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角

✍ dations ◷ 2025-04-26 12:03:07 #临界角
全内反射(英语: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又称全反射,是一种光学现象。当光线经过两个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部分的光线会于介质的界面被折射,其余的则被反射。但是,当入射角比临界角大时(光线远离法线),光线会停止进入另一界面,反之会全部向内面反射。这只会发生在当光线从光密介质(较高折射率的介质)进入到光疏介质(较低折射率的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因为没有折射(折射光线消失)而都是反射,故称之为全内反射。例如当光线从玻璃进入空气时会发生,但当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则不会。最常见的是沸腾的水中气泡显得十分明亮,就是因为发生了全内反射。克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在公元1611年于他的著作《Dioptrice》中,已发表全内反射的现象。如图一所示: 光线从折射率较高的 n 1 {displaystyle n_{1}} 介质进入折射率较低的 n 2 {displaystyle n_{2}} 介质: 当入射角 θ i = θ 1 < {displaystyle theta _{i}=theta _{1}<} 临界角 θ c {displaystyle theta _{c}} 时,光线同时发生向 n 2 {displaystyle n_{2}} 介质中的折射,以及向 n 1 {displaystyle n_{1}} 介质中的反射(图一中红色光线所示); 当入射角 θ i = θ 2 > {displaystyle theta _{i}=theta _{2}>} 临界角 θ c {displaystyle theta _{c}} 时,向 n 2 {displaystyle n_{2}} 介质中折射的光线消失,所有光线向 n 1 {displaystyle n_{1}} 介质中反射(图一中蓝色光线所示); 全内反射仅仅可能发生在当光线从较高折射率的介质(也称为光密介质)进入到较低折射率的介质(也称为光疏介质)的情况下,例如当光线从玻璃进入空气时会发生,但当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则不会。临界角(英语:Critical angle)是使得全内反射发生的最少的入射角。入射角是从折射界面的法线量度计算的。临界角( θ c {displaystyle theta _{c}} )可从以下方程计算:其中 n 2 {displaystyle !n_{2}} 是较低密度介质的折射率,及 n 1 {displaystyle !n_{1}} 是较高密度介质的折射率。这条方程是一条斯涅尔定律的简单应用,当中折射角为90°。 当入射光线是准确的等于临界角,折射光线会循折射界面的切线进行。以可见光由玻璃进入空气(或真空)为例,临界角约为41.5°。如果,我们取两个密介质区域,中间夹着一薄层的疏介质,例如一层厚度与入射光波波长大小相当的空气薄层,让光束透过自密介质区射向空气层,则光会透过薄层,再进入对向的密介质区。这种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θ i > θ c {displaystyle theta _{i}>theta _{c}} ,而又能超越障碍,透射到另一介质的现象,称为受抑全内反射(Frustrated Total Reflection)。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当发生全反射时,电磁场并非完全没有进入疏介质;只是进入疏介质区域的电磁场强度以指数式衰减的形式消失。所以在全反射的状态之下,仍然有部分电磁场进入疏介质薄层后再进入对向的密介质区,只不过这种电磁波的强度会随着光波行进距离越远而很快耗损殆尽。量子力学中的量子隧穿效应,实与此相当。光导纤维就是利用了全内反射这一原理,由于反射时没有光线的损失,因此信号可以传输到极远的距离,广泛应用于内视镜及电信上。海市蜃楼亦是由此一原理所生成,光线从较密的介质(冷空气)进入到较疏的介质(近地面的热空气)。

相关

  • 绿色革命绿色革命(英语:Green Revolution),或称为第三次农业革命(Third Agricultural Revolution),是一组1950年至1960年代末之间的一系列研究技术转让(英语:technology transfer)倡议,1960年代
  • 分权权力分立(Separation of powers)是一个政治学说,其主张政府的行政、立法与司法职权范围要分明,以免滥用权力。此学说起源可追溯至古希腊,而其后被英国与法国的哲学家进一步发展。
  • 圆形竞技场圆形剧场(拉丁语:amphitheatrum),又称圆形竞技场,是一种中间露天、四周则被圆形或椭圆形的建筑所环绕的表演场地。场地的中央为进行表演的地方,座位则沿四周排列。这种建筑起源于
  • 布拉德福德坐标:53°47′40″N 1°45′07″W / 53.79451°N 1.75182°W / 53.79451; -1.75182布拉德福德(英语:Bradford,读音: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 反因果系统反因果系统(anticausal system)是一种假想的系统,其内部状态及输出只和某些未来的输入有关。有些教科书或是出版物的定义较宽松,反因果系统只要和过去的输入无关即可,因此可以和
  • 风蚀风蚀,是属于研究地理和天气中的风力活动,特别是风具有能够塑造地球(或者其他星球)表面的能力。风会侵蚀、运输和沉淀物质。特别是在植被稀疏区域,以及缺乏土壤水分和大量松散沉积
  • 城市边缘地区城市边缘地区(英语:rural–urban fringe)是指城镇与乡村的交界处,或指城市和农村的土地用途混合、过渡的区域。古代筑有城墙的城市,城墙即可以作为城乡的明显界线。近代城镇普遍
  • 达特茅斯学院1,081(2014年秋)达特茅斯学院(英语:Dartmouth College /ˈdɑːrtməθ/ DART-məth),是一座位于美国东北部新罕布什尔州汉诺威镇的一所私立大学,是常春藤联盟成员。该校建于1769年
  • 2007年 曼谷第二十四届夏季世界大学运动会(泰语:XXIV กีฬา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โลกฤดูร้อน)于2007年在泰国的曼谷举行,是首次在东南亚举行的夏季世界大学运动会,泰国也是继
  • 今日中国《今日中国》(China Today),原名《中国建设》(China Reconstructs),是宋庆龄和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创办于1952年的月刊。《今日中国》以中文、英文、西班牙文、法文、阿拉伯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