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莱克修斯一世 (特拉比松)

✍ dations ◷ 2025-05-19 13:14:37 #阿莱克修斯一世 (特拉比松)

阿莱克修斯一世·梅加斯·科穆宁,或译作阿莱克修斯一世·大科穆宁(希腊语:Αλέξιος Α΄ Μέγας Κομνηνός;约1182年–1222年2月1日)是一位拜占庭贵族,与他的兄弟大卫·科穆宁(英语:David Komnenos)在1204年共同建立了特拉比松帝国,并成为其皇帝,直到1222年去世。两兄弟是1185年被杀的拜占庭皇帝安德洛尼卡一世仅存的两个男性后代,因而他们在1204年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后,宣称自己是拜占庭帝国的继承者。尽管尼西亚帝国很快成为帝国事实上的继承国,使他们的宣称变得没有实际意义,特拉比松帝国的皇族们仍然强调自己的科穆宁家族血统,自称“梅加斯(Μέγας,大)·科穆宁”家族。

1205年,阿莱克修斯成功抵挡了塞尔柱突厥人对特拉比松的围攻(英语:Siege of Trebizond (1205–06)),他的兄弟大卫则征服了安纳托利亚西北部的几个拜占庭省份。但他的其他事迹见于记载的不多,穆斯林记载称,他在1214年保卫锡诺普的战斗中被罗姆苏丹凯考斯一世俘虏,苏丹随后遣使要求守卫者投降,但被拒绝,于是阿莱克修斯就在市民眼前被折磨。最后锡诺普还是投降,特拉比松帝国成为苏丹国的附庸,阿莱克修斯随后被释放。1222年,阿莱克修斯去世。

阿莱克修斯是曼努埃尔·科穆宁的长子,拜占庭皇帝安德洛尼卡一世(1183-1185年在位)的孙子。安德洛尼卡一世曾于1170年代在格鲁吉亚国王乔治三世(英语:George III of Georgia)的宫廷中避难,1180年堂兄曼努埃尔一世皇帝去世时,他担任本都的总督,闻讯后组织军队进军君士坦丁堡,之后成功篡夺皇位,经两年的动荡统治后,他被废黜杀害,他的长子曼努埃尔被致盲,很可能随即死去。

曼努埃尔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已被册封为“凯撒”的阿莱克修斯,另一个名叫大卫·科穆宁(英语:David Komnenos),记载没有写明他们母亲的身份,学者A.A.瓦西列夫推测他们的母亲是格鲁吉亚公主鲁速丹(英语:Rusudan (daughter of George III of Georgia))。两个男孩于某个时间到达格鲁吉亚女王塔玛丽的宫廷,对此,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一派支持雅各布·菲利普·法尔默赖厄(英语:Jakob Philipp Fallmerayer)的假说,认为仅两三岁大的两个男孩在1185年的混乱中就已被带到格鲁吉亚;另一派支持乔治·芬利的假说,认为他们留在了君士坦丁堡并接受教育,皇帝伊萨克二世(1185-1195年在位)并没有迫害他们,这是因为按拜占庭传统(英语:Political mutilation in Byzantine culture),他们的父亲因被致盲,已失去了继承权。更早期的学者,如爱德华·吉本,没有接触到特拉比松帝国史家米海尔·帕纳雷托斯的编年史或格鲁吉亚的资料,认为两兄弟的出身是他们称帝时编造的。瓦西列夫探讨了这几种可能,认为法尔默赖厄的假说更接近事实。

阿莱克修斯与塔玛丽女王的具体关系未知,米海尔·帕纳雷托斯只说塔玛丽是他的“父系亲属(希腊语:προς πατρός θεὶα)”。俄罗斯学者库尼克(Kunik)推断,阿莱克修斯的母亲是塔玛丽的妹妹鲁速丹(英语:Rusudan (daughter of George III of Georgia))。西里尔·托马诺夫(英语:Cyril Toumanoff)认为阿莱克修斯的爷爷安德洛尼卡在格鲁吉亚时,曾娶了乔治三世的姐妹。米海尔·库尔塞基斯(Michel Kuršanskis)对这一观点表示怀疑,认为阿莱克修斯的母亲或祖母是杜卡斯家族或巴列奥略家族的成员,但他也不能很好地解释米海尔·帕纳雷托斯的记载。

关于他自1185年安德洛尼卡死后,到1204年到达特拉比松之前的经历记载相当少,但学者还是提出了一些假设。他们都同意,阿莱克修斯和他的兄弟在格鲁吉亚避难,瓦西列夫假设,格鲁吉亚语成了他们的母语,他们在语言、教育、政治理想上都成了格鲁吉亚人,但可能也会有一些希腊随从帮他们熟悉祖国的语言。不过库尔塞斯基斯指出,在后来特拉比松帝国的制度与文化中,并没有多少格鲁吉亚因素,其精英们仍以君士坦丁堡为政治和信仰的模范。

