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格

✍ dations ◷ 2025-07-21 04:34:16 #赛博格,机械工程,非传统生物,虚构生物

赛博格(英语:Cyborg),又称生化人、改造人或半机器人,是控制论有机体(cybernetic organism)的简称,是拥有有机体(organic)与生物机电一体化(biomechatronic)的生物,该词最早由曼菲德·克莱恩斯和内森·克莱恩在1960年创造。

不同于仿生学(bionics)、生物机器人(biorobot)或仿生人(android),赛博格是以无机物所构成的人造物,植入或者装配在有机体身体内外,但思考动作均由有机体控制的生物。通常这样做的目的是借由人工科技来增加或强化生物体的能力。

在科幻小说中,赛博格的形像是身上明显具有机械零件的人,例如DC中的超级英雄钢骨或是星舰迷航记中的博格人,不过赛博格也可能被描绘得更像机器人或普通人。它可能像人形机器人一样出现,例如DC漫画末日巡逻队中的机器魔Robotman或超时空奇侠中的赛博人;或者非人形的机器人,例如超时空奇侠中的Daleks(宿敌)或《艾莉塔:战斗天使》中的一些Motorball玩家;还有一些则可能会用盔甲或衣服掩盖其机械零件,例如《星际大战》中的达斯·维达或漫威中的迷雾骑士(Misty Knight);甚至可能具有看起来像一般人体的机械义体,如《攻壳机动队》中具有全身仿生的机械义体的草薙素子。

在上述以及更多例子中,赛博格通常在生理或精神上都具有超出人类的能力,他们可能具有超强的力量、增强的感官能力、电脑辅助的大脑或内建的武器。

人机混合的概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科幻小说中得到了广泛传播。

早在1843年,爱伦·坡就在短篇小说《消耗殆尽的男人》中描述了一个有广泛义肢的男人。

英文“Cyborg”是“cybernetic organism”的结合,实际上表示了任何混合了有机体与电子机器的生物。

这个名词的普及化是纽约州罗克兰州立医院(Rockland State Hospital)动态模拟研究室(Dynamic Simulation Laboratory)的首席研究科学家曼菲德·克莱恩斯和一个生理仪器与电子资料处理系统的设计师内森·克莱恩在1960年提出的未来有可能出现的一种人类,该人类经过强化之后能够在地球以外的环境中生存。因为他们觉得当人类开始进行航太的新领域时,人类与高科技机械之间的密切关系将成为必要条件,因此提出这个概念。

根据这个词的某些定义来看,人类对即使是最基础的科技所带有的那种思维与物质方面的依赖,早已经让我们都变成改造人了。在一个普通案例里如人工器官,一个配带有心律调节器或植入式心律去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的人可能会被认为是改造人,因为他如果失去了那个机械的部分就无法生存下去。而在一个比较极端的案例里,衣物就可以被视为是一种机械化的皮肤;我们借由建构出一些原本在自然环境中不存在的事物,例如隐形眼镜、助听器、人工耳蜗或人工晶体等,让我们能够恢复甚至增强感官能力,以便在差异极大的各种环境中生存下去。便条簿可以被视为一种基础的记忆补充物,而火的控制以及农业也可以被视为是一种为了符合我们的消化过程而进行的改良,这让两者间的分界更糢糊了。不过大部分的定义都只考虑那些在工业革命之后才可能出现的科技,尤其是存在于人体之内的。

该术语还用于抽象地描述人与科技的混合,这不仅包括常用的科技产品,例如电话、电脑、网络等,还包括可能不被普遍认为是科技的产物,例如笔和纸、以及语音和语言。当使用这些技术进行扩充并在其他时间和地点与人们进行交流时,一个人将变得比以前更有能力,例如电脑透过使用互联网协定来与其他电脑连结使其增强能力。控制论技术包括高速公路、管道、电线、建筑物、发电厂、图书馆和我们几乎不注意到的其他基础设施,但这是我们所研究的控制论的关键。

