年9月9日始建的京师图书馆,1951年6月12日更名为北京图书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的国家图书馆。

1987年,北京图书馆新馆在白石桥路(今中关村南大街)落成。1998年12月12日,北京图书馆更名为“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日均接待读者1.2万人次 ,馆藏远远超过2000万件的设计容量,原有馆舍已不敷使用。2003年,经国家批准,立项扩建,二期新馆舍于2008年9月启用,成为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原总馆改称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扩建完成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馆舍总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成为仅次于美国国会图书馆、俄罗斯国立图书馆的世界第三大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是国家十五期间重点文化建设项目,现有建筑于2008年9月9日启用,由中铁建工集团施工,设计者为德国法兰克福的KSP Jürgen Engel建筑设计事务所;建筑面积八万平方米,日均接待读者能力约八千人次。建筑外观如同一个巨大的书本。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之一《四库全书》置于中庭地下一层恒温恒湿独立区域内,读者可以隔着玻璃欣赏古籍,为该馆的特色之一。

2009年,国家图书馆二期被评选为‘北京当代十大建筑’之一。

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

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正面)

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四楼俯瞰

86、319、320、332、563、645、653、689、695、697、717、808、814、特4、特6、运通105、运通106、运通205:国家图书馆站

相关

  • 弗雷德里克·图尔特弗雷德里克·威廉·图尔特 FRS(Frederick William Twort,1877年–1950年)是一位英格兰细菌学家,他在1915年发现了噬菌体。 他曾在圣托马斯医院研究医学,是布朗动物研究所(Brown In
  • 食物过敏食物过敏是免疫系统对食物异常的反应。食物过敏的症状与征候可轻可重包括发痒、舌头肿大、呕吐、腹泻、荨麻疹、呼吸困难到低血压等等。轻微程度者会有嘴唇或面部肿胀、荨麻
  • (CHsub3/sub)sub2/subS二甲基硫醚,是最简单的硫醚化合物。结构、性质与二甲基醚类似。常温下为无色挥发性液态。有着如海鲜般特殊气味物质。在自然界中,常由蛋白质的分解产生。这也是海鲜腥味的来源
  • 成键轨道成键轨道(英语:Bonding orbital;Bonding molecular orbital),在原子轨道在线性组合成分子轨道时(即两个波函数相加得到的分子轨道),能量较低的分子轨道谓之。成键轨道总是与反键轨道
  • 磷的同素异形体磷的同素异形体有许多种,其中白磷和红磷最为常见。另外还存在紫磷和黑磷。气态磷单质中有P2分子与磷原子。白磷(因商品白磷常带黄色,故又称为黄磷:180),分子式P4,为白色固体,质软。
  • 瑞士国家图书馆瑞士国家图书馆是瑞士联邦文化办公室下的一个机构,是该国国家图书馆,已经列入瑞士国家和区域重要文化财产名录。 其历史可以追溯至1895年,虽然不是瑞士的法定送存图书馆,但是已
  • 对映异构对映异构体(英语:Enantiomer (/ɪˈnæntiəmər, ɛ-, -tioʊ-/ )),又称对掌异构物、光学异构物、镜像异构物或旋光异构体,不能与彼此立体异构体镜像完全重叠。互为镜像(mirror i
  • 刘畴西刘畴西(1897年-1935年8月6日),湖南长沙望城人。中国工农红军将领、红十军团军团长。1920年,刘畴西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参
  • 穆特萨二世爱德华·穆特萨二世(卢干达语:Edward Mutesa II,1924年11月19日-1969年11月21日),全名爱德华·弗雷德里克·威廉·大卫·瓦卢盖姆贝·穆特比·卢旺古拉·穆特萨(Edward Frederick W
  • 朱慈烛益王朱慈烛(?-?),明朝第六代益王益定王朱由木的儿子。他在永历四年(1650年)三月袭封益王。永历十六年(1662年),南明灭亡,朱慈烛不知所终,后来由长兄 益先王朱慈炲的嫡第一子朱和壐袭封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