1204年4月,阿莱克修斯和大卫两兄弟在女王塔玛丽的帮助下,离开格鲁吉亚,占领了特拉比松。同月,阿莱克修斯称帝,时年22岁,后来的学者以此作为特拉比松帝国建立的标志

学者瓦西列夫推测,塔玛丽帮助他们的动机超出亲情:她是个虔诚的人,经常向修道院和教堂施舍财物,其范围不限于格鲁吉亚本国,遍于整个近东,一次,她送给一群即将离开耶路撒冷的僧侣一份礼物,但礼物途径君士坦丁堡时,被拜占庭皇帝阿莱克修斯三世(1195-1203年在位)截留,这一行为令女王蒙受羞辱,她随后送给了僧侣们一份更丰厚的礼物,之后又支持两个侄子入侵拜占庭帝国领土,以此来报复拜占庭。

阿莱克修斯进入特拉布宗的时间可能可加以进一步精确。谢尔盖·卡尔波夫(英语:Sergey Karpov)发现了阿莱克修斯的一枚印章,一面有圣乔治带领一位戴头盔的将军的图案,两边有“Ἀλέξιος ὁ Κομνηνός(阿莱克修斯·科穆宁)”字样;正面有基督复活的图案与相应文字。卡尔波夫认为,印章上的图案表现的就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即占领特拉比松,圣乔治用左手为他打开特拉比松的城门,带他入城。圣乔治的纪念日是4月23日,卡尔波夫推测,阿莱克修斯进入特拉比松可能就是在这一天。

君士坦丁堡被十字军攻陷是在这一年的4月13日,瓦西列夫指出,两兄弟应在这一消息传来之前就对特拉比松发动了进攻,他们的最初目的不是建立收复首都的基地,而是在拜占庭的领土上建立一个缓冲国,以保护格鲁吉亚免受塞尔柱突厥的直接攻击。米海尔·库尔塞基斯则为两兄弟的进军提出了一个更直接的动机:他们想要推翻安格洛斯王朝的统治,恢复科穆宁王朝。两兄弟入城后不久,拉丁人征服君士坦丁堡的消息传来,于是他们与尼西亚帝国的狄奥多尔一世,乃至伊庇鲁斯专制国的米海尔·科穆宁·杜卡斯展开了收复旧都的斗争。

进入特拉比松之后的几个月中,大卫向西进军,确立对本都和帕夫拉戈尼亚其他地区的控制。安东尼·布莱尔(Anthony Bryer)指出,格鲁吉亚王室的记载中,两兄弟的争战分为两部分,两人各自向一个方向进军:他们从格鲁吉亚伊梅列季出发,攻占特拉比松,然后大卫沿海岸进军(可能实际带领的是舰队),攻占卡拉索斯(Kerasous,今吉雷松)、吉代(英语:Cide)、阿玛斯拉、赫拉克里亚·庞提卡(英语:Heraclea Pontica)(今卡拉代尼兹埃雷利)等地;与此同时,阿莱克修斯攻占了利姆尼亚(英语:Limnia (Pontus))、萨姆松和锡诺普。其中萨姆松虽只是一个小港口,但却是塞尔柱突厥人的罗姆苏丹国联系黑海的咽喉,阿莱克修斯的进军,阻断了苏丹国的贸易和扩张,用穆斯林史家伊本·艾西尔的话,就是阿莱克修斯为塞尔柱人“关上了海的大门”。而帕夫拉戈尼亚则成为了两兄弟坚实的基地。这里的人们支持科穆宁家族,因为科穆宁与此地渊源很深,该地区的卡斯塔莫努城就是科穆宁家族早期的根据地。在两兄弟到来之前,伊萨克二世时期(1185-1195年),一个自称是阿莱克修斯二世的人就曾在这里发动叛乱,获得了不少支持。

当大卫在帕夫拉戈尼亚作战时,塞尔柱突厥人对他们的东部领地发动了攻击,阿莱克修斯被迫留在特拉比松附近组织防御。罗姆苏丹凯霍斯鲁一世的这次攻势随后转化为对特拉比松的围攻(英语:Siege of Trebizond (1205–06)),1206年,他们无功而返。在尼西亚史家尼基塔斯·霍尼亚提斯献给狄奥多尔一世的颂词中,他将阿莱克修斯比作希腊神话中的青年海拉斯,他在随阿耳戈船英雄寻找金羊毛的旅程中,在密细亚海岸,被那伊阿得斯(宁芙的一种)诱惑而消失不见。