在于人体内部的人工器官和像衣服等随身道具外,中间还有一个灰色地带便是构成了当时人生活一部分的辅具和义肢。

因为其定义可能包括了某些使用了生物组织和基因的仿真机器人和生物电脑,所以在定义上有争论的余地,最明显就是未来战士中,T系列既有部分被认为是改造人,另一部分是完全机械的仿生人,可是在故事世界都一律被视为机器人。反之在攻壳机动队中,有很多完全义体人只有脑部的有机部分是人类,但不只是坚持自己是人类,而且还要坚持脑部本来的国籍和身份认同,并且在故事中被一般人认可和各国在法律上符合其对本国国民的定义。而伴随纳米记忆技术及大脑仿真技术的发展,赛博格里面的人类大脑或可由无机物构成的纳米记忆细胞与仿真大脑(bionic brain )局部或全面代替(或涉及意识上传 ),从而进一步打破赛博格与机器人之间的界限。

在女性主义者丹娜·海勒威(Donna Haraway)的论述里,改造人变成了一种寻找出打破自然/文化界线之方法的隐喻。她示范说期望把这两者分离是如何变得越来越困难,并试图利用这种界线上的混淆来创造一种新的政治行动路线。这种思想被称为改造人理论(cyborg theory)。(要注意的是,在海勒威的论述中,cyborg实际上指的是一种介于有机体/机械的生命体,以“改造人”来翻译并不准确,无法完整表达出海勒威原文中的义涵。)

《改造人》是一本由马汀·凯丁(Martin Caidin)在197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后来被改编成1970年代的电视系列剧《无敌金刚》(The Six Million Dollar Man)。

有本书名叫《改造人:在可穿式电脑年代中的数位命运与人类可能性》(Cyborg: Digital destiny and human possibility in the age of the wearable computer)由达伯戴出版社(Doubleday)于2001年出版。该书的某些观点后来被收入35厘米纪录片《Cyberman》中。

相关

  • 核安全核安全包括为了防止核辐射事故以及限制发生事故以后的后果的措施。需要采取核安全措施的设施包括核能发电厂和其它的核设施、以及医用、发电用、工业用和军用的核物质的运输
  • 顶烘炙烤是烹调方式的一种,使用干燥热源加热食物表面。炙烤通常使用显著大量的直接辐射热,以期快速烹调食物。炙烤由于使用辐射热源,食物只有一面会受热,因此必须翻转食材以均匀加热
  • 三清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原本指“三清境”:太清境大赤天,上清境禹余天,玉清境清微天,位于道教天界“种民天”之上。后来指称三清尊神,玉清之主元始天尊,上清之主灵宝天尊,太清之主道
  • 多媒体机台互动式资讯服务站(英语:Interactive kiosk,简称:Kiosk)是一部电脑终端机,以特定规格的硬件与软件来制作,用来提供通讯、商业、娱乐或是教育的资讯与应用服务。早期的互动式资讯服务
  • ʘ̬双唇搭嘴音是隶属于搭嘴音的一个家族,目前只发现科伊桑族中梯鄂语系的语言、‡Hõã语、和澳洲中一种只用在宗教仪式的达悯语视此音为独立音素。在西非亦有语言将此音视为唇
  • 食器餐具,是用来进行饮食的器具,是日用品之一,如碗、碟、餐刀、餐叉、筷子等。不同的地方、民族有不同的饮食文化,所以餐具也各有不同,例如西方的刀叉与东方的筷子。
  • 佬是粤语中的一个常用称谓,有时亦被客家话与闽南话采用:
  • 塞努西阿卜杜拉·塞努西(阿拉伯语:عبد الله السنوسي‎,1949年12月5日-),出生于苏丹,是利比亚的一名将领和卡扎菲政府的情报部门负责人。他是穆阿迈尔·卡扎菲的妹夫,他的妻
  • 亚干人雅加人,又名雅马纳人,火地印第安人,是分布于智利南部的美洲原住民,也是世界上最南方的民族。他们的传统领地由大火地岛以南至合恩角。它们已经存在了超过10000年。他们传统上是
  • 四氧化三铅四氧化三铅,化学式Pb3O4,可视为PbO2·2PbO之复合物,俗称铅丹。常温时为鲜红色粉末。与油类相调和后,涂在铁器上,可防止生锈。制备:由一氧化铅在空气中加热至500℃制得:产物中含有杂