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维厄当

✍ dations ◷ 2025-07-06 05:46:42 #1820年出生,1881年逝世,比利时作曲家,比利时小提琴家,浪漫主义作曲家,共济会会员

亨利·弗朗索瓦·约瑟夫·维厄当(法语:Henri François Joseph Vieuxtemps,1820年2月17日-1881年6月6日),比利时小提琴家、作曲家。

亨利·弗朗索瓦·约瑟夫·维厄当于1820年2月17日出生于比利时东部的小城韦尔维耶,他的父亲是一名织工,在业余时也从事小提琴演奏与提琴制作,幼时的维厄当得以在对音乐相当友善的环境中成长。

维厄当的小提琴演奏启蒙于当地名师雷克卢-德琼恩(Joseph Lecloux-Dejonc),他的进步相当快速,7岁时已能公开演出罗德的第5号协奏曲,并以演奏神童之姿开始在尼德兰王国巡回亮相。1829年,维厄当与夏尔·德·贝里奥在阿姆斯特丹结识,并从后者习琴。威廉一世慷慨地赞助了维厄当的学习费用,而为了更好的学习品质,维厄当也举家迁徙至布鲁塞尔。在贝里奥门下,维厄当继承了所有前辈大师(柯列里、塔替尼、魏欧提、罗德、克罗采等人)的音乐内涵与演奏传统,旋即在巴黎完成了演奏生涯的初登场,受到巴黎乐界的一片好评。

十二岁起,维厄当已是一名全职音乐家,在演奏活动的同时,他亦进行作曲。1833–34年乐季间,维厄当感到自己在作曲方面仍有进步空间,遂决定前往维也纳,从西蒙·赛赫特(Simon Sechter)学习。在“欧洲音乐首都”深造的维厄当很快地掌握了德奥音乐的风格,根据兰诺伊男爵(Baron Édouard de Lannoy)的记述,维厄当在1834年3月16日公开演奏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大获成功;4月28日,他在莱比锡的首演则掳获了舒曼的赏识。数周后,维厄当在伦敦结识帕格尼尼,帕格尼尼对年仅十四的维厄当寄予温暖的鼓励。

1834–35年乐季间,维厄当在巴黎从安东·雷哈学习作曲,在其引导下,完成了第2号小提琴协奏曲(作品19)。这段时间他亦经常在闲暇时潜入布鲁塞尔的皇家歌剧院,剧院乐池的见识使他精进了自己的配器手法。1837年春,维厄当完成了圣彼得堡初登场,之后结识了弗朗索瓦·塞瓦(François Servais,未来的“大提琴界的帕格尼尼”);此时的维厄当对于长期的演奏活动感到倦怠,亟需喘息的他在俄罗斯逗留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谢绝所有的演出邀约。

1840年,维厄当在莫斯科听众面前首度亮相,重启演出活动的维厄当显得神清气爽,其音乐与演奏也更形成熟。当他再一次回到巴黎时,帕格尼尼已经过世,维厄当自此继承了法-比小提琴学派的荣光。第1号小提琴协奏曲(作品10)在巴黎音乐院的演出非常成功,在场的听众即使立场不同(例如白辽士、瓦格纳等),仍为他的演奏所折服。此后,维厄当的足迹遍布伦敦、美国、墨西哥与古巴(1843–44年乐季),重要的第3号小提琴协奏曲(作品25)也完成于此时期。

1846年,廿五岁的维厄当已是比利时皇家协会(Belgian Académie Royale)的正式会员,此时他收到了圣彼得堡帝国剧院的邀约,并前往当地任职至1851年止。维厄当在沙皇首都的演出活动频繁且十分充实,做为剧院音乐家,他参与了乐季音乐会、歌剧等制作,也以独奏家的身份亮相。维厄当另与赛瓦、年轻的安东·鲁宾斯共组室内乐组合,担纲了许多作品的俄国首演。此外,第4号小提琴协奏曲(作品31)亦完成于圣彼得堡时期,这首作品是维厄当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使他获得白辽士、瓦格纳、李斯特等作曲前辈,以及欧洲各大乐评的一致肯定:“他是‘我们的小提琴家’,具备了优雅、个性与美声,更有一流的品味与演奏,而谢绝一切的哗众取宠。”

