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镉

✍ dations ◷ 2025-08-23 15:03:21 #镉化合物,氢氧化物

氢氧化镉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d(OH)2。它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为白色晶体。它在镍镉电池中是一种关键性的化合物。氢氧化镉的碱性比氢氧化锌强。

氢氧化镉可以通过热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热的硝酸镉溶液反应得到:

另一种制法是将氢氧化钾固体加入至碘化镉溶液中,产生的沉淀先加热至其溶解,再静置溶液使之逐渐冷却,析出氢氧化镉。

氢氧化镉也可通过水热法合成。如将20份的氢氧化钠配成的溶液加入1份乙酸镉配成的溶液中,再加入溶液等体积的乙二醇,搅拌半小时后,转移到水热反应釜中反应,在6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4小时,得到产物。

用硝酸镉溶液和5%KOH溶液反应,硝酸钠作为矿化剂,进行水热合成,可以得到六边形纳米盘Cd(OH)2

较新的合成方法还有微波法,如在聚乙二醇(PEG-10000)溶液中加入0.8mol·L-1的硝酸镉,搅拌均匀后,再加入等体积的0.8mol·L-1六次甲基四胺(HMTA),继续搅拌,之后转移到瓷坩埚内,加盖,置于微波炉中低温加热8min,冷却到室温后分别用一次水和多次乙醇洗涤,在60℃下干燥4h,得到Cd(OH)2螺旋形纳米线,反应机理如下:

反应产生的纳米线的直径与长度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物的浓度来控制,而阴离子的种类对产物的形貌有较大影响。

此外,固相反应也能得到氢氧化镉。如将镉盐(Cd(CH3COO)2·2H2O、CdCl2·2.5H2O、3CdSO4·8H2O或CdCO3·4H2O等)和PEG-400混合均匀,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研磨半小时后放置5小时,用水与无水乙醇洗涤,在空气中自然干燥,可以得到具有晶形的产物。

氢氧化镉有α、β和γ三种形态的结构。其中β型为六方晶系,γ型为单斜晶系。

在固体氢氧化镉中,不存在OH…O氢键。

氢氧化镉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碳酸镉。当氢氧化镉加热至150℃时,它会分解,生成氧化镉。

作为一种碱,氢氧化镉也能溶于酸:

此外,它还能和氨水、氰化钠反应,产生配合物而溶解:

和氢氧化锌不同的是,氢氧化镉仅微溶于氢氧化钠(5mol·L-1)溶液,溶解度为0.13g。在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Na2

氢氧化镉在镍镉电池中有应用。

化学化工上,它是制备其他镉化合物的原料之一。

接触皮肤、吸入或吞食有害。

对水生生物毒性很大,并且会造成长期的水体污染。

Cr(OH)3

相关

  • 水泥水泥又称洋灰、红毛灰、红毛土、红毛泥,是一种建筑材料,与水混合后会凝固硬化。水泥不常单独使用,而是用来与沙、砾(骨料)接合。水泥与细致的骨料混合后形成砂浆(用来接合砖块)
  • 金之钧金之钧(1957年-),中国石油地质学,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现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地质师、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金之钧出生于山东省胶南县(今属青岛市黄岛区),1982年1月
  • 偏钒酸钠偏钒酸钠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aVO3。无色棱柱状单斜结晶,溶于水。在自然界以少见的付穆水钒钠石(metamunirite,无水物)和水钒钠矿(munirite,二水物)存在。由五氧化二钒溶于氢
  • 热传导发电机热传导发电机,也称为塞贝克发电器,是运用热电效应(塞贝克效应)将热(温度差)直接转换成电能的一种装置。大致上转换效率约为5-8%。基于赛贝克效应的旧式装置使用双金属接面,并且非常
  • 安守廉威廉·P·奥尔福德(英语:William P. Alford,1948 - ),汉名安守廉,是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哈佛大学东亚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专家。安守廉是他取的中文名字。安守廉1970年自阿默斯
  • 库尔特·赛博特库尔特·赛博特(德语:Kurt Seibt,1968年2月13日-2002年6月21日),德国统一社会党政治局委员,东德中央检查委员会主席。1968年,出生于柏林的工人家庭。1922年,参加“社会主义工人青年”
  • 扎尔格勒图勒嘎·额尔登巴特扎尔格勒图勒嘎·额尔登巴特(蒙古语:Жаргалтулгын Эрдэнэбат;1974年7月17日-),蒙古国色楞格省人,蒙古国政治人物。1974年7月17日,生于蒙古人民共和国色楞格省
  • 米歇尔·德勃雷米歇尔·德勃雷(Michel Debré,1912年1月15日-1996年8月2日),法国政治人物,被誉为法国现行宪法之父。曾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理。德勃雷出身于法国影响力很大的德布雷家族。支
  • 加州州立大学贝克斯菲尔德分校加州州立大学贝克斯菲尔德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Bakersfield,CSUB或CSU Bakersfield),或译贝克斯菲尔德加州大学是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系统内、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
  • 花魁 (日本)花魁(日语:おいらん)是指日本江户时代的吉原游廓里,对地位最高级的游女的称呼。其由来据传是源于18世纪时,吉原的游女们称呼比自己辈份高的游女为“姐姐”(おねえさん),后来逐渐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