与此同时,狄奥多尔阻止了两兄弟攻占尼科米底亚的企图,延缓了他们在西部的扩张。但在1207年,两兄弟的政权还是三个拜占庭继承国中领土最大的一个,他们的领地西起赫拉克里亚·庞提卡(英语:Heraclea Pontica),东到与格鲁吉亚交界的索特里乌波利斯(英语:Soterioupolis);克里米亚也成为其附庸,克森尼索、刻赤及其腹地成为了特拉比松的一个海外省,名叫佩拉蒂亚(英语:Perateia)。不幸的是,这就已是他们势力的最高点。

尼西亚帝国的狄奥多尔一世并没有闲着,他在南边击败了萨巴斯·阿西德诺斯(英语:Sabas Asidenos)、曼努埃尔·马罗佐梅斯(英语:Manuel Maurozomes)和狄奥多尔·曼加法斯(英语:Theodore Mangaphas)三个对手,于1208年三月或四月加冕称帝,他还挫败了拉丁皇帝佛兰德的亨利进攻安纳托利亚的计划。1208年,他决意跨过萨卡里亚河进攻赫拉克里亚·庞提卡,以打击大卫·科穆宁的扩张。大卫随即派人向拉丁皇帝求援,信使于1208年9月到达君士坦丁堡。亨利皇帝之后率军渡过马尔马拉海,占领尼科米底亚,威胁狄奥多尔的后方,迫使其撤军回国,尼西亚军损失不小,萨卡里亚河爆发洪水,过河时约1千人丧命。

虽然此次进攻不成,但狄奥多尔没有放弃,1211年,在门雷德斯河畔安条克战役中击败塞尔柱突厥人后,他与新苏丹凯考斯一世签订合约,共同进攻特拉比松帝国的领土。尼基塔斯·霍尼亚提斯记载,狄奥多尔最终未经抵抗地占领了赫拉克里亚·庞提卡和阿玛斯拉。

这一时期,大卫·科穆宁从对抗的战场中消失了,一份阿索斯山的手抄本显示,大卫作为瓦托派季乌修道院的一名修士于1212年12月13日去世。他如何从阿莱克修斯的共治者变为一个僧侣,没有文献记载,但这很有可能是强制的。舒库罗夫(Shukurov)认为,记载是被有意抹去的,大卫是因犯罪被阿莱克修斯囚禁在修道院中。关于他的罪名有种解释,他可能在另一次面对狄奥多尔的攻击时,选择了投降拉丁帝国,成为其附庸,威廉·米勒(William Miller)解释道:“他更有兴趣做拉丁帝国名义上的附庸,而不是被尼西亚帝国吞并”。

米海尔·库尔塞基斯(Michel Kuršanskis)称,阿莱克修斯也参与了塞尔柱突厥的内部斗争,支持凯考斯一世之弟凯库巴德与他争位。这个观点来源于他对穆斯林史家伊本·比比(英语:Ibn Bibi)的一段难懂的记载的解释,此人称当凯考斯一世在锡瓦斯时,信使带来了阿莱克修斯越过边界,袭击苏丹国领地的消息。如果他的解释是对的,凯考斯一世与狄奥多尔结盟就有了理由。

凯考斯在与狄奥多尔结盟后,开始进攻锡诺普(英语:Siege of Sinope)这一黑海重要港口,一旦攻下此城,大海将再次向苏丹国开放。锡诺普城坐落在地峡上,并有坚固的城墙保护,但围城过程中,阿莱克修斯在一次小冲突中被俘虏,伊本·比比记载,当时他正带着500骑兵外出打猎,米海尔注意到,这样的规模并不像是一场打猎。阿莱克修斯被俘后,成为了苏丹夺取锡诺普的筹码。苏丹向守军展示了阿莱克修斯,并强迫他派亲信入城商议投降,但守军回答:“即使阿莱克修斯被俘,他还有几个孩子可以统治国家,我们将会拥立新皇帝,绝不把国家交给突厥人”。舒库罗夫认为,锡诺普人如此表态,是因为他们对阿莱克修斯囚禁弟弟大卫感到不满。

苏丹被守军的回应激怒,在城墙之下几次折磨阿莱克修斯,最后守军改变了主意,开始谈判,商定于1214年11月1日有条件投降,以换取阿莱克修斯的自由。阿莱克修斯向苏丹宣誓效忠,并承诺纳贡之后,被苏丹放回特拉比松。

失去锡诺普后,特拉比松帝国的西方边界退至伊利斯河及狄尔默顿河(英语:Terme River)一带,距特拉比松城只有250公里,更重要的是,特拉比松从此不再与尼西亚帝国及其他希腊政权接壤,之后的数代特拉比松皇帝不再关心拜占庭事务,把注意力放在了亚洲。

