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飓风内特

✍ dations ◷ 2025-11-18 12:52:49 #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一级大西洋飓风,影响新泽西州的热带气旋,影响百慕大的热带气旋

飓风内特(英语:Hurricane Nate)是2005年9月上旬对百慕大构成威胁,但始终处于海上没有登陆的大西洋飓风,是这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14场获得命名的风暴,也是第7场飓风。内特于9月5日在百慕大西南部形成,起初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早期预测认为飓风可能会对百慕大构成威胁,但内特实际上以一级飓风强度有惊无险地从该岛以南洋面经过。逐渐远离岛屿后,风暴进入海面温度较低、并且存在不利于气旋发展风切变的海域,导致其强度减弱成热带风暴,于9月10日转变成温带气旋。系统的温带残余之后被一个更大规模的天气系统吸收。

这场飓风没有造成结构性破坏,但与其它风暴一起在新泽西州海岸形成的离岸流导致有一人死亡。内特给百慕大岛带去少量降水和强烈阵风,其残余与飓风玛丽亚在苏格兰部分地区和西挪威产生强降雨,引发的泥石流又造成一人死亡。正装载飓风卡特里娜救灾物资朝墨西哥湾进发的四艘加拿大海军舰艇也因为试图避开内特和飓风奥菲利亚而不得不延迟。

8月30日,一股东风波离开非洲西部海岸后向西穿越大西洋,其轴线周围保持有强劲的对流区。到了9月1日,大部分深层对流都已被西南向风切变剥离,不过东风波仍然维持着良好的状态继续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东风波之后分裂成两个部分,北面的部分于9月3日经过背风群岛和飓风玛丽亚之间,南面部分则进入加勒比海。9月4日,东风波的北面部分开始与一个上层低气压和一个位于百慕大与背风群岛之间的细长低压槽发生相互作用,这个低压槽之前还在飓风奥菲利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风切变很少,东风波轴线上重新发展出对流并逐渐组织起来,对流带也围绕一片广阔的表面低气压形成。估计系统于协调世界时9月5日下午18点在百慕大西南偏南约560公里处发展成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十五号热带低气压。

成为热带低气压后,环流中心的东部附近发展出深层对流。与此同时,带状特征的层次结构也得以改善。9月5日晚,气旋的整体云层格局有所改善,雷暴活动集中且深化,环流的层次结构也越来越清晰。归类为热带低气压仅6小时后,气旋就强化为热带风暴,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命名为“内特”(Nate)。之后的两天时间里,风暴缓慢朝东北方向的百慕大移动。

9月6日凌晨时分,内特因飓风玛利亚和巴哈马上空一片扰动天气之间的弱转向气流影响而基本停止移动。卫星图像显示云层格局继续组织,并且风暴周围有明显的外流存在。9月6日晚,系统中开始发展出明显的带形眼状特征。UTC9月7日中午12点,热带风暴内特经进一步强化后升级成飓风,并开始转向远离百慕大。一些模拟结果表明内特要么会被规模更大的飓风玛丽亚吸收,要么就会与其合并,但美国国家飓风中心预测风暴会继续以一个独立系统的形式存在,之后的事实也证明的确如此。由于西北方向有短波槽逐渐逼近,巴哈马东北部上空的大规模低气压区逐渐形成广阔的低压槽,9月7日晚,这个大型低压槽向东北和西南方向拉长,同时短波槽又沿另一低压槽的西部向南面移动。广阔低压槽东南部沿线的西南气流不断增多,令内特加速向东北方向推进。9月8日晚,飓风在百慕大东南方向约205公里洋面经过期间达到最大持续风速每小时145公里的最高强度,不过其最强风力距海岸一直保持着较远的距离。

处于最高强度时,气旋保持着良好的组织结构和“可观”的对流格局,但不久后就因不断增长的风切变和干燥空气的侵蚀而减弱,于9月9日晚降级成热带风暴。卫星图像显示其云层格局开始迅速恶化。飓风正式降级成热带风暴的时间是UTC9月9日下午18点,之后由于逐渐逼近的低压槽和关联冷锋产生的风切变增多而继续弱化。到了9月9日晚,原本覆盖范围就很有限的对流活动已经全部局限在环流东部半圆,导致下层环流中心暴露出来。仅数小时后,风暴就已减弱成下层云层漩涡。次日,系统转变成温带气旋,并于UTC9月13日凌晨0点左右由亚速尔群岛东北偏北方向一个更大规模的天气系统吸收。

9月7日早上,百慕大收到了热带风暴观察预警,当天晚些时候又先后升级成热带风暴警告和飓风观察预警。但是风暴并没有行进到较为接近岛上的位置,9月8日转向远离岛屿后,所有警告和预警也相应取消。有四艘游船提前离开了该岛,多架航班也因预期内特的到来而取消。UTC9月8日凌晨4点,美国国家飓风中心评估内特有34%的可能会在距该岛121公里内海域经过。