1857–58年乐季,维厄当以巴纳姆式的步调在美国进行了共七十五场演出,沉重的负担影响了他的身体状况。1860年夏,他前往渡假胜地巴登-巴登,此时他收到了比利时皇家音乐院的作曲邀约,希望他为该院的学期检定写作一首协奏曲,这便是最著名的第5号小提琴协奏曲(作品37)。翌年9月,维厄当本人亲任作品首演的独奏。此期间家人的逝世对于维厄当是严重的打击,他推拒了来自布鲁塞尔与圣彼得堡的教职邀请。而随着欧陆硝烟密布,维厄当暂时将重心转移至美国,并在美国完成了慑人的一百廿一场演出。

1871年6月,维厄当回心转意,接受了布鲁塞尔皇家音乐院的邀约,前往该院任教。自胡拜(Jenő Hubay)、易沙意(Eugène Ysaÿe)以降,做为教师的维厄当作育英才无数,此外他也维持着室内乐演出的活动,此时仍看不出他有任何衰弱的迹象。1873年9月13日,维厄当的右手臂突然瘫痪,而由于没有接受足够的照护,所造成的伤害始终没有完全复原,使得他从此退出演奏舞台,布鲁塞尔的教职则由门生康尼留斯(Alexandre Cornélis)、以及友人维尼亚夫斯基接续分担。

1879年宣布退休后,维厄当前往阿尔及尔的女儿、女婿一家,并在当地写作了第6、第7号小提琴协奏曲(作品47、49)。1881年6月6日,维厄当逝世,他的骨灰在8月28日回到故乡韦尔维耶,其爱琴“瓜奈里·耶稣”(Guaneri del Gesù)则于两年后转手售出。

维厄当的演奏在生前博得盛赞,但由于无法获得录音资料,现代人根据他留下的音乐作品了解他的辉煌成就。维厄当的作品代表了当代小提琴大师的一页,其作品为自己所用,旋律优美且技巧精湛,其巨大的篇幅则受到白辽士的影响,是可观的一段音乐历史。后辈的小提琴名家上至萨拉沙泰、易沙意,下至克莱斯勒、海菲茨等人,多选择另辟蹊径,或进行改编创作,或写作小品音乐等,使得帕格尼尼、维厄当一代的巨幅小提琴作品就此成为绝响。

以及其他各类型作品(小提琴与乐团小品、小提琴与钢琴小品、中提琴作品等)。

维厄当在1844年与长他五岁的钢琴家约瑟芬·艾德(Josephine Eder)成婚。约瑟芬于1868年因霍乱逝世。

维厄当是一名共济会会员,他的引荐人是亦师亦友的贝里奥。

相关

  • 六凡六道(梵语:ṣaḍ-gatīḥ),又名六趣(趣通趋,意为趋向的轮回道及环境)、六凡、六途或轮回六道等,佛教名词,意指六种欲界、色界及无色界众生的种类型态或者说是境界,也是在凡夫众生轮回
  • 调性调性(Tonality)是调的主音和调式类别的总称,例如,以C为主音的大调式,其调性即是“C大调”,以a为主音的小调式,其调性就是“a小调”等。以此类推,一般音乐中主要有24个调性。
  • 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英语:Alfred North Whitehead ,1861年2月15日-1947年12月30日),OM,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他是历程哲学(英语:Process philosophy)学派的奠基者,目前已被视为可
  • 铝的同位素铝(原子量:26.9815386(8))共有28个同位素,其中有1个是稳定的。备注:画上#号的数据代表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只是理论推测而已,而用括号括起来的代表数据不确定性。
  • 李邦华李邦华(1574年-1644年),字孟暗,江西吉水人。明末政治人物。生而早慧,受业于同里邹元标,万历三十一年与父李廷谏同举乡试。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授泾县知县,有政声。当时朝士多诋毁
  • 李秉德李秉德(1912年7月—2005年5月2日),河南洛阳人,中国教育家。曾任西北师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的首批博导。1996年获评全国优秀教师,1998年成为政府
  •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省中医院,即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始建于1985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是河南省医保、省离休、市医保、铁路医保、
  • 熟男我爱你熟男我爱你(意大利语:)是意大利导演费德瑞可·莫恰所执导的电影,在罗马拍摄并于2008年上映,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处于高中最后一年的尼奇,18岁,同死党们过着自由的生活,游走于各
  • 平良千春平良千春(日语:平良 千春,1977年6月21日-),日本女演员。出身于长崎县。旧艺名:长崎 萠(ながさき もえ)。身高154cm。B型血。现所属MILLENNIUM PRO(日语:MILLENNIUM PRO),以前经历ELLESTAF
  • 汪宏钰汪宏钰(1941年-),男,汉族,安徽省绩溪县古塘人,当代中国油画家,国画家,散文家。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文化处处长,军旅画家,转业后任上海市虹口区文化局副局长,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