关于阿莱克修斯此后的经历,人们所知不多。瓦西列夫指出,格鲁吉亚编年史记载,国王乔治四世(英语:George IV of Georgia)在库拉河附近作战时,曾有“来自赫拉尔(Khlar)和希腊的支脉前来送礼”;他认为赫拉尔就是凡湖边的阿赫拉特,希腊实际指的就是特拉比松帝国,支脉就是阿莱克修斯。但米海尔·库尔塞基斯不同意其观点,认为阿莱克修斯不可能离开特拉比松如此之远,并强调在格鲁吉亚编年史中,特拉比松一直被称为“本都”而不是希腊。

阿莱克修斯死于1222年2月1日,时年约40岁,在位十八年。他把长子约翰托付给女婿安德洛尼卡·吉多斯。

阿莱克修斯曾结过婚,但史家没有记载他妻子的信息,她可能名叫狄奥多拉·阿克苏海娜(Theodora Axuchina),此名出现在1978年出版的《欧洲族谱(英语:Europäische Stammtafeln)》中,此书还在几个现代谱系中为其找到了位置。

米海尔·库尔塞基斯从约翰一世的姓阿克苏洪斯(Αξούχος)及阿莱克修斯的政治派系推断,他可能于1201年结婚,妻子是“胖子”约翰·科穆宁(英语:John Komnenos the Fat)(死于约1200年)的女儿,阿莱克修斯·阿克苏赫(英语:Alexios Axouch)的孙女。阿莱克修斯本人有两个孩子,未来的皇帝约翰和曼努埃尔,还有一个女儿,与安德洛尼卡·吉多斯结婚。舒库罗夫(Shukurov)则认为阿莱克修斯至少有三个儿子,在曼努埃尔成为皇帝时,一个名叫约安尼基欧斯(Ioannikios)的人被折磨,且被送进了修道院,此人可能就是阿莱克修斯的儿子。

相关

  • 丽沙病毒属丽沙病毒属(英语:Lyssavirus),又称狂犬病毒属,一种核糖核酸病毒,属于单股反链病毒目炮弹病毒科。它的名称来自希腊神话中的丽沙(Lyssa),主管疯狂、发狂的女神。这个属的病毒中,包括了
  • 拱为常见建筑结构之一,型态定义为中央上半成圆弧曲线。拱早期经常运用于跨迳大的桥梁或门首。又可分为箱形拱、圆弧拱、双曲拱、肋拱、桁架拱、刚架拱等。近年来,各国于诸如拱
  • 绒毛膜取样术绒毛取样术(Chorionic Villus Sampling, CVS),又称绒毛膜取样术,绒毛活检,抽绒毛,是一种检测染色体异常和遗传性疾病的产前检查的方法。绒毛取样术通过抽取胎盘中的一些细胞样本,并
  • 湖州市湖州市(吴语湖州音:Ghẽw Cieu),简称湖,古称乌程、吴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北部。市境东邻嘉兴市,南接杭州市,西界安徽省宣城市,北临太湖与江苏省无锡市、
  • 冲之鸟礁冲之鸟(日语:沖ノ鳥/おきのとりしま Okinotorishima),又称冲鸟礁,国际社会又称之为Parece Vela,是位于西太平洋、菲律宾海附近公海海域的珊瑚礁,为日本最南端,也是唯一位处北回归线
  • 1,7-二碳代-闭式-十二硼烷(12)1,7-二碳代-闭式-十二硼烷(12)是一种碳硼烷,化学式为C2B10H12,它是极性分子但极性比1,2-异构体小。1,7-C2B10H12对氧化剂和还原剂稳定,但是在亲核试剂(如甲醇钠、肼)的作用下,失去
  • 莫里斯·弗雷歇莫里斯·弗雷歇(Maurice Fréchet) (1878年9月2日 – 1973年6月4日)是法国数学家。他主要贡献了点集拓扑学并介入了度量空间的完整概念。他还在统计学、概率论和微积分领域
  • 吉川经安吉川经安(1525年—1600年11月26日)是日本战国时代至安土桃山时代的武将。毛利氏家臣。石见吉川氏(日语:吉川氏)第10代当主。父亲是石见国迩摩郡久利乡的国人久利淡路守。在大永2
  • 靳敏靳敏(1424年-?),字时逊,直隶凤阳府泗州盱眙县人,军籍,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应天府乡试第一百九十三名。景泰二年(1451年),参加辛未科会试,得贡士第一百三十五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
  • 卡斯托耳和波鲁克斯大厦卡斯托耳和波鲁克斯大厦(Kastor und Pollux)是德国法兰克福的两座高层建筑,位于Gallus区的统一广场一号。毗邻法兰克福展览中心,介于会展之塔和185大厦之间。大厦建于1994-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