内特的外围雨带以持续风速每小时55公里强度掠过百慕大,产生了大范围降雨。阵风风速更高,峰值约为第小时80公里左右。百慕大国际机场所记录的降雨量不到25毫米。百慕大气象局的一位工作人员称:“我们很幸运,我们在这场风暴中遇到的情况绝对不是最糟的”。风暴没有在百慕大地区造成任何人员伤亡,也没有出现当地遭受损失的报道。有两艘船报告遭遇了风暴产生的热带风暴强度大风,分别是位于风暴中心以北的“马士基新奥尔良号”(Maersk New Orleans),以及另一艘电台呼号为WCX858,位于风暴中心东南偏东方向的船只。内特和距离更远的飓风玛丽亚产生的离岸流在新泽西州海岸导致一死一伤,另外还有多人身陷离岸流中,不过都得以逃脱。内特与飓风奥菲里亚加上持续的东北风,令南卡罗莱纳州和北卡罗莱纳州受到恶劣的海况影响。位于恐怖角的一个近海浮标记录下高达3.7米的大浪。

内特和玛丽亚残余的热带能量合并到了一个广阔的风暴系统中并一直行进到欧洲部分地区。这个中纬度气旋给整个苏格兰高地带来了一天的强降雨,其中斯凯岛24小时的总降雨量达到131毫米。随着其继续向北推进,风暴也给西挪威带去了暴雨,引发大规模洪灾和泥石流,导致1人死亡,9人受伤。虽然内特和玛丽亚的残留绕开了英格兰,但由于风暴的过滤带来了北极的寒冷空气,这一地区的气温与往年平均水平相比有明显上升。在一些地方这导致了冬季首次霜冻的出现。冷空气的涌入令气温下降到零下1.7摄氏度,向南直至赫特福德县的地区气温都低于冰点。

四艘皇家加拿大海军船只装载着飓风卡特里娜善后所需的救灾物资前往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但由于需要避开飓风内特和飓风奥菲利亚而不得不减速行驶。这些船只中包括一艘驱逐舰,两艘巡防舰和一艘破冰船,为了减少货物受损的风险,船员制定计划从两个飓风之间穿过,他们还预计将遇上风大浪急的海面,于是对船上包括发电机、电锯、尿布和婴儿床在内的补给物资进行加固。热带风暴内特继续在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期间进行空前的热带活动,9月5日形成时就创造了任何一个飓风或台风季中第十四个获得命名热带气旋形成时间最早的新纪录,打破了之前由1936年大西洋飓风季(英语:1936 Atlantic hurricane season)中一个未命名风暴保持的纪录。

相关

  • 艰难梭菌感染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是因为会形成芽孢的艰难梭菌造成的系统性感染。症状包括水状腹泻、发烧、恶心以及腹痛,约占抗生素相关的腹泻(英语:Antibiotic-as
  • 逸度逸度(英语:Fugacity)在化学热力学中表示实际气体的有效压力,用 f {\displaystyle f} 表示。它等于相同条件下具有相同化学势的理
  • ɻ̊清卷舌近音是一种辅音,使用于一些口语中。国际音标写作⟨ɻ̊⟩,X-SAMPA音标则记作r\`_0。清卷舌近音的特征包括:当符号成对出现时,左边的是清音,右边的是浊音。阴影区域表示被认
  • University of Florida佛罗里达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Florida,简称UF,也称作UFL或Florida)是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盖恩斯维尔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佛罗里达大学是加入美国大学协会的美国和加拿大的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奴隶宣言》(英语: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是份由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于1863年1月1日公布的宣言,其主张所有美利坚邦联叛乱下的领土之黑奴应享有自由,然而未脱离
  • 神盾战斗系统宙斯盾战斗系统(Aegis combat system),正式编号是Weapon System Mk7,是全世界第一种全数字化的舰载战斗系统,是美国海军第一种具备决策辅助功能的系统,美国海军现役最重要的整合式
  • 仁慈号医疗舰慈悲号医疗舰(英文:USNS Mercy,T-AH-19)是美军的医疗船,由美国军队于1982年购入的油轮改装,改装工程耗资5亿多美元。慈悲号只要约70人就可以运转,医疗任务时医生可达200人以上,病人
  • 防寒外套派克大衣、派克服(Parka,或称anorak)是一款连帽上衣,原型为因纽特人发明的防寒和防风雨着装。“Parka”意为“兽皮”,1625年该词首次出现在英语中。加拿大原住民多用海豹皮、驯鹿
  • 恩德站恩德站(韩语:은덕역)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镜北道恩德郡的一个铁路车站,属于灰岩线。灰岩线
  • 红珊藤目红珊藤目(学名:Berberidopsidales)又名智利藤目,是真双子叶植物的一个目,位于核心真双子叶植物的分支之中,只有2科3属4种。红珊藤目是2001年以来才被提出的分类,用以包含当时地位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