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浦碌郎(みうら ろくろう,1882年9月23日-1969年12月16日),东京帝国大学毕业,日本昭和初期之日本政府官员,本籍日本京都府。三浦碌郎于1927年7月27日接替吉冈荒造,于台湾担任台北州知事,管辖今台北市、新北市、宜兰县及基隆市等地的行政事务。于日本担任过立川市长。
本籍日本京都府,三浦觉的长男。中学就读第三高等学校,1908年10月、帝国大学法科大学(现东京大学法学部)法律学科毕业。1909年进入内务省警视厅担任警部。1911年11月,通过高等文官试验行政科试验。
之后,又担任过永代桥警察署长、警视厅警视、深川警察署长、扇桥警察署长、四谷警察署长、熊本县宇土郡长。
1919年6月,转任台湾总督府警视兼警务官和监察官。接着接连担任总督府事务官和警务局卫生课长、总督府府州事务官兼新竹州内务部长,1924年12月担任高雄州知事,任内其夫人有鉴于高雄妇人会馆只有一栋洋楼,使用空间不多,故而募款扩建,于该馆的东边,增筑一栋“日本室”平屋。1925年11月1日,于清代凤山县令曹谨诞辰时,前往凤山曹公祠致祭,展出其在新竹购得之曹公手书条幅四幅,且亲读祭文。二人皆先后任职于新竹、凤山,三浦碌郎引为“夙缘”。祭文云:“……公笃奉濂洛关闽文学,其见于行事者,莫不渊源斯学。碌郎王大父,亦同修斯学,典型尚在。抑台之南北,公所莅任地,亦碌郎所莅之任地也,此间自有夙缘。碌郎不敏,计惟黾勉努力,对于公所为造化置以待人经营者,欲有所设施。又誓致力于敦本善俗。区区之诚,期不负公,期不负王大父王父,是即所以副督宪之养民教民为治道第一义盛意;亦即所宣敷一视同人之圣德也。呜呼!公与碌郎,古今隔世,东西殊域;然而耿耿寸心,一若有以契合于冥冥之间者,惟公之神,必且鉴此!” 1926年3月,以高雄神社造营委员会委员长名义募建高雄神社。并在其辖区选了一些景点,定为“高雄八胜”──大武朝曦、寿山晚雨、港口风帆、埠投汽笛、球屿落霞、鸟松凝翠、旗滨朗月、苓浦晴岚。
1926年担任台中州知事,任内建设有开凿埔里隧道、沙鹿庄和大肚庄王田的桥梁、新建彰化商工补习学校和台中二中的校舍。1927年7月27日担任台北州知事,任内将被毁谤的谢汝铨贬至南洋,1928年7月21日呈请辞掉台北州知事一职,获得准许。
1930年5月,担任关东厅内务局长,1932年1月29日呈请辞职,获得准许。同年8月,转任满洲国吉林省公署理事官总务厅长。
1943年10月5日,担任立川市长,1946年10月9日退任。
1969年12月16日于东京都国立市青柳346番地的自宅中去世,享年87岁。告别式于12月19日下午1点在立川市富士见町的常乐院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